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2年6月至9月在启东吕滨水产苗种场进行了文蛤(Meretix meretrx Linnaeus)规模化人工育苗,在450m3育苗池(1.5m×30m)共培育出0.6mm体长的文蛤幼苗31.8亿粒,获得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今后文蛤人工养殖苗种供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进行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同时,对亲贝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幼虫生态习性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石斑鱼属鲈形目,酯科,石斑鱼属,盛产于闽南、广东、广西沿海。近年来,随着石斑鱼出口市场扩大和价格上涨,靠采集天然鱼苗进行养殖,制约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2003年,我站与北暮生态育苗场合作进行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生产试验,从饵料准备、环境条件控制、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3年共培育出规格5~8cm的石斑鱼苗60多万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世军 《齐鲁渔业》2005,22(9):28-29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us Gould)俗称“壳菜”、“淡菜”,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台湾的澎湖,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可人工养殖的海产贝类,但由于苗种的困扰,制约了厚壳贻贝的大面积推广养殖。作者于2005年在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定海长峙岙山基地,对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试验和生产,解决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为菲律宾蛤仔的全人工养殖推广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主要技术研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生产试验,从饵料准备、环境条件控制、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共培育出规格5~8cm的石斑鱼苗60多万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大虾是在海里生长繁殖的,古往今来,我区一直是从海里纳苗或捞苗育成大虾。今年为了扩大养殖生产,增加出口换汇,我区水产科技人员在认真总结几年来人工育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上半年在七个试验点共培育出虾苗(体长2~3厘米)305万多尾,占全区放养虾苗总数的13%,为养虾生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40-4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革命科研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几年来,我们在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与山东省胶南县有关单位一起,针对紫贻贝养殖发展中的苗种供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并已在紫贻贝幼虫、幼苗的生物学、生态条件与培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结果,使紫贻贝人工育苗提高到了中间生产规模。现将所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漠斑牙鲆属广温广盐性底栖鱼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能养殖,不仅能在海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中养殖,是一个推广前景非常广阔的名贵品种.为此,我市积极开展了漠斑牙鲆引养、养成与育苗试验.现将全人工育苗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淡水最大型虾类之一,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是淡水养殖新品种。1995年我所承担省科委下达“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推广”的星火项目,与连江康隆鳗场合作开展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当年培育出淡化苗500多万尾,推广到连江、南平、福州等地试养。试养效果良好,从各地抽样验收,亩产量为150—200kg,养殖成活率为60%以上,达到或超过养殖示范产量指标。 淡化后的仔虾其个体大小,体质强弱直接关系到下塘养殖成活率,直至养成产量与效益。要培养规格整齐、体质强壮的苗种与育苗技术有着密切关系,现将人工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翡翠贻贝[Mytilus(Chloromya)Smargadinus Chemnitz],是热带、亚热带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海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从1965年开始,我场进行了翡翠贻贝的养殖试验。1968年前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养殖单位也陆续进行了试养。它是一种重要的养殖贝类。翡翠贻贝种苗的有计划生产和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该种贝类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海区自然采苗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台风和暴雨季节,贝苗的附着量变动很大,采苗器材易受损失,采苗成本高。因此,用人工育苗法生产种苗,便成为发展这项生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耕 《科学养鱼》2003,(6):25-25
我们利用低温水和其它人为条件改变了裙带菜的生长周期,培育出大苗早苗,并在生产中取得很好的效益,现将低温水全人工裙带菜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池育苗池为长方形水泥池,一般深80~100厘米,宽1.4~2.0米左右,长7~10米,育苗池的光线要能够调节,即育苗室要有窗透光。育苗池进排水方便。二、种菜和苗帘1.种菜一般采用日本种菜,即前一年11~12月份来自日本的苗种,养殖培育为育苗种菜。要求种菜孢子叶大而饱满。种菜量根据育苗量即苗帘数定,110米长的苗帘每帘准备好的孢子叶1~2个。2.苗帘采用直径3毫米左右的维尼纶缠绕在50厘米×60厘米或…  相似文献   

12.
大亚湾翡翠贻贝增养殖技术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4年在大亚湾西北部的哑铃湾开展翡翠贻贝的延绳式及筏式吊养增养殖试验,养殖面积约9.1ha,总产量406t。种苗来源中有40%为人工培育苗,其余为天然苗。两种吊养方式的贻贝经1至1.5年的养殖,壳长可达70-80mm。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苗可补充天然苗的不足,延绳式为最佳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试验,试验池为三只水泥池,水体总量为159立方米,单茬培育出蟹苗92.25公斤,平均每立方米水体产苗O.58公斤,其中高产池每立方米水体产苗0.65公斤,幼体成活率平均43.2%,高产池达56.8%,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人工海水在罗氏沼虾育苗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配比,提出了一个具广泛实用性的罗氏沼虾育苗的人工海水配方,本试验共育苗455.3万尾,平均每立方人工海水育苗7.944万尾。  相似文献   

15.
1976年,我所对栉孔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77年作了亲贝的运输、孵化期、室内人工育苗、幼虫培育密度、稚贝出池规格及初期养育密度等项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4个1.78米。和1个10.6米。的水池里,培育出1毫米左右的稚贝1,100,000个。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秦皇岛市1977年大抓了紫贻贝的人工采苗,经过努力,做到贻贝苗种不但自给有余,还支援了省内外养殖单位。过去几年,这个市的水产科研人员在“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大棒挥舞下,不敢进行紫贻贝半人工育苗试验。沿海养殖社队,为了发展贻贝养殖事业,年年都要从外省运进贻贝苗种。打倒了“四人帮”以后,这个市的水产干部和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紫贻贝半人工育苗工作。1976年,山海关  相似文献   

17.
瞿林香 《齐鲁渔业》2007,24(6):19-20
2006年5-11月中旬,我们在营口鲅鱼圈增殖站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生产。共利用有效水体1 800m3,种参550头,培育出规格为300-5 000头/500g的幼参4000余千克,产值160余万元。现将刺参人工育苗的试验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适应能力强,分布广,主产区为浙江舟山海域。近几年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在北方获得成功。现将常温人工育苗技术简介如下:1育苗车间选用贝类人工育苗车间,在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结束后即可进行厚壳贻贝的常温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属于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纯、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