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测定华须芒草、斑叶芒、柳枝稷3种草本植物的地表及地表下20cm处根际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研究盐碱土壤上草本植物根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草本植物后,与裸土相比,3种植物无论地表还是地表下20cm处,根际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但根际土壤盐分含量仅种植斑叶芒下降,种植华须芒草和柳枝稷却有所上升。根际数据变化说明:3种草本植物均能较好地适应此盐碱土壤环境,且对盐碱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哈尔滨地区观赏草的引种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以从北京昌平引进的玉带草、蓝羊茅、银边芒、斑叶芒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梯级温度-15℃、-25℃、-35℃、-45℃的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了其对4种观赏草根系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分别与0℃对照温度下的数据进行比对,并通过生长恢复试验验证其抗寒性。[结果]4种观赏草的抗寒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玉带草、蓝羊茅、银边芒、斑叶芒,与生长恢复试验结果吻合。[结论]玉带草和蓝羊茅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引入哈尔滨地区进行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含有不同铅离子浓度的土壤在种植冰草后,土壤p H和水溶性盐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冰草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都有所降低,特别是Pb2+含量降低了99%以上,说明冰草可以用来改良修复铅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盐碱生境中外源钙对观赏草生长的作用。[方法]选用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氢钠)和四因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氢钠、硝酸钙)盆栽正交试验,通过对狼尾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比较不同钠盐和钙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钠盐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则相反,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钙盐加入后,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而且随着钙盐浓度的增加,MDA含量表现出与钠盐处理下相反的变化。[结论]硝酸钙可以缓解盐分的毒害。该研究可为盐碱地区观赏草的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 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盐碱土中不同灌水量对盐分的洗盐效果,选取滨海盐土、半漠境内陆盐土,通过回填土柱模拟试验分别灌水1.25、2.50、3.75、5.00 L,对2种盐碱土进行淋洗。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2种盐碱土的淋洗液和不同层次土壤p H值、EC值呈下降趋势;当灌水量与土壤质量比超过1.5∶1时,增加灌水量,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差异不明显,特别是盐分含量较低的滨海盐土。结合土壤淋洗液和土壤的p H值、EC值,灌水量与土壤质量比为(1.0~1.5)∶1为较适宜的洗盐用水量。盐分较高的半漠境内陆盐土土壤EC值的降幅高于盐分较低的滨海盐土,同时p H值降幅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绿洲农田盐碱斑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洲农田盐碱斑的盐分特征,以新疆玛纳斯县农田盐碱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个盐碱斑的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农田盐碱斑内外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及斑块效应。结果表明:1)盐碱斑的形成与盐分相关的占所调查总样点数的51.2%,按照斑心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将盐碱斑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盐土4种盐渍化类型;2)盐碱斑从斑心向外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1),即斑心(15.46g/kg)边缘(10.12g/kg)外部(6.53g/kg);3)在土壤剖面上,重度盐渍化和盐土类型的盐碱斑盐分表聚特征最明显(0~10cm),而中度盐渍化盐碱斑土壤盐分积累区下降至10~20cm,轻度盐渍化盐碱斑盐分在剖面上分布相对均一;4)盐碱斑的斑块效应从斑内向斑外总体上趋于减弱特征,而同一采样部位的盐碱斑的斑块效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碱土壤上紫花地丁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淑英  马金贵  马雨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420-8421,8428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的耐盐碱能力。[方法]以紫花地丁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将其移栽到不同pH的盐碱土上,观察土壤盐碱胁迫对移栽紫花地丁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在含盐量5.2和6.4 g/kg的盐碱土上,紫花地丁幼苗生长速率较在对照土壤上显著降低,分蘖能力显著下降;但是,移栽到含盐量3.6 g/kg的试验地中的紫花地丁,其株高、叶片数并没有明显差异,分蘖数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土壤,但对紫花地丁的整体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分析了紫花地丁在3种土壤上的生长动态,为紫花地丁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室模拟和玉米盆栽种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用量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后,盐碱土中基础养分含量、p H值、CEC含量、水溶性盐含量、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变化,以期为玉米秸秆生物炭在盐碱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盐碱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明显提高,是原土含量的1.35~1.51倍,矿质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p H值降低幅度不大;水溶性盐含量降低明显;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及酶活性;生物炭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50%~96.67%和42.86%~162.96%。同时,生物炭使土壤代谢熵分别降低了2.13%、8.51%、15.60%;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对玉米株高、茎粗都有促进作用。总的来说,生物炭对盐碱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增加牧草产量、促进牧草及饲料作物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饲料作物种子与牧草种子萌发阶段对盐分反应的观察和鉴定,研究牧草与饲料作物的耐盐力。[结果]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饲料作物种子对土壤盐分的耐受性低于牧草种子。[结论]在盐碱土中种植牧草及饲料作物,必须先测定盐浓度,如果大于2.0%则需进行改良后方能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盐生植物在不同盐碱土壤中的生理反应及耐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津盐碱地区4种盐生植物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方法]土壤为采自天津市大港区、蓟县、西青荒地的3种盐碱土,采用盆栽试验对4种盐生植物(草木樨、猪毛菜、艾蒿和补血草)进行耐盐胁迫试验,测定其耐盐指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4种植物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高,以草木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补血草和猪毛菜,艾蒿最低。