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读者问     
《科学养鱼》2006,(4):73-73
四川乐山五通桥新云乡读者打电话向本刊编辑部反映,他们当地牛蛙养殖户很多,希望本刊能多登一些关于牛蛙养殖技术方面的文章,现将牛蛙养殖中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回答如下,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如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可以寄给我们,以供养殖户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陆两栖,因夜间鸣声如牛叫而得名。牛蛙1959年从古巴和日本引入我国,因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广泛养殖。近年来牛蛙病害发生频繁,给牛蛙养殖带来一定风险,笔者就2013年对浙江牛蛙胀肚死亡综合征的救治实例情况介绍如下,供爱好牛蛙养殖的专业户参考借鉴。一、养殖状态浙江临海四岔镇养殖户赵老板,养殖牛蛙8棚。  相似文献   

3.
彭世才 《内陆水产》2008,33(1):19-20
牛蛙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的特点,现已成为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牛蛙进入我国养殖以来,已经几起几落,我地1993年开始引进养殖,至今也有所“发热”,从各县市养殖户经营现状来看,由于诸多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养殖结果不大一样,成功与失败者并存。为使更多的养殖者少走弯路,提高养殖效益,经过笔者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要想牛蛙养殖成功,必须把握好下列几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养殖产量逐年递增,牛蛙年产量已超60万吨。目前牛蛙养殖比较混乱,没有集成一套科学、无污染、可持续的养殖技术,且部分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丁酸梭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中,但在牛蛙养殖中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邻近省、县、乡牛蛙养殖户,由于不重视水质管理,进行高密度放养,忽视防治措施,80%以上牛蛙患有严重的歪头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在相同情况下,我公司试验场牛蛙养殖均无患歪头病。现将我试验场歪头病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养殖者参考。一、歪头病的病因:歪头病是由产黄杆菌所引起,该菌直接破坏娃的脑神经,造成神经错乱,产生歪头。二、歪头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感染方式由两种方式:其一直接从母体感染;其二,牛蛙之间相互感染。三、歪头病的症状:患病蛙症状较明显,患病牛蛙在水中不停的打转,其头向左或向右歪转。…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邻近省、具、乡牛蛙养殖户,由于不重视水质管理,进行高密度放养,忽视防治措施,80%以上牛蛙患有严重的歪头病,给他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在相同情况下,我公司试验场牛蛙养殖均无患歪头病。近期间他们纷纷前来寻求养殖秘方。现将我试验场歪头病防治措施介绍于下,供同仁参考。一、歪头病的病因歪头病是由产黄杆菌所引起,该菌在接破坏蛙的脑神经,使脑部失去控制,造成神经错乱,产生歪头。二、歪头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感染方式可从母体感染,亦可从蛙之间相互感染。三、症状患病蛙症状较明显,患病蛙在水中不停地打转,其头向左…  相似文献   

7.
牛蛙红腿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红腿病是厦门地区水泥池牛蛙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因其具有暴发快、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高达80%~90%)等特点,给厦门地区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作者通过在牛蛙养殖场的现场实践管理及病历分析,总结出一套牛蛙水泥池养殖模式下红腿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红腿病一般认为是由嗜水气假性单胞杆菌引发的,属于细菌性疾病。此症在牛蛙各养殖阶段皆有发生,常发生于(1)蝌蚪体质较弱的变态时期;(2)温差较大,pH值易转变的季节交替期(夏入秋)及雨季。由于牛蛙红腿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被病蛙污染过的水源、排泄…  相似文献   

8.
牛蛙养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牛蛙养殖周期比较短,牛蛙养殖几年后,近亲繁殖比较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体质弱,抗病力降低。2.养殖环境差,牛蛙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塘淤泥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使病菌繁殖加快,造成疾病传播。3.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因此既要考虑到水质,又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水温变化。夏季牛蛙喜潮湿、阴凉,若遮荫工作做得不好,牛蛙易患病死亡。4.大家都知道牛蛙是由蝌蚪变态而来,因此蝌蚪的培育十分重要,蝌蚪若患病…  相似文献   

