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叶烘烤中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降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样品研磨、离心得到酶粗提液,然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采用无机磷比色法可测定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用考马斯亮兰G-250法可测定2种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较准确,较客观地反映了烘烤过程中2种酶的实际活性,且简便易行,一般实验室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2.
稻谷及糙米储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稻谷在储藏过程中α、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了垦鉴稻10、空育131两个水稻品种的稻谷和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之间、储藏温度之间、储藏时间之间α、β-淀粉酶活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储藏状态与储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达差异显著;水稻品种与储藏温度的交互作用对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达差异显著.在室温条件下储藏,α、β-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4月至10月间下降幅度最大,10月后α、β-淀粉酶活性趋于稳定并维持最低水平.在4℃储藏时,α、β-淀粉酶活性下降幅度小于室温储藏时的下降幅度.相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淀粉酶活性高于糙米淀粉酶活性.因此,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间,宜在低温下储藏稻谷,以防止大米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测定甜玉米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酶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育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酶法的测量准确度比3,5-二硝基水杨酸法高,且其稳定性和重现性都优于3,5-二硝基水杨酸法。通过两种方法对10个甜玉米杂交种种子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测定,证实了两种方法在甜玉米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检测上是一致的。从育种实践考虑,酶法适于样品数较小的检测,3,5-二硝基水杨酸法更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用3,5-二硝基水杨酸复合显色剂,结合示差比色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定高含量的糖分.本文对示差比色法的条件,如显色剂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贮放时间等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从而改进了Miller法.最后,作者应用这种改良法测定了文旦和甜橙果实中的总糖含量,经t检验,其测定值与采用费林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苹果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蒽酮比色法及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测定苹果总糖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以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测定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3种不同的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不同马铃薯品种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方法二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均好于其余2种方法,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用于测定D-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D-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条件。[结果]单因素试实结果表明,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D-半乳糖醛酸含量的优化条件为:测定波长540 nm,DNS用量4.0 m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 min,最佳测定时间60 min内。此条件下回归方程y=1.0226x-0.2784,回归系数r=0.9997,平均回收率99.96%,D-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范围0.5~1.1 mg/ml,统计分析表明,该方程显著存在。[结论]多次实验验证,该方法测定D-半乳糖醛酸含量时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小麦子粒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α-淀粉酶活性是与小麦穗发芽有关的重要生理指标。对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了常量法和微量法试验。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微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淀粉酶高产菌株,通过比较水解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显色法所测酶活性高低,筛选得到高产淀粉酶能力的菌株WB-4。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菌株的最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优氮源为蛋白胨。利用Plackett-Burman进行显著因素筛选,发现可溶性淀粉含量、蛋白胨含量、温度为显著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含量18.81 g/L,蛋白胨含量10.02 g/L,温度31.12℃,淀粉酶活性365.12 U/mL,酶活性提高了1.33倍。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糖法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宜香A、涪恢9303、宜香9303、中九A、涪恢9801、中优9801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供试杂交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不同,且种子萌发到萌发终止期间,萌发率与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不同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酶在黄瓜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2个黄瓜高代自交系华北型M6和华南型M87为试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碱式滴定法及愈创木酚法测定淀粉酶、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发芽过程中2个黄瓜品种总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萌发初期逐渐升高,末期降低,说明淀粉水解是种子萌发所需主要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萌发初期活性均较低,中期显著上升,后期下降,催化脂肪分解成供给种子萌发的碳水化合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与种子萌发密切相关。M6和M87的种子萌发与α-淀粉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49,r=0.989),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52,r=0.954)。脂肪酶活性与M87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关系(r=0.896),与M6种子的萌发相关性不显著,其活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为此提出了对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仅探讨了常用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凝胶扩散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从变异系数上看,后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精度较高;从误差来源上看,前者引起误差的因素较后者多;后者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贞丰县典型喀斯特峡谷区选择裸地、草本、灌木、乔林植被恢复的4个阶段样地,按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取土,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细.分别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容量法(用0.1N的标准KMnO4液滴定)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随植被恢复而提高,即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林阶段;根际土酶活性大于非根际土,A层大于B层;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不同的酶表现不尽相同,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相同.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两个小麦生长季,22个参试材料在开花后不同天数,采用4种方法测定穗上发芽率和籽粒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抗穗发芽性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在籽粒成熟的不同时期有较大变化。所以,评定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最好多次进行,并以加权发芽率为评定尺度。多数品种的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抑制作用,但除少数品种外,大都不够稳定。α-淀粉酶活性和面粉降落值测定表明,α-淀粉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降落值与同期穗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鉴定抗穗发芽性的同时,必须考虑面粉的降落值。种皮色级与降落值的相关不显著,说明选育有一定抗穗发芽能力而品质劣化较轻的白皮小麦品种是可能的。以塑料袋保湿法测定穗发芽率较为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α-淀粉酶活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灌浆后35 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α-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9株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情况并对酶活力进行了测定.37℃下淀粉培养基平板培养2~4d后采用碘液染色,观察是否有透明圈并测量计算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初步确定产淀粉酶活性.然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提取的粗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进一步确定产酶活性的大小.结果显示,Pab03、Pab02、Pab01菌株的酶活力最高,酶活分别为31.331MMU、21.521MMU、17.269MMU.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纯化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并对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比色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三种倍半杂萜二醛,分别鉴定为psidials A,psiguadial A和guajadial;活性测试结果显示guajadial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且显著优于阿卡波糖。结论首次报导guajadial为番石榴叶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细菌菌落数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样品中细菌菌落数,土壤酶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靛酚蓝比色法、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水稻单作模式相比,A1稻虾共作模式在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菌落数(p<0.05)以及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为丰富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理论,同时为贵州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农业模式调整以及发展稻虾共作绿色生态型农业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几种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沙棘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沙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不同。在3种沙棘中,阿尔泰新闻的酶活性最高,且一直上升,向阳的酶活性最低,优胜的酶活性随种子的萌发先增加后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在pH值为6.8时最高。酶活性随着底物(1%淀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值(6%)时,酶活性趋于平稳。沙棘种子萌发期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5℃,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且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刺槐淀粉等位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0个河北省刺槐个体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PAGE)测定了淀粉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测定了叶片淀粉酶活性,从群体水平研究了河北刺槐淀粉酶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了淀粉酶活性与淀粉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槐淀粉酶有2个位点(Amy-A位点和Amy-B位点)。Amy-A位点共有5个等位基因(Amy-A1,Amy-A2,Amy-A3,Amy-A4,Amy-A5),Amy-B位点共有3个等位基因(Amy-B1,Amy-B2,Amy-B3),等位基因Amy-A2、Amy-B2、Amy-B1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76.1%、63.9%、31.1%;Amy-A位点有8种基因型,Amy-B位点有5种基因型,基因型A2A2、A2A4、B1B2、B2B2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62.2%、20.0%、41.1%、40.0%。叶片淀粉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026~0.641 mg/(g.min),从单一位点分析,叶片淀粉酶活性与Amy-A位点基因型相关不显著,与Amy-B位点不同基因型显著;从两位点分析,A2A2B1B2基因型与A2A2B2B2基因型叶片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表明不同刺槐个体淀粉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