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选择桑葚品种白葚、黑葚作为对象,利用先进的热镀锡膜铜-康铜热电偶测温技术进行大量的冻结试验研究,总结了其特有的冻结特性,为鲜食桑葚的保鲜技术以及桑葚的冷冻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大量桑葚果实冻结过程的测定,总结出4种典型形式,一般都具有过冷点、冰点,部分出现了第二冰点,极个别果实无过冷点;不同物态的桑葚表现了不同的冻结速率;桑葚果实的冰点在-3.5~-2.1℃温度范围;过冷点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较小,冰点与果实成熟度、固形物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为桑葚鲜果的保鲜技术及冻藏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12个梨品种果实冰点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梨系统的1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TESTO177-T3型电子温度记录仪测定了梨果实活体冰点温度,同时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实密度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SPSS13.0软件分析了影响果实冰点温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果实冰点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丰水梨冰点温度最高,为-1.9℃;秋白梨和南果梨冰点温度较低,为-4.3℃和-4.5℃;其余9个品种果实冰点温度为-2.0℃~-3.0℃。果实密度为0.956~1.032.gcm-3。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冰点温度影响最大,密度次之,果实体积和单果重影响较小。利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与回归分析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白梨、西洋梨和砂梨品种果实的冰点温度,对秋子梨中的南果梨品种的预测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5):88-91
以4个地区的紫苏叶为材料,测定紫苏叶的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冰点温度,为确定紫苏叶的保鲜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苏叶的含水率在72.16%~85.8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范围为5.9~12.3 mg/g,冰点温度范围为-0.57~-0.78℃,冰点温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含水率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后荔枝冰温贮藏的适宜参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测定中国8个主栽荔枝品种和泰国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和过冷点,确定了荔枝冰温贮藏的适宜条件,并研究了荔枝果实在冰温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在-2.14~-2.87℃之间,结冰点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环境冻结温度有关,而与果实大小、成熟期、果型关系不大。荔枝果实经过护色处理后,可将荔枝果实冰温贮藏的适宜温度确定为-1.0℃。冰温贮藏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花色素苷酶活性,延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果皮褐变,果实可保鲜60 d。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对甜樱桃近生物冰点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甜樱桃品种‘拉宾斯’(Prunus aviumL.cv.Lapins)经冰水预冷、0℃强制通风预冷以及15%CO2短时处理后在近生物冰点(-1.0±0.5℃)贮藏条件下果实的风味品质、腐烂率和贮藏过程中的果汁冰点变化。结果表明,近生物冰点贮藏条件下,除对照外,各处理均能有效保持果实硬度(0.6~0.7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4%)、可滴定酸含量(0.9%~0.6%)和果皮花青苷含量(70~100 U);贮藏60 d,冰水预冷和冰水预冷+CO2处理果实腐烂率分别达到25.5%和18.4%,而对照和强制通风预冷则只有7.7%和3.6%,其中以强制通风预冷+CO2短时处理+聚乙烯袋效果最佳,在贮藏过程中未出现果实腐烂现象;除对照外,各处理在贮藏过程中的果汁冰点一直维持在-1.5℃左右,变化不大。说明近生物冰点贮藏技术能最大程度的延长甜樱桃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适宜不同品种桃果实贮藏的冰点温度及采收成熟度,研究不同成熟度桃果实在近冰温贮藏、常温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差异,以软溶质型桃品种上山大玉露、硬溶质型桃品种霞晖8号、硬质型桃品种华玉、不溶质型桃品种金童8号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精度电子温度测试仪测定桃果实的冰点温度,并比较七、八、九成熟度的桃果实在近冰温贮藏和常温贮藏条件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桃果实的冰点温度均在0.2℃以下,同一桃品种的果实成熟度越高,冰点温度越高;在同一成熟度下,不同桃品种果实的冰点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冰点温度最高的是上山大玉露.近冰温贮藏较常温贮藏可有效缓解桃果实水分流失,延缓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能更好地保持果皮色泽,推迟贮藏期间果实花色素苷含量、总可溶性糖含量、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Ant/Chl)、糖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延缓果实衰老,从而延长贮藏时间.在近冰温贮藏条件下,3个成熟度的桃果实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果实失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在贮藏末期,八成熟的桃果实表现出较高的Ant/Chl和糖酸比.可见,八成熟为桃果实近冰温贮藏的适宜成熟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兴国甜橙3-5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和产业化前景,对兴国甜橙3-5的可食率和果汁率进行了多品种比较。兴国甜橙3-5是在地方品种兴国甜橙中选出的加工鲜食兼用型品种,果皮橙黄至橙红色,果实近圆球形,母树平均单果重167.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15.1%,总糖含量10.3%~11.5%,可滴定酸含量0.47%~0.93%,可食率79.27%~80.75%,果汁率65.18%~65.96%;子代平均单果重20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14.0%,总糖含量9.92%~10.62%,可滴定酸含量0.71%~0.73%,可食率80.59%,果汁率65.84%。成熟期11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以裂果性不同的20个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果皮硬度、果皮切裂长度、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形指数等相关数据,分析成熟期果实性状与裂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瓜果皮切裂长度与裂果性存在明显相关性,易裂品种的果皮切裂长度均大于抗裂品种。