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比较马立克氏病(MD)弱毒苗814鸡胚免疫与雏鸡免疫的免疫保护力。检查其鸡胚免疫的安全性,探索MD的免疫性质和免疫发生规律。本实验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18只龄鸡胚免疫鸡。1日龄雏鸡免疫鸡和非免疫对照鸡不同时期MD强毒攻击后的病理变化进行了检查。并对各组未攻毒鸡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进行了动态观察。对各组淋巴器官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了统计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D弱毒苗814鸡胚免疫与雏鸡免疫比较,能促进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提前获得免疫保护力,MD弱毒苗814鸡胚免疫不引起MD病变,是安全的:MD免疫以T淋巴细胞为主,同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健康和免疫后接种京毒—1号MD强毒鸡中枢免疫器官中ANAE~+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总数在攻毒后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在攻毒后15天以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后明显下降;免疫攻毒组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总数减少发生的晚而轻微,而ANAE~+T淋巴细胞在攻毒后则持续性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健康和免疫后接种京毒—1号MD强毒鸡中枢免疫器官中PMG~ 浆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攻毒后3天开始下降,15~20天后迅速回升,30天左右达到峰值,以后又迅速下降;而在免疫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20天以前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之后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探讨MDV(Marek’s Disease Virus)抗独特型抗体(Ab2)模拟抗原诱导抗MDV感染的能力。将MDV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备成抗体苗.对1日龄,10日龄SPF鸡进行两次免疫,同时设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非免疫空白对照。30日龄后用马立克氏病毒(MDV)标准Ⅰ型强毒——京-1毒行腹腔攻击,在第30天,第60天,第120天采血,分别检测免疫系统一淋巴器官重量、循环血淋巴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孵化率及免疫抑制性反应。MDV抗独特型抗体苗免疫攻毒后淋巴组织器官增重、器官未见淋巴细胞浸润.120d保护率为83.45%.未见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发生。HVT苗免疫攻毒后淋巴组织器官,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出现病理损伤,120d保护率为73.80%。MDV感染法氏囊、脾脏的重量及循环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增加。MDV抗独特型抗体能诱导机体产生抗MDV感染保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雏鸡 ND 免疫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和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哈德尔腺)中浆细胞,TANAE~+,MΦ,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D 免疫后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增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雏鸡饲喂中药免疫增强剂后,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HVT免疫后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组雏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不同区域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尤其是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法氏囊和脾脏红髓中的浆细胞数及脾脏动脉周围鞘中的T淋巴细胞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对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不同阶段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作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IBDV人工感染雏鸡后,攻击的靶器官是法氏囊,致法氏囊萎缩坏死。同时,对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及哈德尔氏腺等免疫器官组织亦造成一定的损伤。超微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早期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出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核变形、溶解,淋巴细胞坏死和崩解等变化,并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及盲肠扁桃体网状细胞内发现病毒粒子。受损的免疫器官组织能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8.
用鸡败血霉形体(Mycoplasmagallisepticum)KPF21株对半月龄无特定病原体雏鸡进行人工接种,分别于接种后5、12、19、26、33天进行禽败血霉形体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尸体剖检及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和心微病理形态学观察。超微病理形态学观察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胸脾、脾脏、及哈德氏腺中淋巴细胞核形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内质网扩张,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扩张,数目增多,部分脱颗粒,由于这些变化的发生,使细胞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导致免疫器官功能发生变化。为禽败血霉形体病免疫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 Lasota 疫菌点眼、滴鼻免疫21日龄火鸡后,其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免疫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火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浆细胞、酯酶阳性 T 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巨噬细胞程度不同地增加;脾脏淋巴小结直径增大,数量上升;说明免疫器官不仅体免疫应答明显加强,而且细胞免疫反应也显著增强。78日龄 ND 强毒攻击后,免疫火鸡免疫器官的上述免疫细胞进一步增多,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全部获得免疫保护;而对照火鸡免疫细胞数量锐减,呈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衰竭,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IBDV一C~4F~7强毒接种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动态观察表明:接毒后12-24h淋巴细胞呈现轻度坏死,接毒后72~120h淋巴细胞坏死最严重,之后则淋巴细胞坏死现象逐渐减轻,至接毒后264—288h在胸腺髓质区内出现接近正常皮质的淋巴细胞,但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尚未见到修复现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p53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结果】p53阳性蛋白表达于法氏囊和胸腺内淋巴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法氏囊内均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层与淋巴小结之间靠近上皮层的固有膜内,其次是淋巴小结边缘及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的固有膜层内。在1周龄和12周龄固始鸡胸腺内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其次是皮质内,很少出现在髓质内。p53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脾脏内均无表达;【结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凋亡基因p53参与了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除采用巨检和病理组织学常规染色外,并应用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比较细致地观察了IBD免疫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加深了对本病的认识,研究结果阐明,在鸡群可能受IBDV野毒威胁的情况下,宜选用中强毒力的IBD疫苗,受损的法氏整组织要得到再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淋巴滤泡受损后尚残存部分淋巴组织;2,囊组织再生必须在法氏囊发生生理性萎缩之前。  相似文献   

13.
