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婧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67-2869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经济环境协调度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递进层次结构特征的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协调状况的成因,并且针对城市不协调状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市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主导障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区域经济障碍因子各具特色。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朝峰  史抗洪  马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60-10962,10964
在分析城市设计基本内函的基础上,结合考虑城市功能与环境,对安阳的城市设计提出了建设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农村环境也正日趋恶化。该文综合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园林要持续发展是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关键,在分析城市林可持续发展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完善结合的指导思想和实现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对青海省1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卢伟娜 《河南农业》2007,(24):53-5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力和对城市园林绿化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在深刻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生态园林建设。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内涵、生态园林的理论和方法、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及巩固园林绿化成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旋  张健  杨在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37-7539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有助于分析以往生态城市实践的得失,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该研究在分析现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小城市的特点,构建了针对佛山市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对佛山市2002和2003年的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但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经济子系统是佛山市创建生态城市的优势,而社会子系统则有待加强。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加大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文化教育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中旺  赵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3-6864,6884
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提出了可大致刻画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与经济、环境、社会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找到了一个评价当前缺水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是否满足经济、环境、社会均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性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兰州市得分较高,说明人居环境较优,其余城市得分偏低,而且各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有一半城市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酒泉最差。其次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川省2013年21个地级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8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成都市、攀枝花市发展最好;在人口与城镇发展建设方面,成都市发展最好;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成都市、攀枝花市发展较好;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泸州市城市环境质量最优;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成都市、攀枝花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发展相对较好;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攀枝花市最好;在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成都市发展最好;在城市管理方面,广元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好;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水平最高。【结论】根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余晓玲  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60-14661,14668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依据《柳州市经济统计年鉴》、《柳州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水利是一门促使城市形成优美水环境的新兴学科。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的环境水利现状和问题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并提出解决呼市环境水利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市水循环途径和开发利用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水健康循环的理念,并根据影响城市水循环的因素,提出建立城市水健康循环的措施,为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水资源环境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5.
田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60-163
在城市林业的背景及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市自然、经济与社会状况,阐述了城市林业与贵阳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贵阳市城市林业的发展思路,提出贵阳市城市林业发展建设工作的几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现代化景观设计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满足人们对城市发展功能的需求,在解决局部人群与地域矛盾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基于“空中花园”形式的景观设计方面来探讨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园林生态城市, 并对这一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园林生态城市与以往的生态园林城市相比, 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在内涵上有本质的差别。园林生态城市首先是一个生态城市, 同时具有饱含文化底蕴的园林, 赋予生态城市以美感质量, 使园林与生态有机地相结合。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提高生产力,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清洁生产, 控制环境污染, 加快城市文明的建设, 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18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分析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城市中屹立。但也造成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是建立在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乱砍滥伐,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减,这就使得土地不断的沙化。尤其是西北地区,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现象,便是土地沙化造成的。基于此,主要从土地沙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防沙治沙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56-258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分析了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人文社会三个层面构造评价二级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市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均最高,在人文社会环境宜居度上得分也接近最高水平;南京市在人文社会宜居度上得分最高,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和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居于第二位,但苏州和南京在人居环境协调度上得分均不高。此外,协调度得分较高的城市大多存在总体宜居度和各项宜居度水平较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各项指标水平都处于均衡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