单果质量、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与裂果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果皮硬度与果皮切裂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74,表明果皮硬度与裂果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果皮硬度越大,抗裂果性越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提出了作为贮藏对象的苹果梨果实的冻害温度、果汁的冰点、过冷点、易发生苦痘病状生理病害的温度和适合相对湿度及其有关空气成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炭酸气过度而产生的毒害症状和缺氧而产生的症状,以及小塑料袋包装对于苹果梨果实保持绿色的效果及其解除绿色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无花果果实品质与耐贮性,以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为试材,进行果实生长发育期追施钾肥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增施钾肥能提高无花果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减缓冷藏期间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和维生素C的损失,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无花果每年每株2次追施1.0 kg氯化钾时,果实贮藏效果最佳。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黄鹏增施钾肥对无花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杏品种花器官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弄清不同发育时期杏花、幼果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变化,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为杏花期霜冻害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个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能准确模拟自然界霜夜降温过程的人工霜箱,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幼果的过冷却点、结冰点,统计杏花器官受冻情况。【结果】随杏花发育进程的推移,3个杏品种自大蕾期至幼果期过冷却点、结冰点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表明抗寒力下降;不同品种、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结冰点存在差异,品种间表现为花器官过冷却点、结冰点越低,抗性越强,从过冷却点到结冰点的平均温度“跃升”值越大;过冷却点并不表示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花瓣过冷却点频率分布较雄蕊、雌蕊分散;杏花器官通过保持过冷却状态回避低温伤害,但对结冰十分敏感,一旦结冰,升温后花器官均受害而褐变。【结论】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害虫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期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其中7日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并随着蛹期的延长,过冷却点有降低的趋势.幼虫、老熟幼虫、1日蛹、7日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4.21、-16.74、- 18.76、-21.97和-21.31℃,冰点分别为-12.06、-14.55、-17.07、-21.05和-20.03℃.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王荣英  李春强  吴雁  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10-5312,5316
基于1981~2010年衡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果树冻害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衡水市果树冻害可能发生时段的气候变化,以及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冻害类型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得出冻害发生的初步判定条件;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不稳定性增加,果树遭遇晚秋初冬冻害和晚霜冻害的风险上升,而越冬冻害的发生率在下降;晚秋初冬冻害的发生程度受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的影响较大;越冬冻害、晚霜冻害的发生程度与极端最低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北京和福州两个地理种群滞育诱导、低温存活、过冷却点和滞育幼虫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京种群在22℃、25℃和28℃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 h 55 min、13 h 44 min和13 h 6 min,显著长于福州种群的12 h 35 min、12 h 30 min和12 h 25 min。采自于北京的田间种群滞育幼虫过冷却点达-15.13℃,显著低于北京实验种群(-8.28℃)和福州实验种群(-7.60℃),表明自然环境的调节与诱导作用和滞育幼虫的抗寒性高度相关。在-25℃~-10℃测试范围内,随着温度下降,二化螟滞育幼虫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不同种群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在相同低温下北京实验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长于福州种群,表明随着地理纬度的上升,二化螟种群的耐寒性增强。二化螟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体重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含水量低于非滞育幼虫,但蛋白质及糖的含量均高于非滞育幼虫,表明幼虫体内蛋白质、糖和水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冰温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了冰温技术的起源、机理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冰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状况及其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果蔬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为初步探究枣实蝇耐寒能力,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及体液结冰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枣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不同,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虫龄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着虫龄的增加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降低。其中枣实蝇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9.75±0.64)℃,体液结冰点平均值为(-5.53±0.46)℃。枣实蝇30日龄蛹过冷却点平均值为(-22.71±1.21)℃,1日龄蛹平均值为(-7.28±1.08)℃;而枣实蝇30日龄蛹的体液结冰点平均值为(-17.01±2.34)℃,1日龄蛹平均值为(-5.49±0.56)℃。可见,栆实蝇过冷却点较低,具有很强的耐寒性,极有可能适宜在中国大部分枣产区生存。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麦二叉蚜耐寒性,研究分析了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过冷却能力和低温存活率,结果发现:麦二叉蚜1龄若蚜的过冷点和结冰点分别为-26.7±0.68℃和-26.3±0.70℃,均显著低于无翅成蚜的过冷点(-22.8±3.85℃)和结冰点(-19.3±3.80℃),且1龄若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在-27.7~-24.7℃和-27.5~-24.4℃之间,而无翅成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在-26.7~-14.2℃和-24.7~-11.6℃之间。与此同时,低温存活率结果发现,1龄若蚜80%死亡率的温度是10℃左右,无翅成蚜80%死亡率的温度是-9℃左右,表明麦二叉蚜耐寒性较强,而且1~龄若蚜的耐寒能力较无翅成蚜强。  相似文献   

19.
石榴果酒生产的HACCP质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12-22614
对石榴果酒各个生产工序进行全面的危害分析,确定了12个关键控制点,制订了HACCP计划表,为保证石榴果酒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