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彩色棉纤维发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的色素可用HNO3/乙醇提取,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可在412 nm波长下根据吸收值的大小进行估计.在开花后15 d前后,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的色素已经形成和积累,并在开花后20 d色素含量达到最高值. 棕色纤维颜色发生明显加深的时期是开花后30~35 d,棕色纤维的颜色较稳定,在阳光下甚至有加深的趋势.绿色棉纤维在开花后20 d时纤维出现绿色,之后随着纤维的发育颜色逐渐加深,但在阳光下易退色.在棕色和绿色纤维中纤维素含量明显低于白色纤维,可能是由色素物质的积累所引起.在开花后15~30 d期间,白色纤维细胞的pH值呈快速下降趋势,但棕色和绿色纤维细胞的pH值下降速度比白色纤维细胞明显要慢,在这一时期pH值下降速度的快慢可能与纤维的伸长、次生壁的加厚和色素的形成有关.与白色纤维比较,棕色和绿色纤维品质较差,如:长度偏短,强度偏低,本文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荞麦壳酸性乙醇溶液为材料,分析了其光谱特性和pH、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对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壳色素λmax=365nm;该色素对pH、光照、热、重金属离子比较敏感,色素颜色随pH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碱性时显棕色。  相似文献   

3.
榛子壳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开发天然棕色素,以榛子壳为原料,研究榛子壳天然棕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在80℃下,以60%乙醇浸提80min.榛子壳棕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强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色素的稳定性;在pH值4~12范围内,色素稳定性良好;Na+,K+,Ca2+,Al3+,Mg2+对色素无影响,但Fe3+,Cu2+,Zn2+对其影响较大;色素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稳定,但柠檬酸使其发生轻微褪色.以榛子壳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蓝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分析了蓝粒小麦色素的光谱特性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Fe2 、Ca2 、Zn2 、Mg2 、Al3 、Cu2 、Fe3 )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光谱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蓝粒小麦色素酸性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不同因素对蓝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溶液的颜色与pH有关,pH越小,颜色越鲜艳,在pH≤3时呈现稳定的紫红色;蔗糖、食盐、热和还原剂对色素的影响很小;除Cu2 、Fe3 外,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均对色素无影响;蓝粒色素抗氧化性较强,光照容易使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黑黍糠秕棕色素的溶解性、及其与蔗糠、氯化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共存时的稳定性以及介质pH值对色素颜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黑黍糠秕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彩色棉纤维色素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色棉、棕色棉和绿色棉的成熟纤维为材料,用有机溶剂(乙醇、乙醚、二甲苯),酸性、碱性溶液,以及HNO3/乙醇溶液,分别对不同颜色纤维中的色素进行提取. 结果表明,采用HNO3/乙醇溶液消煮法可以将彩色纤维中的色素物质提取出来. HNO3/乙醇的色素提取液在光谱波长为412 nm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颜色深浅不同的棕色或绿色棉纤维提取液在这一波长处的吸收值差异显著,随着纤维颜色的加深提取液吸收值增大(0.063 4~0.990 0);白色纤维的提取液在412 nm处的吸收值很小(0.007 2),可忽略不计.因此,用HNO3/乙醇法提取棉纤维色素和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可以定量比较彩色棉纤维的色泽深浅. 在用酸性和碱性处理棕色和绿色棉纤维时,发现纤维颜色的深浅程度随处理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纤维中色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黑黍糠秕棕色素的溶解性,及其与蔗糖,氯化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共存时的稳定性以及介质pH值对色素颜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黑黍糠秕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色素,并研究该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茄子皮色素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为水溶性色素,在pH≤3时稳定,适合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色素经高温处理后其吸光度值无明显改变;经自然光、紫外线照射后,吸光度值略有下降,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除Al3+、Pb2+、Cu2+、Fe3+、Fe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没有不良影响;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对色素稳定性也没有不良影响;K2S2O8、Vc对其具有护色作用,NaClO、H2O2、Na2S2O3和高浓度的苯甲酸钠可使色素颜色发生改变。茄子皮红色素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皮为原料,提取油溶性橘黄素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油溶性橘黄素最大吸收波长在439nm处;该色素在4≤pH≤10,温度在30~100℃范围内均表现稳定;在不同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氧化剂等条件影响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78-3179,3194
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新方法,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 W,时间为90 s,溶剂浓度为70%,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 g∶8 ml;玉米黄色素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较好,对光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而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影响较大;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  相似文献   

