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研究辐照时间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子叶、叶片和茎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胚经3.6 mW/mm2激光辐照1~7 min后,其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游离苯丙氨酸(Phe)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其中以幼苗叶辐照5 min后和子叶辐照7 min后,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分别为42.6%和36.7%。本研究还从大豆异黄酮合成代谢起始酶PAL活性、合成前体Phe含量两方面探讨了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提高其幼苗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2种能量5种剂量的7Li离子束处理2个不同类型的春大豆品系,研究各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下胚轴伸长、田间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活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不同能量与剂量的7Li离子束辐照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不尽相同,不同的种质材料对各处理的反应亦有较大差异;各处理发芽率在83.33%~100%,多数处理的田间成苗率在70%左右;4.24 MeV 60 Gy 7Li离子束辐照处理大豆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选取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豆结实前异黄酮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及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实前种子中贮存的异黄酮逐步由种子向子叶,继而向其他器官(主要是叶片)转移,不同器官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异黄酮类物质的代谢.该时期异黄酮的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而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组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大豆出苗期,地上部分的异黄酮含量远高于地下部分;幼苗期子叶中异黄酮远高于其它部分;壮苗期和盛花期,叶片中异黄酮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4.
种子引发对大豆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种子引发对种子发芽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用25%聚乙二醇(PEG)溶液引发处理晋豆19、晋大53两个大豆品种,并测定幼苗发芽指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等。结果表明:引发处理后,两个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比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幼苗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试验还表明,弱抗旱品种晋豆19的引发效果优于强抗旱品种晋大53。  相似文献   

5.
大豆结实前异黄酮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豆结实前异黄酮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及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实前种子中贮存的异黄酮逐步由种子向子叶,继而向其他器官(主要是叶片)转移,不同器官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异黄酮类物质的代谢。该时期异黄酮的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而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组织问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大豆出苗期,地上部分的异黄酮含量远高于地下部分;幼苗期子叶中异黄酮远高于其它部分;壮苗期和盛花期,叶片中异黄酮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50~1 000 Gy)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60)Co-γ射线对黄瓜种子的辐射效应明显。当辐照剂量为50 Gy时,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辐照处理,说明辐射促进了黄瓜种子的萌发;黄瓜种子24 h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子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幼苗根系生长加快,侧根发生多,株高最高,促进了幼苗生长;幼苗各部位的鲜质量、干质量和干质量/鲜质量值增加,说明辐射能提高幼苗素质。当辐照剂量为100~1 000 Gy时,种子发芽率等4项发芽指标、幼苗生长量、子叶叶绿素含量、幼苗各部位鲜质量和干质量则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种子细胞膜透性、幼苗各部位干质量/鲜质量比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加大,辐射抑制了黄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黄瓜种子辐射诱变的半致死剂量为795 Gy。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豆品种浙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0、100和150 mmol·L-1)的NaCl对大豆种子进行萌发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大豆萌发相关生长指标及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发芽率、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等性状的抑制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mol·L-1处理对大豆发芽率影响较低,150 mmol·L-1处理下大豆发芽率显著受到抑制。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受盐胁迫抑制明显,随盐浓度的增高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通过对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蛋白质贮藏液泡和油体降解转化速度都明显延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成速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变慢。150 mmol·L-1处理对萌发大豆的子叶超微结构影响最大,直至萌发8 d,子叶细胞内也还存在大量油体尚未降解转化,叶绿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仍未形成。综上所述,盐胁迫抑制大豆种子萌发期间子叶细胞内贮藏物质水解成小分子参与到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影响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成,导致根长、下胚轴长以及侧根数量等生长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抑制大豆的萌发。  相似文献   

