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产仔数主效基因及其候选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同猪产仔数有关的主效基因 ESR基因 ,FSHB亚基基因和 OPN基因候等选基因的研究情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ob和obR基因     
ob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产物对体重.能量代谢、动物繁殖、胚胎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调节怍用外。这种调控作用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和相应的信号转导系统实现的,obR基因产物是一种跨膜受体,与Leptin有很高的录合力。本文将对ob和obR基因的定位、结构、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家畜数量性状表型值差异的因素中,除了受到微效多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一个或几个主效基因的影响。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基因的效应达到0.5-1.0表型标准差时,可将其看作主效基因。在动物的育种中,把一些与数量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加以研究,通过对候选基因与主效基因的连锁确定,从而从分子水平的角度来对家畜进行选择。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家禽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基因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养殖生产中,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禽的健康,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育种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基因。本文着重对干扰素基因、NRAMP基因、SLA基因、FUT1基因做一综述,以期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已知繁殖性能的33只小尾寒羊母羊(山东梁山和泰安)、14只蒙古羊母羊(甘肃武威)的血样,提取DNA.用FecB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候选基因进行研究,利用Australian Sheep Gene Mapping Web SiteAF298885引物(BMPR-IB基因,forced-PCR引物,即FecB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PCR产物用AvaⅡ酶切进行酶切鉴定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尾寒羊基因型由3种基因型-BB、B+、++组成,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3 0、0.606 1、0.090 9,突变杂合B+和突变纯合BB为优势基因型、野生型++很低;蒙古羊分别为0、0.071 4、0.928 6;只由两种基因型-++、B+组成,不存在BB型,而且B+频率也很低,未突变野生型-++型为优势基因型.小尾寒羊与蒙古羊在基因型组成上差异均极显著(P<0.01),这两个品种的多胎表型一致.②小尾寒羊B和+基因频率分别为0.606 1和0.393 9,突变基因B(FecB)为主导基因,蒙古羊分别为0.035 7、0.964 2,蒙古羊以未突变+为主导基因.因此,证明FecB基因是小尾寒羊多胎重要的分子标记,但FecB基因是否是小尾寒羊多胎基因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③小尾寒羊品种内BB和B+基因型均为多胎表型,通过对小尾寒羊3种基因型第1、2胎次平均产羔数统计发现BB型>B+型>++型,但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多胎表型而基因型是野生型++的3只小尾寒羊,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但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其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Leptin抵抗现象,以及其它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7.
动物主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经典数量遗传学理论认为 ,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 ,其基因型值是控制该性状的所有基因加性效应的总和。因此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一直是作为一个遗传整体用统计学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的 ,比如用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来描述数量性状的遗传性质 ,这些理论对动物的遗传改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育种实践中 ,人们不断发现 ,有些数量性状除了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外 ,还受某一主效基因的影响 ,对这些主基因的研究、鉴别和利用就又成为一新的研究课题。所谓主基因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  相似文献   

8.
瘦素基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是绵羊生长发育的重要候选基因。GHR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信号转导和生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羊Leptin基因和GHR基因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的常用调控基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细胞凋亡主要受基因的控制,现已发现许多基因对细胞凋亡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通常将这些基因分为两大类,即细胞生存基因和细胞死亡基因。一般认为与细胞生存有关的基因包括C-myc,C-abl,Ras,V-src,Bcl-2,EIB,LMW5-HL,C-kit和Bcl-x等;与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包含P^35,P^53,RB,DCC,WT-1,CpGv,Bcr-abl,V-erb-A,tats20,DAD1,ADO/Fas,TGF-β,TRP-2,RP-8,TRPM-2,SGP-2,TIA,Bax,ICE,C-rel,irrecrst等。本文对目前使用较多研究较深入的几种凋亡调控基因,即C-myc基因,Bcl-2基因,P^53基因,ICE基因,Fas基因及FasL和Cdc2基因的来源,作用和相互间关系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猪肉质主基因和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猪肉的品质受到广泛关注。养猪生产者不仅需要增加猪肉的产量 ,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猪肉的品质 ,才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成为可能。猪的肉质主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个热点。主基因 (majorgene) ,又称主效基因 ,是相对微效多基因而言的 ,它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座位。用特定的遗传学和统计学方法 ,可对主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和频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PCR和PCR-RFLPs等技术检测了特种野猪72个样品的繁殖(ESR和FSHβ)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布,ESR基因运用PCR-RFLPs法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FSHβ基因直接采用PCR进行检测,检测这两种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特种野猪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特种野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建立合理统计分析模型,旨在研究ESR和FSHβ这两种基因对特种野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从基因角度寻找特种野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手段提高特种野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SHβ基因和ESR基因可以作为控制猪高繁殖率的候选基因。注意提高ESR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将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卵光刺激素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候选基因法 ,证明了卵泡刺激素基因与动物产仔性能显著相关 ,其显著效应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本文从FSH基因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合成、基因定位及其在遗传图谱的位置、突变与生殖的关系四个方面作一综述 ,并探讨了FSH基因的研究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基因免疫机制与方法、基因免疫安全性及效率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基因免疫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猪Haln基因与H-FABP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Hal^n基因和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内质的影响、H-FABP和H-FABP基因与IMF含量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两种基因的PCR-RFLPs检测作一综述,旨在为肉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绵羊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就绵羊的Callipyge基因、FecB基因及FecX基因的遗传方式、效应、作用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介绍了有关肉质基因的情况,包括基本明确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和其他肉质性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养殖生产中, 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禽的健康,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育种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基因.本文着重对干扰素基因、NRAMP基因、SLA基因、FUT1基因做一综述,以期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主基因是指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位点.生长发育性状是羊的重要的经济性状,羊生长发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经济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控制动物经济性状的主基因被发现.另外羊的生长发育性状如出生重、断奶重、成年体重等多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最明显的特征是受多基因控制,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对数量性状的研究主要是从众多的基因中挑选出作用较大的主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在羊的主基因研究方面已经发现了影响羊繁殖、肉质及生长发育等经济性状的主基因.主基因被分离后,通过有力基因型的固定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可获得大大超过常规选择的进展,使育种目标尽快得以实现,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仅就影响羊生长发育的几个主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简要阐述,以期为育种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从昆明市花鸟市场采集虎皮鹦鹉粪样,从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并对12种毒力基因及22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从虎皮鹦鹉粪样中共分离鉴定出47株大肠杆菌;feoB、traT、fimA基因携带率都为100%;不携带cvaC基因。41.67%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在50%以上。对耐药基因而言,除氨基糖苷类药物的aac(3)-Ia基因、β-内酰胺类药物的OXA、SHV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耐药基因均呈阳性。试验结果可为虎皮鹦鹉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家禽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  郑华 《中国家禽》1996,(9):29-30
家禽基因转移研究进展朱庆,郑华(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家禽科学系625014)所谓基因转移是对DNA的基因进行体外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人们的要求重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导入细胞中,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自Hammer等1985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