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设置2种种植方式,以1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模式下,参试的大豆材料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及含硫氨基酸在各材料间差异显著;套作对不同材料各蛋白特性的影响不一致,其中11个材料蛋白质百分含量在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4个材料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在套作模式下显著降低;不同大豆材料同种蛋白亚基以及同一个大豆材料不同蛋白亚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3个材料含硫氨基酸显著增加,5个材料蛋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组氨酸、精氨酸变化系数高。根据粗蛋白、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和氨基酸含量受套作的影响程度,分别对供试大豆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蒙庆6号、菜豆在套作模式下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11S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增加。说明通过套作种植模式配合选择特定大豆品种,可保证大豆蛋白营养组份、提高豆制品风味及口感,同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人们对豆制品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问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问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埘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11S/7S比值与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特性密切相关.获得具不同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不同11S/7S比值的种质材料是对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进行遗传育种改良的重要材料基础.本研究利用SDS-PAGE技术,对706份中国大豆种质资源7S、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6份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中7S、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1.00,P<0.01);603份地方品种和103份新育成品种或主栽品种的7S、11S组分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幅度分别为40.00%,20.58%~56.65%,60.00%,43.35%~79.42%和38.21%,30.33%~52.67%,61.79%,47.33%~69.67%;11S/7S比值的平均值和变异幅度分别为1.54,0.77~3.86和1.65,0.90~2.30;筛选获得了63份7S、11S组分或亚基含量变异种质.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分改良是国内外大豆蛋白质品质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主要包括11S球蛋白和7S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也是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的决定组分。利用我国自然突变产生的亚基缺失体材料通过聚合育种,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鉴定表明:已获得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和A5A4B3亚基缺失、A2A1aA1b含量极低、B1aB1bB2含量极低等系列单缺、双缺、多缺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新种质,其中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3种种质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稳定遗传;只含7S亚基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7S组分总量含量最高;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组分总含量最高;在11S+7S组分总量上由高到低依次是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11S/7S比值的变异范围在0.14~1.27。三种类型种质完熟期基本在105~111 d;百粒重基本一致;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平均为55.12 g;只含α+β亚基类型蛋脂总量最低为57.6%,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α+β亚基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7S、11S球蛋白及7S球蛋白亚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422份大豆资源材料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7S球蛋白α′、α和β亚基的含量变化,以及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11S球蛋白、7S 球蛋白、11S/7S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品种间亚基带型基本一致,但是品种间相同亚基含量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类型丰富,本实验发现1份α′亚基缺失材料。大豆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11S球蛋白、7S 球蛋白以及11S/7S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S球蛋白含量和7S球蛋白含量间(r=-1**)、蛋白含量和油分含量间(r=-0.776**)显著负相关;11S/7S 比值和百粒重、蛋白含量以及油分含量间无关.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122份大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组分11S和7S的含量及11S/7S比值。11S在两种球蛋白中所占百分含量为40.67%-72.07%,平均值为60.84%,7S为27.93%~59.33%,平均值为39.16%,两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11S/7S比值范围为0.69~2.58,平均值为1.61,且与种子的总蛋白量、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气象条件对广西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新  朱国金 《大豆科学》1991,10(3):234-239
