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马尾松松针富含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活性功能。通过对马尾松松针的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深度开发林下资源,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绿色环保、活性优良并且高效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马尾松松针中活性成分,首先通过对比提取效果对3种低共熔溶剂进行了筛选,进一步在选定的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葡萄糖)基础上,进行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酚、黄酮得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主要工艺参数,对比提取物与传统醇提物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结果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10 mL/g,超声温度为48 ℃,超声时间为60 min,超声功率为30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7.387%,黄酮得率为10.377%,回归模型拟合良好,与醇提物相比,低共熔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醇提物。  结论  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得率显著高于普通醇提法,通过显著性分析比较得出DES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醇提物。该方法绿色环保,可实现高效提取马尾松松针成分,并充分保持其生物活性,在提升马尾松的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柴胡皂苷的效果,设计并制备了5种低共熔溶剂,筛选得到提取量最高的低共熔溶剂,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摩尔比、料液比、含水量、超声时间以及超声功率,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22%水的乳酸-氯化胆碱(摩尔比2∶1)、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18 min、超声功率330 W。在此条件下,柴胡皂苷提取量为16.25±0.42 mg/g,优于水提法(5.84±0.33 mg/g)和乙醇提取法(8.06±0.16 mg/g)。超声辅助-DESs柴胡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2、0.16 mg/mL,抗氧化能力高于柴胡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蒙古栎实壳富含多酚、黄酮等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等功能。为了深度开发蒙古栎资源,获得抗氧化活性高且高效的制备方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这4种方法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和可溶性糖物质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官能团变化的影响。  结果  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提取效果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酶解法对蒙古栎实壳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最好,每100 g蒙古栎实壳的等量总酚含量高达(1.090 ± 0.570) g,FTIR显示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在3 401、1 039 cm?1 处的吸收峰强度最大,分别为酚类物质特征基团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黄酮类物质特征基团C?O?C的伸缩振动。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当提取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80 g/L时,·OH清除率高达98.55%,高于VC的清除率(82.03%)。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类物质起主要抗氧化作用。  结论  对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发现酶解法提取物的活性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高。因此,酶解法是从蒙古栎实壳中提取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且酶解法提取操作简便、成本低,可用于蒙古栎实壳活性物质的制备和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本研究结果为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提取技术的选择及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out screening,HTS)技术,以高胆固醇症细胞模型LXR(肝脏X受体)和代谢综合症细胞模型FXR(胆汁酸受体)、肝癌细胞株HepG2、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对象,研究了芹菜素、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芹菜醇提物、芹菜粗黄酮等芹菜黄酮类物质对治疗代谢综合症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活性筛选药物的添加浓度为10μg/mL时,在肝脏X受体模型上芹菜素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同时也表现出有利于提高胆汁酸受体模型敏感性的作用;芹菜素和芹菜醇提物样品对HepG2和HL-60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芹菜素和芹菜醇提物抑制HepG2的GI50值分别为3.31μg/mL和66.07μg/mL,抑制HL-60的GI50值分别为1.62μg/mL和44.67μ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根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和水为溶剂提取南五味子根的黄酮类物质,并对其黄酮提取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南五味子根醇提黄酮粗提物提取率大于水提,其中醇提法提取率为13.67%,水提法提取率为7.80%。醇提黄酮提取物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2.94 mm。南五味子根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醇提黄酮提取物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高于水提,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稀释100倍醇提时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抑制能力最强,达13 560.78 U/mL。[结论]根部是贮存抗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器官,南五味子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养殖水中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微量低共熔溶剂高效萃取液质联用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将养殖水经滤纸过滤,取10 mL水样,加入适量内标物质,混匀取1 mL水样置于微量离心管中,加入适量低共熔溶剂,旋涡混匀静置提取上层清液,用乙腈定容至1 mL,过0.22μm滤膜,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进行检测,用内标物进行定量。结果显示: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kg-1,相关系数为0.999 4,平均检出限达到0.005 3μg·kg-1,方法的回收率为80.3%~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3.5%~8.3%;氟苯尼考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kg-1,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检出限达到0.022 8μg·kg-1,方法的回收率为63.4%~85.2%,相对标准偏差为2.2%~6.2%。