9.
稻鱼蛙共生效益培增顾宏兵为了开辟牛蛙养殖新环境,摸索提高稻田农业经济效益的新路子,近两年来,江苏省如皋市雪岸乡的一些牛蛙养殖户,利用自家稻田进行了“稻鱼蛙共生”试验。两年的实践证明,稻鱼蛙综合经营,良性循环,每667m2稻田净收入可达2000~250...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赣州市牛蛙养殖现状,分析了牛蛙养殖的成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牛蛙养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牛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再加上牛蛙生长快,养殖投资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牛蛙配合饲料问世以来,牛蛙养殖规模逐渐增大。但是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也导致了牛蛙病害的高发,其中腹水病就是严重影响牛蛙养殖业的常见病害。本文根据生产实践,针对牛蛙腹水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对应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牛蛙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蛙又称美国青蛙,为两栖动物,因其耐高密度养殖,单位产量高,可达4000kg/667m2-5000kg/667m2.比其他养殖品种高许多倍,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在我地得到较快发展,我站于2007年开展牛蛙土池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何福林  陈才 《水产科学》2006,25(3):140-142
选择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水面开阔的库湾设置网箱(2 a=10 mm)养殖牛蛙,放养体重50~100 g的牛蛙160~200只/m2,100 g以上的牛蛙80~100只/m2,探索解决牛蛙常规养殖存在的污染环境和疾病严重等问题。结果表明:牛蛙的成活率为94.3%,日均增重1.33~2.97 g,网箱新增产值178元/m2,显著高于牛蛙常规养殖和鱼塘网箱养殖效益,为牛蛙养殖和综合提高水体养殖效益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冠肺炎的发生,全国人民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而2月24日《决定》的出台,让黑斑蛙养殖户雪上加霜。3月5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说:将两栖爬行动物明确由我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农业农村部:中华鳖、乌龟等绝大多数养殖龟鳖及蛙类中的牛蛙、美国青蛙都可以养殖食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黑斑蛙养殖户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黑斑蛙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愈发艰难的环境下,人们对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普瑞莫的出现,感情注定是复杂的。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承载的是行业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段的方向;从小的方面来说,它能给养殖户带来新的希望。因为关注,所以有了更多期待。春节前,第一批普瑞莫虾苗供应市场,分到各地养殖户池塘养殖。养殖户在经历多次养殖失败的苦  相似文献   

16.
蛾蚊类飞虫作为名优水产品的优质动物性饵料,深得牛蛙、黄鳝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户的青睐。在目前养殖生产中,基本上都采用灯光诱蛾来补充动物性饵料,取得了较佳的效果。根据笔者在黄鳝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灯光诱蛾的技术,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去年岁末,江苏溧阳市河心乡前张村水产养殖大户虞来庚一次性出售牛蛙1吨多,全年水产养殖净收入1.6万元。这位曾因育珠而负债3万多元,又因养牛蛙还清欠债,盖起高楼的农民的经历,可谓是全乡水产养殖业的一个缩影。河心乡因四面环水而得名,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全乡有可养殖水面2000多亩。八十年代末,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全乡水产养殖业盲目赶浪头,矿哄而上。先是"珍珠热",继而"河蟹热",终因缺少市场调查和专业技术而效益低下,部分养殖户甚至血本无归,一度辉煌的全乡水产养殖业一片黯淡。吃一堑,长一智。呛过水的水产养殖户们逐渐…  相似文献   

18.
鱼塘网箱养殖牛蛙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牛蛙养殖新途径,克服常规土池养殖牛蛙存在的污染环境和疾病严重等问题,笔者自1998年以来,反复进行网箱养殖牛蛙试验,掌握了鱼塘网箱养殖牛蛙高产技术,并于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福建省漳浦县科委筹建全省首家牛蛙研究所。 近年来,漳浦县牛蛙养殖形势喜人,该县仅“旧镇”一个镇,1993年牛蛙养殖面积总和就达100万平方米,产值约2亿元,已成为全省规模化的牛蛙养殖基地。其他乡镇(场)的牛蛙养殖发展也很迅速。漳浦县科委建立专业的牛蛙研究所的举措,受到省内外蛙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牛蛙(Ranacatasbe icana)适应性强、生长和繁殖快 ,易管理 ,肉质佳、味道鲜美 ,另外人工配合饲料研制成功 ,市场需求增大 ,近几年牛蛙养殖发展迅速 ,养殖场或专业户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南和福建等地。起初养殖时疾病较少 ,发展势头很好。但后来由于密度增大 ,水质恶化 ,管理技术落后 ,营养不平衡 ,体质衰弱 ,抗病力减弱 ,致使每年4~10月出现较多的死亡 ,病因不明确。养殖户自己套用常规的防治鱼病的措施不见效 ,死亡率10 %~80 % ,养殖户急需找到解决办法。笔者应邀对广东、湖南和福建主要养蛙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