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重金属离子Cu~(2+)、Cd~(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和3个处理时间,观察记录方格星虫死亡情况及组织形态图检。结果表明:1)在具有一定Cu~(2+)和Cd~(2+)浓度处理中的光裸方格星虫均呈现中毒现象,光裸方格星虫的死亡率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2)Cu~(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毒性大于Cd~(2+),Cu~(2+)对光裸星虫的48 h LC_(50)和72 h LC_(50)值分别为10.60mg/L和4.36 mg/L,Cd~(2+)的48 h LC50和72 h LC_(50)分别为11.95 mg/L和5.76 mg/L。3)光裸方格星虫的食道及胃肠道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侵害部位,也是较先受到毒性作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8±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Hg~(2+)、Cu~(2+)、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对渤海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201.01mg/L和0.05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01mg/L和0.000 5mg/L;Cu~(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197.17mg/L和7.5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97mg/L和0.08 mg/L;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331.30mg/L和8.13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31mg/L和0.0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Cu~(2+)Cd~(2+),但Cu~(2+)与Cd~(2+)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鳝幼鱼对水体中Cu~(2+)的耐受性,在水体硬度(以CaCO_3计) 60 mg/L、p H为7.2、水温(26.2±1.2)℃的条件下,对体质量(12.52±0.12) g的黄鳝幼鱼进行了Cu~(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黄鳝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6.764、4.971、1.930、1.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109 2 mg/L; Cu~(2+)对黄鳝幼鱼的毒性为高毒等级。黄鳝幼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离开水底做无规律游动,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肛门红肿,身体绷直,将吻端探出水面,鳃腔内可见血块。建议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铜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_(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157.36、38.13、8.90、3.46、0.67 mg/L,Cd~(2+)对于各规格魁蚶的安全养殖浓度均高于国内各类养殖水质标准。结果表明,Cd~(2+)对于小规格魁蚶属于中毒类物质,对于中规格魁蚶属于剧毒类物质,对于大规格魁蚶属于高毒类物质,小规格魁蚶可能对无机镉产生明显的毒物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2±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四角蛤蜊24、48、96hLC50分别为13.4、7.34和4.3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07和0.04mg/L。通过对Cu~(2+)暴露在不同浓度96h的四角蛤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Cu~(2+)对四角蛤蜊的肝脏组织结构有明显影响,肝脏的损伤程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2.59mg/L为四角蛤蜊肝脏解毒的阈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对Cd~(2+)、Mn~(2+)、Zn~(2+)、Cu~(2+)的耐受能力,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与4种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成正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菲律宾蛤仔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Cd~(2+),38.62、29.83、8.11、2.67 mg/L;Mn~(2+),712.58、421.57、188.74、61.27 mg/L;Zn~(2+),141.27、72.20、34.91、21.57 mg/L;Cu~(2+),29.88、12.06、3.62、0.79 mg/L;Cd~(2+)、Mn~(2+)、Z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61、0.22、0.01 mg/L。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毒性强弱依次为Cu~(2+)Cd~(2+)Zn~(2+)M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为20±1℃的条件下,研究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鳊鱼和白鲢的毒性效应,以期为该药物在渔病防治中的使用提供用药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49.55 mg/L、78.76 mg/L、66.09 mg/L;安全浓度为6.61 mg/L。对鳊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69.41 mg/L、94.54 mg/L、40.63 mg/L;安全浓度为4.06 mg/L。对白鲢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1.37 mg/L、69.09 mg/L、48.71 mg/L,安全浓度为4.87 mg/L。