本文用1983—1985年广西春大豆区试播种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播种至出苗期为土壤温度;出苗至始花期为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始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始花至成熟期的温度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温度日较差和降水量对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在种子形成过程中逐渐合成和积累,又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降解。不同的大豆贮藏蛋白通过影响蛋白的性质改变其营养和功能品质。包括脂氧酶在内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是构成大豆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脂氧酶缺失改良育种、11S球蛋白缺失的高7S球蛋白含量改良、7S球蛋白亚基缺失的高11S球蛋白含量改良、7S球蛋白与脂氧酶双缺失改良等几个方面,介绍大豆主要蛋白组分改良育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大豆品质改良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的甘露聚糖糖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甘露聚糖糖基化生成大豆糖蛋白,力求为工业化生产大豆糖肽作为原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OPA法测定大豆蛋白的接枝度,结果大豆分离蛋白的7S和11S中各亚基均参与了糖基化反应,70℃和80℃的蛋白接枝度在30%左右;糖蛋白的溶解性测定结果显示经过糖基化之后的大豆糖蛋白溶解性有显著提高并且等电点向酸性方向偏移,糖基化之后的蛋白含糖量随糖基化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种子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是世界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7S和11S组分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70%.7S组分主要由a,、a、β亚基构成,这三个亚基分别由Cgy1、Cgy2和Cgy3基因控制;11S组分由酸性多肽链和碱性多肽链组成的A1aB1b、A1bB2、A2B1a,、A3B4和A5A4B3等五个亚基构成.这些亚基分别由Gy1、Gy2、Gy3、Gy4和Gy5基因控制.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变异类型丰富,除对大豆种质进行筛选外,国外研究者已通过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培育出了高11S/7S比值的品系.通过外源基因导入和编码大豆贮藏蛋白基因修饰来提高大豆种子蛋白品质的遗传工程方面已经起步.理化诱变也是改良大豆蛋白品质的一条可行途径.所有这些研究对于改良大豆贮藏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2 %(58.98%)、45.75 %(38.46%)和14.83 %(2.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豆品种豆腐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23个辽宁、吉林和山东的春大豆和夏大豆栽培品种为试材。调查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测定豆腐加工特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研究表明:筛选到豆腐产量高的品种可能性很大。可把籽粒吸水重和籽粒膨胀体积作为品种豆腐产量的间接选择性状。筛选到豆腐产量与单株粒重均高的品种难度很大,筛选到豆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豆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质量均高的品种存在着一定难度。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差  相似文献   

13.
大豆子粒比重与生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纬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子粒比重有差异。随着纬度的增加 ,春大豆子粒比重增加。同一产地大豆子粒比重春豆 <夏、秋豆 ;但变异系数春豆 >夏、秋豆。大粒子粒比重不如小粒种子 ,大豆百粒重、体积和比重均呈显著和不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子粒比重和生育日数、结荚日数呈正相关和开花与结荚日数二者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 ,缓慢的鼓粒速度有利于增加大豆比重。在大豆生育阶段子粒比重和日照、温度关系由显著的正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和温差由负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长日照、高温、较小温差 ,在生殖时期短日照、较低温和大的温差有利大豆干物质积累。大豆子粒比重的变化与品种的遗传型本身和物质积累时的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canopy structure, photosynthesis and dry weight production, during growth periods in spring and summer, of a large-leaved and a small-leaved cultivar of white clover (Blanca and S184), grown in mixtures with perennial ryegrass or tall fescue. Both clovers had leaves in the topmost, best-lit layer of the canopies, even when sward surface height reached 40 cm in early June. Except early in the spring growth period, both clovers ha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ir leaf area near the top of the canopy than did their companion grass. Both clovers had a greater relative growth rate than the grass, increasing their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crop dry weight during both spring and summer growth periods. Differences between clover cultivars were relatively minor and did not affect their dry weight in either measurement period. During the first growth period there was more clover dry weight with tall fescue than with ryegrass. There were no effects of clover cultivar on grass dry weights.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2个省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2)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1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238.8个,根瘤重达0.59g、固氮量达1  相似文献   

16.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小麦品种及部分引进小麦品种资源的HMW-GS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66份新疆小麦品种、69份国内引进小麦品种及67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间HMW-GS变异及亚基组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新疆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1种亚基和10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内引进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外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8种亚基和29种亚基组合类型。但新疆材料中具有优质亚基5 10和14 15的品种(分别占28.5%和1.5%)明显少于国内外材料。这些结果说明新疆材料的遗传亲本基因比较匮乏,而国外材料的亚基变异及亚基组成种类非常丰富,因此新疆在今后的育种中要重视利用具有优质遗传背景的材料,以提高新疆小麦品种优质HMW-GS的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18.
以3个不同油葵品种为试材,对4个地区、5个气候因素与籽实含油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籽实含油率的最重要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最大。5个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最低温度→目较差→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