结果表明该方法萃取及检测试剂消耗少、时间短、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养殖水中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翠云草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普鲁士蓝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的含量;应用清除DPPH自由基、Marklund法、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考察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18.19±0.27)mg/g;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54.08±0.21)mg/g,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好。得出结论:60%甲醇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黄酮含量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半仿生法水浸提、醇提玉米须2种方法,并与传统水提、传统醇提方法作比较,以多糖、黄酮的提取量和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半仿生水提多糖提取量为35.29 mg/g,比传统水提法提高了14.39%,半仿生水提黄酮提取量为5.16 mg/g,比传统水提低36.6%。2种水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半仿生法更弱。半仿生醇提多糖提取量为49.53 mg/g,比传统醇提提高了19.75%,醇提黄酮提取量为15.59 mg/g,比传统醇提高了59.4%。2种醇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半仿生法较强。半仿生水提有利于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半仿生醇提玉米须黄酮、多糖均提高,且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提取分离玉米须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余甘子果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2种方法(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余甘子果实中的活性物质,测定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分析其对3种自由基(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22.95和34.61 mg/g DW)均高于醇提物中的含量(15.61和17.61 mg/g DW);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种自由基都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其中水提物抗氧化效果优于醇提物,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58μg/mL、9.61μg/mL、1.99 mg/mL。余甘子果实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与浓度有关,0.2、0.6 mg/mL提取物对于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1.8 mg/mL提取物则对酪氨酸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活性物质,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是DPPHABTS~+羟自由基;提取物可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低浓度提取物引起酶活性升高,高浓度则抑制酶活性,推测相关作用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北方林区刺玫果醇提物的制备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刺玫果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乙醇提取刺玫果活性成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醇提物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刺玫果醇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槲皮素和绿原酸进行提取,与DPPH·、OH·和·ABTS+的清除能力利用Pearson法做相关性研究。结果回归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刺玫果黄酮醇提物与料液比、剪切转速、剪切时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5 g/mL,剪切转速为18 000 r/min,剪切时间为3 min,得率为(14.94 ± 0.47)%,回归模型的失拟值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模型模拟较好。绿原酸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在0.150 μg/mL时清除率达到80.84%;总黄酮对OH·清除能力最强,在0.484 μg/mL时清除率为82.32%;槲皮素对·ABTS+清除能力最强,在4.7 μg/mL时清除率达到91.32%。总黄酮与DPPH·、·OH、·ABTS+这3种自由基清除率相关系数最大,并与这3者清除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6、0.976、0.989(P < 0.01)。结论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乙醇提取的刺玫果醇提物得率比普通超声辅助醇提法效果更好,醇提物得率增加了(2.11 ± 0.51)%,且不破坏刺玫果主要成分活性,刺玫果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不同年龄红松根系氮素吸收及其与根形态和化学性状的关系,增进对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与树木个体发育之间联系的理解。  方法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内幼龄((14 ± 1)年)、中龄((48 ± 3)年)和成熟龄((217 ± 4)年)红松为材料,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各年龄阶段红松根系氮素吸收,同时测定了根系形态和化学性状。  结果  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吸收速率均逐渐降低,硝态氮吸收速率则无显著变化。红松不同年龄阶段,各形态氮对根系总氮吸收贡献率均表现铵态氮(62% ~ 65%)> 甘氨酸(25% ~ 32%)> 硝态氮(4% ~ 12%),其中硝态氮贡献率随红松年龄的增大而增大,铵态氮和甘氨酸的贡献率则无显著变化。甘氨酸以分子态被幼龄、中龄和成熟龄红松根系吸收的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78%、81%和80%。根系直径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粗,与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氮吸收速率呈负相关(仅与甘氨酸相关性显著),与硝态氮吸收速率呈正相关;与此相反,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则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呈现降低的趋势,均与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氮吸收速率呈正相关(仅甘氨酸相关性显著),与硝态氮吸收速率呈负相关;根系组织密度和化学性状在红松的各年龄阶段均无显著变化,与根系氮吸收的相关性很低。  结论  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根系氮素吸收速率和偏好均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与根系形态性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刺五加的根茎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协同微波磁场进行萃取并对其萃取机理进行阐释。并合成了三分子模板印迹聚合物,实现对提取液中刺五加苷B、苷E、异嗪皮啶的同时吸附分离。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出的最优萃取条件为以氯化胆碱-乙二醇(n(氯化胆碱)∶n(乙二醇)=1∶3,V(氯化胆碱-乙二醇)∶V(H2O)=5∶5))配制的低共熔溶剂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料液比为m(刺五加根茎粉末)∶V(低共熔溶剂水溶液)=1 g∶10 mL,微波时间10 min,微波功率400 W。