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机制,研究首先进行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LC_(50)的测定。结果显示,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48,72和96 h的LC_(50)分别为3.824,2.779,1.941和1.666 mg/L。然后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观察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和鳃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组共4组,Cu~(2+)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2和0.4 mg/L,48 h后取样并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低浓度组(0.1 mg/L)中Cu~(2+)也会对肝胰腺及鳃组织造成损伤,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毒性呈上升趋势,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及鳃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表现为细胞中出现大量空泡,基膜与肝小管单层柱状上皮分离形成空腔,甚至在肝小管中出现细胞碎片;鳃组织表现为鳃叶不规则增厚,上皮层严重损伤,甚至出现解体。研究初步探讨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害作用,为进一步评价Cu~(2+)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青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和响应阈值,为水体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监测提供定量基础。青鳉3月龄,体长(1.5±0.1) cm,体重(0.15±0.01) g;4种重金属为Cd、Zn、Cu和Hg。研究结果表明:青鳉对Cu~(2+)、Zn~(2+)、Cd~(2+)和Hg~(2+)的急性致死毒性大小为Hg~(2+)Cu~(2+)Cd~(2+)Zn~(2+);Hg~(2+)、Cu~(2+)和Cd~(2+)暴露下青鳉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先升高再降低(P0.01),呼吸参数与重金属浓度间呈现倒"U"型关系;Zn~(2+)暴露下青鳉呼吸频率、呼吸强度显著下降(P0.01);青鳉呼吸行为对Cu~(2+)、Zn~(2+)、Cd~(2+)和Hg~(2+)4种重金属暴露的响应阈值和响应时间分别为0.15、0.95、0.15、0.045 mg/L和2 h 32 min、4 h 7.5 min、3 h 5.5 min、4 h 37 min,响应阈值与96 h LC_(50)的比值分别为0.43、0.19、0.33、0.77。青鳉对Cd~(2+)、Zn~(2+)、Cu~(2+)、Hg~(2+)污染较为敏感,其呼吸参数可作为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Cu2+、Hg2+、Cd2+、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探讨了Cu2 、Hg2 、Cd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Hg2 、Cd2 、Cu2 和 Pb2 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0.069 mg/L、0.48 mg/L、0.928 mg/L和3.42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69 mg/L、 0.00481 mg/L、0.00978 mg/L和0.0321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 >Cd2 >Cu2 >pb2 。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棒叶蕨藻变种(Caulerpa sertularoides f.Longipes)对重金属离子胁迫的生理响应,通过恒温光照培养方法探讨棒叶蕨藻变种在重金属铜离子(Cu~(2+))、铅离子(Pb~(2+))、镉离子(Cd~(2+))的胁迫下对其日特定生长率(SGR)、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会影响藻体的正常生长,SGR均出现负增长,可溶性蛋白和Chl-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Cu~(2+)的影响尤为明显;重金属对藻体生长的抑制能力大小为Cu~(2+)Pb~(2+)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SOD和GST影响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除了Cd~(2+)对SOD影响峰值出现在5.00 mg/L之外,其他处理组的峰值均出现在质量浓度为2.50mg/L时。研究结果可为棒叶蕨藻变种的重金属胁迫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9.75±0.12 g)为研究对象,以K_2Cr_2O_7作为毒物源,在(27.5±0.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毒理效应实验。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该种鱼的96h半致死浓度值(96 h LC_(50))为56.24 mg/L。在水体Cr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937 mg/L(96 h LC_(50)的1/60)和1.875 mg/L(96 h LC_(50)的1/30)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体的特定体重生长率、肥满度和肝脏指数随着Cr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肾脏指数随Cr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两个Cr浓度组鱼体的蛋白质和能量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96 h LC_(50)浓度组鱼体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者的水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后者。两个Cr浓度组鱼体的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8周水体Cr暴露处理后,实验鱼体的各器官组织中Cr的累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累积含量的顺序均为肾鳃肝肠全鱼脑肌肉;(1/60)96 h LC_(50)和(1/30)96 h LC_(50)浓度组的肾脏的C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肌肉的Cr累积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织;鳃组织中Cr含量相对于对照组的增加幅度大大高于其他组织的增幅。  相似文献   

