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肽转运载体介导的小肽的吸收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作为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对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由于小肽转运载体参与营养物质转运及调控肠道稳态与肠道炎症,所以肽转运蛋白成为了营养学、生理学、药理学上的研究焦点。本文就小肽转运载体的结构、转运机制、功能、表达及活性调控进行了综述,特别总结了小肽转运载体1在肠道炎症与调控肠道稳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饲粮在动物消化道内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为动物体供能,单羧酸转运蛋白(MCT)在动物肠道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对MCT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探明动物挥发性脂肪酸吸收转运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挥发性脂肪酸的转运机制、MCT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布、影响MCT基因表达的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是动物必需的能源和结构物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介导了不同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和排出。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是一个膜蛋白家族,拥有6个家族成员,它们能够特异性调控脂肪酸在不同细胞的跨膜转运。本文对FATPs的家族成员、表达特点、功能调控及其参与的脂肪酸转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铁是动物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动物机体氧转运、细胞生物氧化、DNA复制及电子转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铁的吸收和转运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其机制至今仍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5.
病死动物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及时有效的处理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逐渐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逐渐完善,但是在病死动物收集转运环节是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传染病原菌的环节。本文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转运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E是对动物体十分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需要经过肠道的吸收、血液中脂蛋白的转运、肝脏的储存和调控及机体各个组织的摄取和代谢;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理学机制,包括多种载体的转运、酶类的催化及其他营养素的互作等。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人们探索动物体利用维生素E的关键点,继而通过调控这些关键点促进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作者简要总结了有关维生素E在动物及人类体内吸收、转运、代谢过程机理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肽的营养及其酶法生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肽营养研究概况。1.1 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1.1.1 单胃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日粮中的蛋白质经动物消化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关于小肽的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3种形式:①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⑦依赖氢离子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途转运、销售、更换、增加动物等四种违法行为,新修订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都制定了处罚性条款,在法律适用上产生了分歧,列举了五种不同观点,并对五种观点进行了全面剖析,形成了中途转运、销售、更换、增加动物导致的各种违法行为适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结论,解决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法律冲突,为农业执法中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单羧酸转运蛋白亚型,广泛分布于动物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通过参与乳酸、短链脂肪酸等单羧酸物质的跨膜转运,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营养物质转运、调节pH、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调控葡萄糖代谢平衡等。本文就近年研究,总结了MCT1在单胃和反刍动物体内的定位分布、表达差异,并重点阐述了MCT1通过转运单羧酸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和转运调控机制,为MCT1在动物体内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铜是一种营养元素,它在动物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是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作为电子受体或供体参与机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因此,保持机体内铜代谢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铜含量的稳定非常重要。机体对铜的摄取、吸收、转运和排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动物体内铜转运系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文章对铜在动物体内转运过程进行了综述,这对了解高铜的促生长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物肠道铁吸收、转运及其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动物必需的微量矿物元素,在机体内发挥氧气运输、电子传递、细胞增殖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缺铁或铁过量均会对机体产生危害。肠道铁吸收是调节机体铁稳态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清楚了解的铁吸收和转运机制包括肠黏膜细胞对铁的摄取、铁在细胞内的转移、铁经基底膜转运到血液并经血液循环供机体组织细胞利用等几个环节。本文拟对铁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及相关调节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肽转运载体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转运载体1(PepT1)是H+/肽偶联的转运载体。该载体通过利用肠腔到肠细胞的质子梯度来转运二肽和三肽。PepT1对游离氨基酸、多肽在动物肠道内的转运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epT1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并探讨了影响PepT1活性调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作为幼年动物重要的氨基酸,是肠内能量生成的最大贡献者,它不能由机体自身合成,需额外添加或通过谷氨酸前体物谷氨酰胺转化而成.谷氨酸是谷胱甘肽合成的重要底物,对动物肠道抗氧化剂的提供有重要作用,其转运依靠谷氨酸转运载体完成.因此,本文就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系统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物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肠道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在动物肠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S-IgA的合成、转运以及其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对动物肠道免疫的影响因素以及从动物营养角度的主要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5.
饲粮蛋白质在瘤胃或肠道被降解成多肽,并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被吸收、利用。肠道氨基酸的转运受多种氨基酸转运载体,如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等的调节,小肽的转运则由小肽转运载体1介导。目前,对氨基酸及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调节相关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动物小肠肽与氨基酸转运载体等,重点介绍了其基因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脂肪含量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动物肉品质均有重要影响.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FATP1)是整合的跨膜蛋白,属于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成员,参与脂肪酸跨膜转运及脂肪酸代谢,是影响脂肪含量的关键基因之一,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FATP1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动物胚胎营养环境受母体营养供应与胎盘营养转运2个方面的影响。充足、合理的母体营养供应是胚胎健康发育的保障。胎盘负责转运来自母体的营养,转运的效率决定了胚胎的营养供给。胚胎的发育与所处的营养环境密不可分,不利的胚胎营养环境可以程序化胚胎发育,并持续影响代谢,导致动物成年发生慢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母体营养供应对后代代谢的长期影响,有助于后代的健康生长,还可有效降低动物出生后代谢疾病的发生率。本文梳理了母体营养供应不足对动物出生后营养代谢的影响,初步综述了营养程序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纳米微量元素吸收、转运特点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多胺跨膜物质转运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胺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可参与动物繁殖、胚胎发育以及癌症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动物机体中,多胺稳态是通过多胺跨膜物质转运和多胺代谢途径共同维持的。溶质转运蛋白(SLC)基因家族中的SLC3A2、SLC7A1、SLC12A8、SLC22A16、SLC22A 1、SLC22A 2、SLC22A 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参与多胺的跨膜物质转运;多胺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鸟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脱羧酶抗酶(OAZ)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剂(AZIN)对多胺跨膜物质转运也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此外,金属阳离子、细胞膜跨膜电位和p H等内环境因素也可参与多胺转运的调节。因此,本文就多胺转运蛋白、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以及内环境因素调控多胺跨膜物质转运的分子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阐明多胺转运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肽转运载体2(peptide transporter 2,PepT2)是一种高亲和力、低容量的转运蛋白,能转运大多数小肽类营养物质和仿肽类药物,因此,对PepT2进行深入研究对动物营养学和医学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PepT2的功能结构、转运机制及其底物结合特性,阐述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及活性调节,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