刺五加苷B、苷E、异嗪皮啶的提取率分别为0.282、1.486、0.048 5 mg·g-1。制备同时富集三者的固相萃取柱,优化固相萃取过程,得出淋洗溶剂为1.0 mL的水,模板分子的损失率分别为10.8%、17.1%、6.9%,洗脱溶剂为2.0 mL V(甲醇)∶V(乙酸)=95∶5的甲醇-乙酸溶液(此时淋洗溶剂为0.25 mL H2O),洗脱后刺五加苷B、苷E、异嗪皮啶的回收率分别为92.8%、94.3%、88.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波辅助[Bmim]Cl-K2HPO4提取黄秋葵多糖的最佳工艺。  方法  采用浊点滴定法,比较[Bmim]Cl-(NH4)2SO4、[Bmim]Cl-Na2HPO4、[Bmim]Cl-Na2CO3和[Bmim]Cl-K2HPO4等4种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与萃取能力,确定[Bmim]Cl-K2HPO4为最佳双水相体系。以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Bmim]Cl- K2HPO4提取黄秋葵多糖,探讨K2HPO4质量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Bmim]Cl质量分数等5个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各单因素试验最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黄秋葵多糖提取工艺。  结果  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液固比、[Bmim]Cl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K2HPO4质量分数;最佳工艺条件为5 mL质量分数71.94%的离子液体[Bmim]Cl,5 mL质量分数22.31%的K2HPO4双水相体系中,提取时间29.36 min,提取温度55.69 ℃,液固比25.00 mL·g?1,黄秋葵多糖提取率为29.12%。验证平均值为31.22%,相对标准偏差为3.70%。  结论  超声波辅助[Bmim]Cl-K2HPO4提取工艺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离子液体可回收等优点,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图8表3参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花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  方法  采用微波萃取和pH示差法提取和测定白及花中花青素,在通过单因素法获得微波功率、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最佳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优化花青素最佳提取参数。  结果  所得优化模型条件与实际提取拟合度良好。pH示差法调整为:测定波长530 nm,溶液平衡时间80 min。本研究范围内,4个因素对提取量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甲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在微波功率640 W,甲醇体积分数90%,微波时间22 min和料(g)液(mL)比1∶48的条件下,白及花中总花青素提取量为6.68 mg·g?1,与理论预测值6.83 mg·g?1基本一致。  结论  优化所得方法可用作白及花中花青素的提取制备,为日后白及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8表2参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喜树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  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46.4%,超声时间26.1 min,液料比21.20 mL·g?1,喜树碱的提取率为0.084 4%,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9 3,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为3.2%。  结论  采用Box-Behnken优化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精确度高,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性良好。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苦荞麦苗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苦荞麦苗黄酮类化舍物,并以抗坏血酸(Vc)和VE为对照品,采用DPPH清除率测定法对苦荞麦苗黄酮提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苦荞麦苗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其浓度为46.674 μg/mL时其清除率可迭70.07%,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VC和VE的清除率.表明,苦荞麦苗黄酮提取物是一种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于德涵  黎莉  杨景淇  曲男  徐喆  孙悦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00-2405
为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和测定纯化黄酮的活性,本文首先对几种不同特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吸附纯化工艺,然后以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性能为指标,评价玉米芯黄酮的抗氧化性;又通过体外抑制细菌生长实验来测定黄酮的抑菌性;最后通过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实验测定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XAD-2树脂和D101树脂在纯化玉米芯黄酮时效果相当,浓度1 mg·mL-1、pH 4.0的待吸附液以15 mL·h-1的速度上样吸附,再用70 mL 70%乙醇洗脱液以60 mL·h-1的速率对树脂进行洗脱,最终可将玉米芯黄酮分别纯化2.05和1.94倍。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虽弱于VC,但较之纯化前有所增强;玉米芯黄酮对实验细菌均有抑制性,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前;玉米芯黄酮有降糖活性,较高浓度时其降糖能力接近阿卡波糖。可知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黄酮有抗氧化、抑菌和降糖活性,XAD-2大孔树脂和D101大孔树脂皆可用于纯化玉米芯黄酮,纯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前期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腺苷、虫草素的优化结果,分别挑选最优处理进行试验,即提取腺苷最适条件为温度70℃、时间10 min、乙醇含量20%、循环2次,提取虫草素最适条件为温度100℃、时间15 min、乙醇含量0%、循环2次。并将该方法与水热回流法、醇热回流法、超声水提法、超声醇提法4种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法明显优于其他传统4种方法,各个方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腺苷效果最好,提取量为2 118.07μg/g,提取效果最差的是超声波醇提法,提取量仅有180.72μg/g;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虫草素量为19 678.70μg/g,超声波醇提法提取虫草素效果最差,提取量仅有4 108.27μg/g;加速溶剂萃取法有其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桑黄醇提物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和H2O2氧化损伤PC12细胞的模型,研究了8种桑黄子实体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8种醇提物均有良好的抗自由基活性,其中PB-10抗氧化活性最高,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IC50为3.76 μg/mL,对H2O2清除率的IC50为4.24 μg/mL.样品在10 μg/mL时对H2O2氧化损伤后的PC12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修复作用,其中PB-10活性最好,在10 μg/mL时修复率为(72.5±0.3)%,150 μg/mL时达到(90.7±3.6)%,且醇提物的抗氧化和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均与样品中的黄酮含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