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已经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瓶颈。2014年,对山东省青岛市几个主要草莓种植基地的草莓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有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棒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草莓病害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北京市特色优势果品之一,为北京农民增收,区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是较难防治的草莓病害。据报道,引起草莓根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  相似文献   

3.
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近年来草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病害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叶部病害和根腐病逐年加重,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草莓腐霉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死棵现象,发病速度快,随着浇水短时间内可造成整行死亡,严重时整个草莓大棚被毁灭。病原菌鉴定是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但目前尚未见关于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  相似文献   

4.
引致大豆根腐病的层出镰孢菌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水稻、小麦、玉米、芦笋、大蒜、洋葱等作物,引起枯萎病、腐烂病等。2009—2010年,作者在江苏省、安徽省调查大豆病害时,发现层出镰孢菌可侵染大豆而引起大豆根腐病。层出镰孢菌作为大豆根腐病的新病原菌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所致病害发生特点尚不明确。对层出镰孢菌进行病原鉴定和相关特性研究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为此,本试验从大豆根部分离得到层出镰孢菌,对其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进行研究,并通过ITS序列测定和PRO1/2特异性引物验证,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
草莓根腐病是陕西关中地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农药对上述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5%苦参 ? 蛇床子素水剂(A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50值为2.7 μg/mL,0.3%苦参碱乳油(EC)对茄腐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50值为4.5 μg/mL。选择室内抑菌活性较高的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3种微生物菌剂 (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 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发现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 600倍液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9.25%,10亿芽孢/g多粘类芽孢杆菌 WP 800倍液、1.5%苦参 ? 蛇床子素 AS 700倍液、2亿芽孢/g哈茨木霉菌 WP 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3.14%、62.84%和59.74%。因此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 WP、多粘类芽孢杆菌 WP、苦参 ? 蛇床子素 AS 和哈茨木霉菌 WP 作为草莓根腐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草莓炭疽根腐病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5,41(2):234-236
草莓炭疽根腐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草莓病害,但对该病害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本文介绍了草莓炭疽根腐病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症状表现、病原菌种类及用药策略上的不同,并指出了国内草莓炭疽病发生和危害的特点,勿将炭疽根腐病误认为是红中柱根腐病。  相似文献   

7.
枸杞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宁夏枸杞根腐病普遍发生。作者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有4种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同色镰刀菌(F.concolor Reinking)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其中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对上述病原的生长温度、pH值作了室内测定。此病病原菌能随病株、病残体和病果种子越冬。枸杞不同品种对此病抗性有明显差异。田间积水和根部损伤利于发病。45%代森铵药液灌根对此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培土垄作和中耕时不伤根的防治效果达74.4%。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本文以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靶标菌,从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通过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进行了鉴定,菌株1-9和9—4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菌株1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这3株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镜下观察对菌丝有致畸作用,其培养滤液还能够抑制草莓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  相似文献   

9.
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菌丝融合群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北京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丝核菌进行了鉴定。2014年从北京市昌平区温室草莓根腐病病样中分离纯化获得的3个代表菌株,经形态学和细胞核荧光染色,确定均为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 BNR),且与双核丝核菌AG-A融合群菌株发生菌丝融合,菌株CP-Z的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丝核菌属的有性型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AG-A融合群 4个菌株的相似性达100%。菌株CP-Z接种草莓根部,引起根系变黑、腐烂,植株死亡,从接种发病的根部可重新分离到双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AG-A融合群引起草莓根腐病为国内首次报道。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温为25℃~28℃。  相似文献   

10.
龙血树根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该病引起植株地上叶片由黄色变为褐色,根部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木质部表面有白色的霉层,维管束呈红棕色坏死,后期病根褐色腐烂。从发病的植株根部分离、纯化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培养性状观察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表明,引起龙血树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