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2.
甘谷县贾家沟小流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甘谷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了坡地梯田化、产业规模化、工程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对甘谷县贾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及配置、项目监测的分析,总结了贾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阐述了主要做法与经验,为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水土保持耕作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对几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榆林青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继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9-300,302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内容规划,并提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策略,旨在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多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讲的小流域,一般是指流域面积5~30km^2,最多不超过50km^2的沟道。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称为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铁炉沟小流域是水利部“948”项目实施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突出了以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坡改梯工程和以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为特色的开发性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保持措施产业化和社会效益可视化,同时也达到理想的生态效益目标。在此,研究了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总结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砂泥岩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临夏州水土流失现状及小流域治理情况,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坚持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出今后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树立统筹协调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建平县半干旱低山丘陵的气候与地貌特点,对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建平县三道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进行设计,提出了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三道沟小流域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并对治理的投资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家沟小流域50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经过50多a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其1959—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对该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王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汾河中游南焉小流域依托世行贷款进行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南焉流域1999年到2003年间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城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甘肃黄土高原沟壑区1988-2011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完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和方法.【方法】基于甘肃省水土保持统计年报等统计资料,采用突变级数法对1988-2011年甘肃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高原沟壑区全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值由1988年的0.298提高到2011年的0.856.1988~2011年间高原沟壑区各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值介于0.128~0.824之间,1988水土保持效益整体较差,泾川县(0.285)、正宁县(0.299)的评价值相对较高;2000年正宁县(0.512)的评价值最高,镇原县(0.357)的评价值最低;2011年西峰区(0.824)的评价值最高,镇原县(0.638)的评价值最低;2011年与1988年对比,西峰区和崇信县的评价值增加相对较大,分别增加了0.663、0.673,而镇原县的评价值增加较小,增加了0.462.【结论】经过23a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提高;2000年以后梯田建设对水土保持效益提升的贡献相对减小,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水土保持效益提升的贡献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朱进 《农技服务》2012,29(4):491-492
分析了官代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治理模式,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区进行水土保持,发展农业的关键,如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体现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山西省广灵县牛口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用纯收入、投资、土壤流失量三个指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到1995年规划实现后,人均收入将由现在的112.8元提高到1067.23元,土壤流失量减少80638.6吨,比规划前减少60.4%,共需治理投资681098元。规划实现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陕南土石山区选取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柞水县作为小流域治理单元,结合水土保持学、系统工程学、生态经济学,以三道防线为主,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的综合治理,通过治理,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深入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以动态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思想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 ,研制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向动态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模块、指标体系管理模块、单项指标评价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组成 .为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 ,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的评价 .运行结果表明 :系统设计合理 ,运行良好 ,易于操作 ,功能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现状和水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小流域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