不同盐碱土壤中4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同一盐浓度下差异明显。3种土壤中4种植物可溶性糖的含量依次为:补血草>艾蒿>猪毛菜>草木樨。[结论]对4种植物耐盐性的综合分析表明,补血草耐盐性最强,其次是艾蒿和猪毛菜,草木樨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植烟土壤p H分布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方法]采集大理市43套植烟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理市植烟土壤p H值平均为6.52,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09%。在4种植烟土壤类型中,p H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在1 780~2 200 m海拔范围,土壤p H值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较丰富的水平,能够满足优质烤烟生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及偏丰富的水平,但分别有6.98%、11.63%、2.33%和4.65%的土壤养分还处于偏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的土壤比例较大为58.14%。[结论]土壤p H值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睿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18-119,205
[目的]探讨农家肥对大庆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实验室盆栽的方法,在盐碱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农家肥(农家肥∶盐碱土=1∶3),待玉米长至3叶期时,通过测定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农家肥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添加农家肥后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农家肥通过降低玉米叶片膜质过氧化作用,增加光合作用来缓解土壤对玉米的盐碱伤害,农家肥对盐碱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盐碱化草地地表盐碱斑覆盖度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对5个地表盐碱斑覆盖度下晋北盐碱化草地土壤pH、盐分及磷有效性进行分析,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模拟土壤盐分及磷有效性对盐碱斑覆盖度变化的响应路径。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pH值8.5,0~40 cm土壤含盐量为1.44~3.90 g/kg,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植物生长主要受碱害影响;随盐碱斑覆盖度增加,土壤含盐量逐渐升高,但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盐碱斑覆盖度5%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无盐碱斑覆盖的草地,但随盐碱斑覆盖度增加,土壤pH无明显变化趋势。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和HCO3-是影响土壤pH的主要离子,Na+、SO42-和HCO3-含量主导土壤含盐量变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磷有效性主要受土壤pH影响,与含盐量及其引起的盐碱斑覆盖度变化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5.
根据碱蓬蔬菜的生长特性,提出盐地碱蓬蔬菜在盐碱地上的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长期种植能够降低土壤盐分,提高盐碱土的利用效率,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邱清华  邓绍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4-15206
[目的]为了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的优劣。[方法]采用不同等级的NaCl溶液或K2CO3溶液,定期定量浇灌栽培在同质地土壤上的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通过5个月试验研究,分析香根草的成活率、分蘖率和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的生物量积累率及植株体内的盐分含量,并比较了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质量和能力。[结果]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都对土壤中盐分有吸收能力,且苜蓿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强,香根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次之,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弱。[结论]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能力与土壤盐度有关,同时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丹草栽培管理技术和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栽培管理技术 高丹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沙壤土、重粘土、微酸性土壤和盐碱土均可种植.但在过于瘠薄的土壤和盐碱土壤上种植时,应注意合理施肥.由于高丹草主要利用其茎叶作饲料,因此对播种期无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8.
3种观赏草在自然失水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与耐旱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variegatu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矮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pumila)3种观赏草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与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在为期19d的自然失水胁迫处理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观赏草的游离脯氨酸、膜透性、丙二醛(MDA)的量不断增加,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斑叶芒和狼尾草叶片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期明显高于矮蒲苇;比较形态和生理指标后,认为狼尾草的耐旱性最强,斑叶芒次之,矮蒲苇对于干旱最敏感。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植。另外,有机种植能够降低土壤p H值、总碱度以及容重,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对盐碱土具有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耐盐碱树种柽柳对应县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81-985
以3—5月份晋北重盐碱地多年生柽柳改良后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试验地柽柳改良后盐碱地土壤的电导率、含水率、p H值、土壤金属元素等进行研究,探索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3—5月份的柽柳人工林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的含水率、电导率都有所上升,p H值下降,有效元素Cu,Fe的含量增加;随着离植株距离的变化,离植株越远,含水量逐渐减少,p H值也越大,越来越呈现强碱性。说明种植柽柳对改良应县土壤重盐碱方面有效果,其土壤盐碱性明显低于没有种植柽柳的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