14.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8.0±1.5)℃、pH 6.5~7.0的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铬[Cr~(6+)]、锌[Zn~(2+)]和镉[Cd~(2+)]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Cr~(6+)]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68.71、84.85、52.23、34.46 mg·L~(-1);[Zn~(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5.36、3.34、3.12、2.75 mg·L~(-1);[Cd~(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87、1.74、1.63、1.15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的SC分别为[Cr~(6+)]3.446 mg·L~(-1)、[Zn~(2+)]0.275 mg·L~(-1)、[Cd~(2+)]0.012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毒性大小为:[Cd~(2+)][Zn~(2+)][Cr~(6+)],[Cd~(2+)]和[Zn~(2+)]为中毒,[Cr~(6+)]为低毒。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性紫色土表面吸附Cu~(2+)、Zn~(2+)后对其在水体中凝聚沉降的影响,为重金属离子释放对三峡库区水-土界面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10月,采集西南大学桑园的中性紫色土表层土壤,以Cu-(NO_3)_2和Zn(NO_3)_2配制重金属离子,进行Cu~(2+)和Zn~(2+)对中性紫色土凝聚沉降实验、测定中性紫色土颗粒吸附Cu~(2+)和Zn~(2+)后zeta电位值。研究结果表明:(1)中性紫色土吸附Cu~(2+)、Zn~(2+)后水体中土壤颗粒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小,并且呈先快速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土壤颗粒含量变化规律表现差异较大,其临界浓度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2)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平均沉降速率均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从1.01 cm/min增加到2.92和2.58 cm/min,表现为Cu~(2+)Zn~(2+);过程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基本不变,平均沉降速率随浓度变化临界范围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3)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zeta电位绝对值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变小,同时表现为Ca~(2+)Zn~(2+)Cu~(2+),土壤颗粒吸附Ca~(2+)、Cu~(2+)和Zn~(2+)后zeta电位绝对值随浓度变化临界浓度范围分别为0.8、0.3~0.5和0.5~0.7 mmol/L。重金属离子吸附在中性紫色土表面减小zeta电位值和静电斥力,加速土壤颗粒凝聚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汞和铬对黄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水族箱内进行汞和铬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急性毒性试验.Hg2 的48 h、96 h LC50分别为1.20、0.67 mg/L;Cr6 的48 h、96 h LC50分别为88.21、60.5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67 mg/L和6.055mg/L,汞的毒性远大于铬.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19.
铜(Cu2+)对麦穗鱼苗的急性毒性与非生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斌  别立洁 《淡水渔业》2006,36(2):34-38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麦穗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随水温升高,铜(Cu2+)对鱼苗的急性毒性明显加剧,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35 mg/L、0.024 mg/L、0.018 mg/L;而铜(Cu2+)的急性毒性与pH值和碱度的相关性较复杂,低pH值、低碱度时,铜(Cu2+)的急性毒性相对较弱,但当pH值和碱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铜(Cu2+)的急性毒性随着pH值和碱度的升高而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h的LC50分别为0.022 mg/L、0.027mg/L、0.026 mg/L。碱度为0.79 mmol/L、1.30 mmol/L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027 mg/L、0.075 mg/L、0.049 mg/L。鱼苗急性中毒表现为:体表分泌粘液增多,眼球突出,脑颅、鳃部充血,肝脏、肠道淤血。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吸附剂除去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子吸附剂从盐度30,pH8.30左右的海水中动态和半静态吸附除去铜、锌、铅、镉离子。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对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为Cu~(2+)>Pb~(2+)>Zn~(2+)>Cd~(2+),吸附选择性为Cu~(2+)>Zn~(2+)>Pb~(2+)>Cd~(2+)。半静态吸附17h,对12.1μg/L Cu~(2+)除去率为89.3%;对22.5μg/L Zn~(2+)为82.7%;对104.8μg/L Pb~(2+)为59.4%;200.8μg/L Cd~(2+)为59.0%。为消除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幼体的毒性,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