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社区资产视角强调社区的"能力"和"优势",在服务对象主体性基础上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并培养社区领袖,关注社区各主体之间网络关系的构建等。资产为本的视角将"三社联动"模式分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者的互动植入社区本土环境,关注社区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我"这一主体性,构建"联""动"双方关系网络、推进协同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在主体认同感、协同整合性、信息化运用、公共服务终极目标等方面与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契合性。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制度自身缺乏整体性、主体间整体性协调不足、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整体性参与不足等问题。解决对策有:围绕“两委”以及“乡村”关系开展协调机制构建;围绕参与自治的信息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激励构建整体性参与机制;围绕传统道德习俗、村规民约、“微自治”构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跨界水资源冲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区域间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提出中国跨界水资源冲突治理的难点主要有水资源的多维属性引发的共享冲突具有复杂性、信息共享平台缺乏、跨界主导权威机构缺失、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协调及流域区域监管碎片化;进而提出多元主体参与是解决跨界冲突的重要关键点;最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跨界水资源冲突网络治理模式,包括网络治理模式的层次框架、信任协调机制、任届权威机制及维护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6-227
基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资源相对不足,完善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梳理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现状,针对主体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关系、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多元主体思想观念、协同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角度为农村社区和谐有序的良性共治状态的达成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回迁社区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缩影,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场所。从空间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K市Y社区面临居民交际网络破裂、心理适应不足、生活习惯矛盾等治理困境。基于此提出,空间重构策略是应对空间嬗变下矛盾与冲突的有力治理实践,空间的互动、多元的参与、文化的链接是实现社区和谐善治共治的重要行动逻辑,社区居委会可利用物理、心理、文化空间的拓展,强化居民认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的推进,各地在诸多方面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创新。其中,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已逐渐成为趋势。政府、企业、社群精英等作为新的治理力量正逐渐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类参与主体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从各类参与主体的属性来看,可将基层治理模式分为3种:主要由政府参与的行政主导模式、主要由企业参与的分利共谋模式、主要由社群精英参与的协商共治模式。构建这3种基层治理的分析框架,并运用相关案例对其分析比较,由此探讨多元主体在参与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作用及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老旧社区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围绕老旧社区的安全、卫生等诸多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具体的城市老旧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探讨居民参与城市老旧社区治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阐述了"三社联动"机制的政策背景与治理作用,探索了关于"三社联动"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参与安宁区社区治理的运行模式,以及"三社联动"机制试点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自治运行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等对策,以便于给"三社联动"模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可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积极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对江苏省 96个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从环境治理模式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践,政府和村干部仍是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主体,社会力量、村民和企业参与度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重塑农村社区共同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以及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诸多村庄被撤村并居,进而导致村改居社区数量不断增多。村改居社区是处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性社区,常伴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治理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居民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社区的居住环境,出现了空间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村改居社区内居民异质性强,居民信任度较低,社区凝聚力不足。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村落的治理方式,通过建立社区公约重构居民惯习,打造新型公共空间,促进居民沟通交往,调动多元主体,实现社区共治。  相似文献   

11.
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四川省川东北地区基于自然、历史、区位等基础性条件的限制,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治理思维转换不到位、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困境。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需要从整合体制、培养专业化队伍着手,共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效,涌现出来的社区各阶层力量,更进一步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突发公共危机治理实践的发展。由于农村社区处于基层社区单元的边缘,是卫生危机防控的边缘地带,更需要社区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防控统一战线。但从农村各主体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体系还不成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能力相对较弱。探索农村多元主体参与的困境成因,旨在更多地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存在诸多堵点、难点,随着居民的需求不断丰富多元,城乡社区治理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因此,改革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从原有的准行政管理型模式逐步过渡到民主协商、合作型治理模式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建引领是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桥梁和必要纽带,实现社区发展治理是重要价值和最终归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空间缺乏、文化缺失和“痛点”把握不准等问题。构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突出党的领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协商共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7.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乌鲁木齐市H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居民参与行为影响因素路径分析,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搜集,运用AMOS 23.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治理认知对参与意愿、参与行为,个人因素、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行为态度和外部因素对参与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作用。通过成立的行为路径提出增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并提高居民的社区治理认知水平等建议,对改善当前H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近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党委始终将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幸福家园的重要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强化自治功能、提升治理水平"为核心,积极探索民情协商治理新体系,依靠党员群众完善知民情、议民事、解民难机制,形成社区居民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居民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之一。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就当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参与状况并不乐观已成为目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本文作者在描述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及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试从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培育社区共同利益及加强参与及渠道建设等方面提出开创中国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新局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