12.
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红色素培养基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建  刘青  杨启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5-5378
[目的]对红色素生产菌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粘质沙雷氏菌RZ-21为供试菌种,研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用量对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以黄豆粉为碳源时,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分别为15.994和1.551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牛肉膏为碳源)的1.72和1.91倍;以酪素和蚕蛹粉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分别为18.755和19.873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以蛋白胨为氯源)的2.04和2.16倍,红色素产量分别为2.025和1.744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的2.51和2.17倍;全波长扫描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红色素为灵菌红素。[结论]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红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籼.5%,酪素1%,蚕蛹粉1%,K2HPO40.2%,NaCl0.5%,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和色素产量分别为26.587和2.642g/L。  相似文献   

13.
从太白山汤峪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棕色素的放线菌菌株A 3。该菌株在高氏Ⅰ号培养基上可产生水溶性棕色素,镜检气生菌丝灰白色、呈分枝状,孢子丝直,孢子成链、呈柱状。结合菌落形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A 3属链霉菌属灰褐类群。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spreus,Streptomyces cavourensis等同源性较高。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后,菌株A 3与S. cavourensis 聚在一类。对水溶性、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NaCl、蔗糖、温度、pH和O2等因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玫瑰色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玫瑰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探索,并对玫瑰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0.1 mol./L HCl-95%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60℃,科液比为1:25 (m/V,g:mL).玫瑰色素在520 nm处有最大光吸收.玫瑰色素在酸性环境中对H2O2、维生素C和食品添加剂稳定性较好,对Fe2+和Fe3+不稳定,且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旨在鉴定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并探索果实色素含量与其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三七果实的红色素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鉴定,三七果实的色素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三七果实的红色源于花色苷和或其花色素。果实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均随果实红色调的减弱而下降。不同红色调果实的花色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总皂苷含量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属于花色苷,果实花色苷含量与总皂苷含量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韩超  魏成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5-2368
在确定了黄花马蹄莲色素所属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该色素的优化提取及其在多种物理化学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分析该色素提取液的特征吸收峰,确认其为矢车菊色素衍生物的一种。通过4因子3水平的正交设计,得出它的最佳提取条件:使用浓度90%的乙酸,以14∶的固(苞片)液(乙酸溶液)质量比在90℃下提取10 min。其显著特征是,在100℃条件下及pH值0.0~14.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这在天然色素中很少见。它对Al3+、Mg2+、Mn2+、Zn2+、Na+、K+、葡萄糖、蔗糖及120 h内的紫外可见光照射也同样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但对Cu2+、Fe3+、Pb2+、Vc、Na2SO3和H2O2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王金恒  展现明  闫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80-17081
[目的]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玉米黄色素、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4、pH值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提取时间〉pH值〉温度。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酒精度70%、固液比1∶4、浸泡时间6h、pH值5.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体积〉温度〉酒精度〉pH值。[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金莲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金莲花为原料,用丙酮提取金莲花黄色素,并对色素的稳定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金莲花黄色素易溶于丙酮,属于脂溶性色素;在pH=4.0~7.5时,金莲花黄色素稳定性较好;还原剂(Na2SO3)和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有影响,氯化钠、蔗糖介质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多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不显著;60℃以下色素的热稳定性较好,直射光对色素有降解作用.金莲花黄色素在还原性介质、氧化性介质和直射光下稳定性较差,不利贮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分离法和稀释平板分离法,成功从市售红腐乳和实验室保藏的红曲米中分离三株红色色素产生菌,编号为H1、H2、H3,其发酵液色价分别为17.32、14.37、10.47U/mL,其中菌株H1的发酵液色价最高。  相似文献   

20.
Theaflavin(TF) was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black broken tea. The purified TF possessed an absorption peak at the 363nm wavelength, and the solutions of TF remained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3-6, below 80℃ within 60 minutes, as well as in 1%-4% Vc and 0.05-0.5mmol/L Na2SO3 solutions. Fading occurred in 0.05mol/L H2O2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