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区社会资本角度入手,通过对南京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水平不高,村改居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在社区内的关系与居住时间有关。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品,如何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也是村改居社区建设和转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社区的整体信任和规范水平,扩大社区内的社交网络,提高居民社区建设的主体地位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充分考虑居民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讨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主要对“村改居”的概念界定及认知、“村改居”社区居民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赵斯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223-225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的产物,数量多、情况复杂,基于"村改居"社区治理起步较晚、现阶段的治理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的现状,从"村改居"的特殊性切入,着重对"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管理体制不顺、自治能力不强,人才匮乏,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治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解决当前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武威市近郊不断涌现出村改居社区、连接城乡的工业园区、农村示范园区、新兴集镇社区以及移民搬迁社区等各类新型社区。涌现出的农村新社区对农村党组织的引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问题出发探讨农村社区党建,对社区党组织引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对"村改居"后田社区文化建设状况从社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等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立足点,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的作用不断凸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以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龙泽园社区作为研究个案在理清淄博博山龙泽园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该社区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新时期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相应对策: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加党员志愿服务力度,二是鼓励社区居民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社区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回迁社区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缩影,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场所。从空间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K市Y社区面临居民交际网络破裂、心理适应不足、生活习惯矛盾等治理困境。基于此提出,空间重构策略是应对空间嬗变下矛盾与冲突的有力治理实践,空间的互动、多元的参与、文化的链接是实现社区和谐善治共治的重要行动逻辑,社区居委会可利用物理、心理、文化空间的拓展,强化居民认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后的社区在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治理人才、治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化服务方式,完善规范化运转机制,保证社区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对陕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商州区的10个样本社区282户"村改居"家庭的问卷调查为样本,研究了西北地区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商州区的"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分析了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城镇化背景下西北欠发达地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完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失地农民在面对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社区环境,产生了许多行为问题,使社区治理陷入困境。为探索合适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模式,以南京市两城郊社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两个社区居民行为表现及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悦民社区居民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城市化进程与市民化进程脱节,在社区治理上也陷入困境;而紫荆社区居民行为市民化程度更高,社区治理模式更具成效。合理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以为失地农民营造良好的市民化环境,引导其在行为及心理上真正的实现市民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但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的社会心态则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而该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态度。作者通过湖北襄阳市某典型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分析了该类社区居民目前的社会心态状况,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促进了东莞市的大量农用土地改为工业用地,许多村完成了村改居、村民就地变市民的过程。为了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就业和再教育问题,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村委会针对区域内主动失地农民的特点,积极创建劳动力就业平台,让这些主动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就业,接受自我认同的身份转变,以社区为单位教育主动失地农民丢弃依赖村组集体经济福利、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型城市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15-217
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仪征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全市陆续诞生了一批万人居住的新型社区。如何把这些新型社区治理好,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则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课题。可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仪征在党组织建设、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自治组织参与等领域,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常态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治理之路。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社工队伍能力提升不够、治理隐患较多、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培养打造社工人才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做好协商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构建新型服务体系等加强新型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但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的社会心态则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而该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态度.作者通过湖北襄阳市某典型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分析了该类社区居民目前的社会心态状况,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村改居成为农村社区向城镇转变的过渡状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南京J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进行调查,对测量维度及其指标进行可信度检验,并对各个维度间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拆迁分配与非拆迁分配居民社区社会资本的比较,总体上非拆迁分配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要高于拆迁分配者;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描述,整体上该地社区社会资本较好,但也有地方性社会网络比较松散,非地方性社会网络较差,居民主体意识不强,对居委会的信任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居委会深入了解居民,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互动,构建社区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转变管理体制,处理好与原村委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优化社区治理模式,是实现社区和谐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以广州CS社区为例,深入了解村改居社区的基本特征和治理现状,明晰社区各治理主体的职能和权责关系,探讨多元共治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机制,从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建立应急机制等角度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8.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产物,其所催生的大量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本文从元治理理论的视域出发,分析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解决我国"村改居"社区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导致城郊地区涌现大量"村改居"社区。而社区意识作为社区发展的灵魂,对村民的市民化和"村改居"社区的城镇化转型具有推动作用。从四个方面考察"村改居"村民的社区意识,发现其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与责任感均有不足。同时,发现"村改居"村民的社区意识主要受个体和社区两方面的影响。为促进社区村民社区意识的建构,村民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强化维权意识;社区需加强宣传主人翁精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整顿社区管理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合作型治理模式;居民自治型治理模式。针对目前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互动模式主要体现为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性权利,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社区制度建构等层面的分权参与。基于和谐社区构建要求,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强化多元合作关系、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权威维护、构建和谐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