8.
对He—Ne激光辐射和模拟微重力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e—Ne激光辐照的连续输出功率为1.5mW。结果表明,辐照时间以15min为最适时间,超过这一时间将产生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模拟微重力处理后的大豆种子发芽率提高,其中以处理24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但是大豆幼苗矮化程度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加剧,以处理48h的幼苗矮化程度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γ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豆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大豆细胞及细胞团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的方法,应用于大豆多种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外植体包括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幼胚、茎培养大豆细胞的方法,外源诱导物及前体对细胞积累大豆异黄酮以及诱导物对细胞合成和积累大豆抗毒素诱导效果进行综述。大豆异黄酮和抗毒素是大豆产生的两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在此基础上,指出诱导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增加诱导子的选择而促进大豆细胞合成更高水平抗毒素及异黄酮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贮藏方式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贮藏方式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于2007~2008年进行了春大豆种子贮藏试验。结果表明:4~6℃冷库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贮藏前差异不显著;常温纤维袋贮藏、-18℃冰柜贮藏和常温塑料袋密封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低于贮藏前;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和下胚轴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厚皮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0、300、450、600、750、900和1 05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分别辐照厚皮甜瓜皇后、伽师瓜F1种子,观测辐照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期子叶面积、幼苗高度、根冠比和干物质积累量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对皇后、伽师瓜F1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但同一剂量对两品种影响不同;300、450、600和750 Gy的辐照对两品种幼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的作用,较高剂量(600和750 Gy)辐照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高剂量辐照(900和1 050 Gy)明显抑制其幼苗生长; 不同剂量的辐照均降低了幼苗叶片中SOD和POD活性,但随辐照时间的延长(600、750和900 Gy)SOD活性有所回升,POD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种子,比较研究不同辐照剂量(1.45、3.75、5.98、7.96、11.90 k Gy)对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γ射线辐照可以抑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当辐照剂量达到11.90 k Gy时,种子发芽率为0,导致种子失活。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幼苗长度显著降低,1.45 k Gy照射种子,萌发96 h后,其长度仅为对照的55.00%,7.96 k Gy处理种子的长度只有对照的22.78%。说明高剂量辐照对种子的诱变致畸效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PEG引发对老化大豆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晋豆19号、晋大53号和晋大74号3个大豆品种种子为试材,在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对大豆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对老化种子用10%,20%和30%PEG进行引发处理;然后对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种子测试的4项发芽指标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种子活力先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不同浓度PEG引发3个品种种子后,提高了种子活力,增强了种子抗性;但10%PEG引发效果不是很好;而用20%,30%PEG引发后,当老化程度不是很严重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多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老化能力;同时20%PEG对晋大53号种子的引发效应较好,而30%PEG可能更有利于对晋豆19号和晋大74号种子的引发。  相似文献   

15.
活跃的多胺代谢作用发生在大豆Glycine Max(L.)种子发育期间。此期间绝大部分(≥97%)的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在干重积累过程中,子叶和胚轴内的腐胺减少到几乎不能检测的水平、而亚精胺的含量却急剧增加。胚轴中的精胺伴随着亚精胺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子叶中精胺的变化很小。由于成熟和脱水的结果使子叶中亚精胺的含量稍有减少。在成熟的大豆种子的胚轴中,尸胺以较大的量存在着(5.5—12μmol/g干重)。但以干重为基础表示发育和成熟的子叶中仅有微量的尸胺。胚轴中尸胺的合成和积累开始检胚轴和种子积累到其最大干重的30—50%,这种积累(0.8nmol/胚/天)一直持续到脱水的最后阶段。在种子成熟中期,当大豆植株完全去叶遮阴时、胚轴的尸胺和种子的干重积累几乎立刻停止。不过上述处理并不影响大豆种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137Cs-γ射线辐照水稻“浙粳88”号干种子,研究射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对蛋白质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处理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胶稠度随辐照剂量增加略有降低;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明显下降,445.7Gy剂量处理后最高粘度比对照降低了44.76%;发芽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的改良有重要意义.试验利用外源茉莉酸甲酯作为诱导物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叶面喷施,上调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提高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分析种子成熟过程中异黄酮合成途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外源茉莉酸甲酯通过提高籽粒中苯丙...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技术,确定了各项技术指标与辐照工艺剂量,制定了技术规范.结果表明:经6.0 kGy辐照处理后,大豆蛋白粉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均达到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剂量为2.0~8.0 kGy时,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蛋白质、粗纤维、总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大豆蛋白粉中的粗脂肪及卵磷脂的含量有极显著变化,卵磷脂的含量显著增加,辐照处理后异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6.0 kGy以下辐照对大豆蛋白粉色泽、气味、口感无明显影响.根据品质指标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3.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7.0 kGy,适宜工艺剂量为3.0~5.0 kGy.  相似文献   

19.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突变体Z-94320(双青豆)风干种子,在M_6获得108个突变系,对其中的40个突变系从农艺性状、生物学性状、衰老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方面进行分析,可为大豆滞绿突变体的利用及种皮颜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突变体中4粒荚数、分枝荚数、瘪粒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70%;突变系中豆荚色、种皮色和子叶色出现了变异,种皮颜色呈现出从绿到黄的过渡;种皮色一致的情况下,在大豆衰老期,子叶色为绿色的突变系比黄色的突变系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甚至出现叶绿素含量上升的趋势;大豆滞绿突变系中,子叶和种皮均为绿色的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于子叶和种皮均为黄色的大豆突变系,滞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4%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剂量(0~5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藜麦种子,研究经不同剂量射线辐射处理的藜麦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0~400 mmol/L)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筛选出能够提高藜麦种子耐盐性的最佳辐射剂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高盐环境下下降较为显著;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盐浓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即0~200 mmol/L NaCl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发芽时间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而300、400 mmol/L NaCl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00 Gy是促进高盐环境下种子萌发的最佳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