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能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试验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ELISA两种方法对市中区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制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共计150份血样、奶样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对111份奶样标本进行检测,8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2%;PCR试剂盒对39份血样标本的检测,1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76%。本试验共计检测贵阳附近某奶牛场1 200头份奶牛,先采用PPD检测牛结核病阳性牛和可疑牛,再用PCR法进行检测,PCR检出阳性牛共计20头份,阳性检出率为1.67%;PPD检出阳性牛24头份,检出率为2%。总之,PCR试剂盒在检测牛结核病不同标本中显示出快速、特异等优点,这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方法)对唐山、秦皇岛、沧州和石家庄四个市共计2 204头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较,其敏感性为78.26%,特异性为89.09%,符合率为84.33%。研究表明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特异性差的缺点,用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避免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该方法在临床上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临床症状为:潜伏期为15~45d,有的更长,常取慢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发病后期有间歇热和弛张热,急性常有稽留热。该病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要消灭和控制牛结核病关键是要对该病进行诊断,传统的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主要是表型分类法,耗用时间比较长,一般1~2个月,而常规的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检测方法,不断有报道其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检测奶牛结核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牛全血干扰素试验方法(IFN-γ)及胶体金3种检测方法,对2个奶牛场的6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发现结核病阳性率均偏高,表明奶牛场结核病感染较严重。将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或胶体金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特异性及符合率差的缺点;用IFN-γ实验进行检测,可以提高特异性,避免因假阳性造成的误杀,适合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一起奶牛养殖场在结核病检疫中,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261头奶牛进行检测,检测出3头阳性牛,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净化奶牛场结核病,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对广西南宁、柳州共计2 818头黑白花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其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70.49%,符合率为67.11%。本研究证实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非特异性强等缺点,易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对牛结核病检疫的指定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尽管世界上不少国家采用皮内变态反应的检疫方法消灭了牛结核病,但是却付出了极其高昂的经济代价。一方面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的敏感性高,非特异性反应较多;另一方面阳性牛检出后淘汰要负责赔偿损失,这种激励政策加速了牛结核病的控制和净化。最近,欧共体也采取了对南欧一些国家贸易中检出的结核阳性牛予以50%的经济赔偿,从而加速了控制结核病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牛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该病是由牛分枝杆菌传染引起,其传染性极强,会造成多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甚至干酪样坏死。本文介绍了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检疫技术(PCR诊断方法、牛型PPD和禽型PPD的比较皮内变态反应、γ-干扰素诊断法以及免疫学检测),有效防控牛结核病。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检测牛结核病,降低因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牛误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牛结核病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对新疆昌吉市2个规模养殖场的540头奶牛同时进行检测,汇总交叉结果,在无金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建立的贝叶斯模型评估两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敏感性为78.0%(55.1%~93.0%),特异性为97.8%(96.6%~98.8%);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敏感性为87.1%(73.4%~95.5%),特异性为98.1%(96.9%~99.0%)。进一步证实了使用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检测牛结核病的准确性会更高。同时也提示,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还应综合考虑养殖场的牛患病率、检测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牛结核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原理,研究建立了牛结核病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测定模板浓度为30.4pg,特异性测定牛结核分枝杆菌在478bp出现特异扩增带。通过对298头份牛奶和229份牛全血样本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奶样本33份,阳性全血样本43份;鲜牛奶样本同时还用罗氏培养后采取PCR方法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本34份;全血样本同时还用PPD进行皮内试验,检出阳性样本52份。试验表明:牛结核病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为牛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TB)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传染病是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目前,牛结核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其通用的诊断方法是采用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根据测量的皮厚差进行结果判定,在基层应用较为广泛,也是国家检测牛结核病的行业标准,但该方法的缺点是试验操作时间长达72 h,要2次抓牛测量其皮厚度,对试验牛的应激反应和生产干扰较大,且检测人员的操作易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应用不同诊断方法进行牛结核检测对克服试验误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牛结核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IFN-γ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序列扩增技术(NASBA)、全基因组测序法(WGS)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等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结核病诊断,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得到很大提高。但现实中需要从价格、实用性等生产角度出发,选择出最佳诊断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结核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离现象,无论是牛型结核菌素PPP皮内变态反应试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还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都难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牛结核病,因此确诊牛结核病比较理想的方法是2种或2种以上方法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达到迅速准确诊断牛结核病的目的,[方法]用2年时间对我国最常用的牛结核病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国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与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有较高符合率;国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阳性敏感性高于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皮内变态反应比较试验(SICTT)较国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有较好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贺兰县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宁夏地区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对宁夏贺兰县2个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奶牛2 230头。[结果 ]在2个规模化奶牛场累计检测出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奶牛79头,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双阳性奶牛72头,双阳性率为3.23%(72/2 230)。[结论 ]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在对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先以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筛测,再结合γ-干扰素ELISA检测结果确诊,更有利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相似文献   

17.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结核病的交叉传播是造成该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1]。牛与人类关系密切,10%以上的人类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该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检测牛结核病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菌素变态反应(PPD),该法在牛结核病诊断和  相似文献   

18.
从试剂成本、人工成本、奶牛产奶量等方面,对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检测奶牛场牛结核病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测试期(11d)内,采用牛结核病γ-干扰素ELISA方法较运用皮内变态反应方法,每头奶牛产生的经济效益高374.0元(按广西当前鲜奶收购价计算)。对奶牛场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时,选择γ-干扰素ELISA方法更利于保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某奶牛场100头份奶牛奶样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PPD)检出阳性牛17头,结果符合率为94.11%.用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所需时间为6h,显示其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疫工作提供了1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的牛结核分枝杆菌IS6110的基因片段,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制了用于检测牛结核病的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扩增的阳性条带为317 bp;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为1.025 pg/μL;特异性试验表明,仅结核分枝杆菌扩增结果为阳性,副结核分枝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0 ℃至少可保存12个月,且重复性良好。应用该PCR试剂盒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其PCR检测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牛结核病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牛结核临床样本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