<正>鸡的法氏囊是特有的淋巴器官,担负中枢免疫任务,兼有外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主要是产生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做为免疫细胞基因分化及基础抗体库形成和扩展,这种正常作用直到性成熟为止。也就是说接种各种疫苗,必须通过法氏囊中淋巴细胞群的成熟及转移产生免疫力。所以在制定和实施传染病法氏囊炎免疫程序必须做到量力而行、恰合时宜,不然会出现法氏囊的病态反应,不管接种什么样的抗原都不会产生较好应答反应。归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对法氏囊组织中淋巴滤泡和主要细胞成分的变化进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羹病毒感染初期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特别是前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添加0、0.2%、0.4%和0.8%谷氨酰胺饲粮28d。每周末取鸡24只,每组6只,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电子分析天平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显微摄影,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影响。结果为(1)试验3组1、4周龄和试验2组2、4周龄胸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1、2、4周龄和试验3组4周龄法氏囊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1、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胸腺小叶增多,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密集,髓质比例减小,胸腺小体减少、减小;法氏囊皱襞内淋巴滤泡增多,皮质增厚,滤泡内淋巴细胞增多,但对照组4周龄皱襞内淋巴滤泡急剧减少。添加0.8%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的作用最为明显。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中枢淋巴器官,尤其是法氏囊的退化具有延缓作用。从组织学角度证明谷氨酰胺能够促进中枢淋巴器官的胚后发育及其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 IBDV 感染1日龄滨白雏鸡,在感染鸡14和28日龄或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测定了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清、泪液、气管液 HI 滴度、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丕氏斑、十二指肠、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 日龄感染 IBDV 雏鸡 ND 疫苗二次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B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肠液、胆汁的 IgA,IgM,IgG 含量均显著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二次免疫鸡。感染鸡 ND 二免后,法氏囊出现淋巴滤泡增生,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表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感染一次免疫鸡明显增高,呈现免疫增强效应。2.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的 ANAE~+T 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T 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均较感染一免鸡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 ND 二免鸡,证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较感染一免鸡显著增强。3.ND 强毒攻击后,感染二免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一免鸡,低于对照二免鸡,表明 ND 二次免疫对 IBDV 感染鸡的免疫保护力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这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1.25×10#+6个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卵囊/只的剂量经口感染4日龄雏鸡,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的连续观察表明:雏鸡法氏囊、脾脏对C.baileyi感染的免疫组织学反应与C.baileyi感染对它们的免疫组织学损害相伴发生,C.baileyi感染对法氏囊、脾脏的免疫组织学损害见于感染后的不同时期,前期以细胞坏死为主,后期以间质增生、淋巴滤泡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及C.baileyi感染对其发育的免疫抑制为主,仅在感染早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组织学反应;而在感染后50d之内C.baileyi始终对胸腺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组织学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共用24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于14,14和28日龄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取实验鸡血液、泪液、肠液、气管液和胆汁、脾脏、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及哈德尔腺、支气管,检测了相应的 IgG,IgA,IgM 和 HI 滴度。T,B 细胞数量和功能,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雏鸡免疫后,脾脏、法氏囊和胸腺中 ANAR~+T 细胞与浆细胞显著增加,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浆细胞、ANAE~+T 细胞数量也明显上升;与此相应,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血液 T,B 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的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均程度不同地增加。免疫鸡脾脏、盲肠扁桃体和丕氏斑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这些表明免疫鸡不仅全身和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其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雏鸡新城疫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局部免疫组织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进一步增多,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也增强;血液 T 细胞。B 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及 IgG,IgA,IgM含量和 HI 滴度程度不等地增加;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前述指标均升高,说明雏鸡 ND二免产生了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对照鸡免疫器官组织和相应体液中的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呈现全身和局部免疫机能衰竭,全部死亡。与此相反,二免鸡免疫应答水平进一步提高,明显优于一免鸡,获得可靠的免疫保护,这与其显著增强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活疫苗(VAXXITEK HVT+IBD)的免疫效果,以最小出厂剂量(HVT:2 000 pfu/只)经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强毒BC6/85株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4 d,记录临床不良反应,至第4天剖检法氏囊。结果表明:试验鸡在临床上均表现正常;法氏囊剖检显示疫苗免疫组100%正常,攻毒组100%出现典型法氏囊病变。VAXXITEK HVT+IBD疫苗免疫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攻击能产生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