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以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其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点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150、180和210 kg/ha,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桂香3号作晚稻种植的产量及其构成、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桂香3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超过150 kg/ha后产量下降;施氮量主要影响桂香3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桂香3号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氮肥施用过高不利于后期氮素向穗部分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收获指数(NHI)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随施氮量的升高而下降,但施氮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肥农学利用率(NAE)、生理利用率(NPE)和吸收利用率(NRE)的增加.[结论]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适宜施氮量为150kg/ha,其产量最高,达7374.1 kg/ha; NAE、NPE和NRE也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5.9 kg/kg、43.8 kg/kg和36.3%.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对百优838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百优838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影响,为百优838以及同类优质稻品种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a N)处理,调查百优838生长期间茎蘖穗的生长动态变化及产量.[结果]百优838在低氮施肥水平下即可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净物质含量和产量,90kg/ha N处理下百优838的产量最高,为8390.4 kg/ha,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最终的净物质含量最有利;330kg/ha N处理产量最低.[结论]百优838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90kg/ha N.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百优838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影响,为百优838以及同类优质稻品种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a N)处理,调查百优838生长期间茎蘖穗的生长动态变化及产量.[结果]百优838在低氮施肥水平下即可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净物质含量和产量,90kg/ha N处理下百优838的产量最高,为8390.4 kg/ha,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最终的净物质含量最有利;330kg/ha N处理产量最低.[结论]百优838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90kg/ha 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为在钵苗机插水稻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施氮量和机插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密度水平(21.65万、16.84万和12.63万穴/ha)和4种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测定不同机插密度和施氮量下钵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量、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积累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机插密度的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呈降低趋势,产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和机插密度互作对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实施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机插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6.84万穴/ha和150 kg/ha,水稻产量为9208.83 kg/ha.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分别为145.63 kg/ha和18.18万穴/ha,水稻产量为9024.771 kg/ha.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 (N1)和255(N3) 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 (F1)和4:3:3 (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 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 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 kg/kg、12.6 kg/kg和41.5%。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N1)和255(N3)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F1)和4:3:3(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kg/kg、12.6kg/kg和41.5%。  相似文献   

7.
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73-4474
[目的]探索氮肥在免耕早稻水稻的合理应用。[方法]以皖稻143为供试品种,小区试验,塑盘旱育,氮肥施用量设5个处理(0、135、180、225、270 kg/hm2),研究了施氮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早稻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早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3 601.80~4 869.15 kg/hm2,提高131.71%~177.29%。产量和效益均能获得较好的施氮用量处理是180 kg/hm2,其中基施90 kg/hm2,促蘖肥施45 kg/hm2,保花肥45 kg/hm2。早稻增施氮肥可延长生育期,每增施3 kg氮素可延长1 d生育期。[结论]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 023.8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吸收利用率,过低施氮量处理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连粳7号,在基蘖肥∶穗肥=6.5∶3.5、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9.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150 kg/ha、28.57万穴/ha)2种氮肥密度水平,测定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干物质含量、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齐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与常规栽培相比,低氮高密处理下泰优390产量降低5.5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湘晚籼13产量无显著变化;低氮高密处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成穗率、收获指数和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上升,群体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泰优390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P<0.05),湘晚籼13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Pn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150 kg/ha降至120 kg/ha)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机插晚稻仍可稳产.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成本和环境保护,低氮密植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填闲作物时不同深度土壤氮转化迁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填闲作物对土体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收获后取植株样测定植株全氮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旱地红壤上填闲作物干重、全氮含量和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紫色土。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吸氮规律存在差异,红壤上小白菜吸氮量最高,为68.52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43.93kg/ha;紫色土上萝卜总吸氮量最高,为48.78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24.22kg/ha。6种填闲作物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萝卜〉大白菜〉红薯〉小白菜〉玉米〉水稻。【结论】适宜与烤烟轮作作物为萝卜,其全氮吸收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kg/ha(N1)、225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276和414kgN/ha)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kgN/hat曾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kgN/ha。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屯)、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kg/ha(B1)、225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kg/ha(B2)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