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在常规饲料原料中,豆粕中β-甘露聚糖的含量最高。β-甘露聚糖能够对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养分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β-甘露聚糖酶能够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改善日粮利用效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系统论述了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β-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微生物和酶发酵豆粕对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将豆粕、不同的微生物或酶均匀混合,同时控制适当的水分,转入发酵呼吸袋内,密封,37 ℃培养箱内培养3 d,结束后60 ℃烘干,粉碎过60目取样,检测豆粕中水苏糖、棉籽糖、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对水苏糖、棉籽糖的去除作用最大,去除率达90%,乳酸菌对水苏糖、棉籽糖的去除效率次之,达60%|蛋白酶对大豆抗原蛋白和β-伴球蛋白的消除作用最佳,去除率分别达70%和50%|菌酶协同发酵对单种抗营养因子的消除并无提高,但可以同时有效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从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微生物或酶对豆粕中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去除效率存在差异,通过菌酶协同发酵,可以实现大部分抗营养因子的同时去除。 [关键词] 豆粕|抗营养因子|去除  相似文献   

3.
拟利用前期筛选的分离于斜带石斑鱼肠道的短小芽孢杆菌SE5、分离于小丑鱼肠道的乳酸乳球菌17和分离于酒曲的酿酒酵母菌Sa,开发一种水产专用发酵豆粕。先通过控制因素,确定复合菌株的配伍比例、接种顺序、最适接种量、温度、料液比和发酵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为指标,最佳发酵工艺为:短小芽孢杆菌SE5:酿酒酵母菌Sa:乳酸乳球菌17比例为2:2:1;分别在0 h接入短小芽孢杆菌SE5,12 h接入酿酒酵母菌Sa,24 h接入乳酸乳球菌17;发酵温度30℃,总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48 h,料液比1:1。在最优工艺下,发酵豆粕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分别为71.48%和73.29%。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15):21-26
发酵豆粕是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蛋白原料之一,然而其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还有改进的空间。通过评估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降解程度,蛋白质量受热处理的影响程度,同时改善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才能够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估发酵豆粕的品质。我们建议发酵豆粕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下:蛋白溶解度≥70%、酸溶蛋白(占蛋白比)≥20%、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10%、水苏糖+棉籽糖≤1%、赖氨酸/粗蛋白≥6.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益生菌固态湿发酵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地衣芽孢杆菌(Bac-l)、凝结芽孢杆菌(Bac-c)、罗伊氏乳杆菌(Lac)、米曲霉(Asp)、酿酒酵母(Sac)、沼泽红假单胞菌(Pho) 6种益生菌,固态发酵48 h,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为指标,从发酵豆粕营养指标、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增加至31.55%(P<0.05);酿酒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后酸溶蛋白含量提升至12.98%(P<0.05);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达到94%(P<0.05);发酵豆粕时,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酿酒酵母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酿酒酵母的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优;米曲霉分解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对3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率也最高,分别达到64.71%、78.94%和98.07%(P<0.05)。说明益生菌发酵可以改善豆粕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是豆科植物半纤维素中的第二大组分,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分解,影响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养分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有效地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β-甘露聚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促进动物的免疫机能,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饲用价值.本文就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为甘露聚糖酶在畜禽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甘露聚糖及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β-甘露聚糖酶能降解粕类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改善日粮利用效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文章系统论述了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为甘露聚糖酶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参数(料水比、温度、酶添加量和处理时间)对角蛋白酶降解豆粕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效果的影响,并以小麦麸为酶解豆粕的辅料探究酶解豆粕干燥速率和干燥后物料结块程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5℃、添加6 kg/t角蛋白酶、料水比为5:4、酶解24 h,豆粕中约60%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37%的大豆球蛋白被降解;65℃恒温干燥后,与纯酶解豆粕相比,添加30%小麦麸的酶解豆粕的干燥速率变化不大,但是干燥后物料结块现象不明显;纯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0增加至7%,6~18目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20%增加至40%;添加30%小麦麸的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含量变化不明显,6~18目颗粒含量由25%增加至30%。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酶解豆粕中添加30%小麦麸能够有效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减少在高水分条件下酶解豆粕结块。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24):46-55
以酸性脱脂牛奶培养基为限制性培养基,结合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供试菌株种属;通过室温18℃下固体发酵豆粕试验,探索供试菌株降解大分子抗营养因子、提高酸溶蛋白相对含量的可行性,并以酸溶蛋白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玉米粉含量、硫酸铵含量、菌株接种量4个因素,优化固体发酵豆粕的条件。试验共获得133株初筛菌株,以其中透明圈直径2.00 cm的菌株SD47、SD48、SD56和SD62进行复筛,筛选出SD48菌株,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75.40 U/ml。SD48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D48菌株固体发酵豆粕30 d时,发酵豆粕色泽金黄,具有浓郁酸香味,无结块现象;发酵豆粕p H值降低,酸溶蛋白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高,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接近完全降解。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玉米粉含量10.0%、硫酸铵含量6.0%、菌株接种量8.0%、发酵时间30 d。与基础发酵条件下发酵30 d的结果相比,在最优条件下,酸溶蛋白相对含量提高了127.6%,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85.8%。SD48菌株耐受酸性环境,可在胞外产生蛋白酶,极大地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是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豆粕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应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以及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饲料产品中主要大豆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以及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对国内257份大豆制品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大豆产品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灵敏、准确的同步测定法,并对国内92份大豆制品中寡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建立的离子色谱同步测定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豆寡糖的测定;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发酵豆粕和大豆分离蛋白中3种大豆寡糖含量均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得到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产品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相关数据将为大豆在畜禽饲料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禽》2001,23(16):41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帕-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萄糖甘露聚糖)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单胃动物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对任何用豆科植物蛋白作为饲料蛋白来源的单胃动物消化吸收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近,美国科技人员进试验,测定了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饲喂玉米—大豆日粮产蛋母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母鸡日产蛋率,21~42周龄提高0.70%,43~54周龄提高1.07%,55~66周龄提高1.5%,18~66周龄平均提高0.84%。 ■β—甘露聚糖酶提高母鸡产蛋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红树林中的菌株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植酸的降解效果,本试验从红树林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降解植酸的菌株,编号为a A8,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检测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右旋乳酸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laevolacticus)。对菌株a A8的产酶能力进行探讨,并将aA8接种于以豆粕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采用L16(45)正交试验,对a A8植酸降解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植酸降解率由15.3%提高到89.1%;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碳源蔗糖,37℃发酵24 h,接种量10%(V/m),料水比1:1.2。结果显示,aA8可高效降解豆粕中的植酸,有利于提高豆粕的营养效价及饲用价值,为活体养殖中以豆粕为原料进行饲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β-甘露聚糖是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除纤维素、木聚糖之外分布最广泛、含量最高的一类半纤维素,在许多植物中大量积累。特别是其衍生物β-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甘露聚糖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豆粕中含量最高(15~18 g/kg),是单胃动物的一种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以玉米-豆粕型饲料为主的单胃动物日粮中β-甘露聚糖高分子中的β-1,4糖苷键,释放出与之结合的  相似文献   

14.
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豆粕、棕榈仁粕和芝麻粕等植物性饲料中,畜禽采食后会增加消化道内食糜黏度,降低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甘露聚糖生成甘露糖单元,其在畜禽饲粮中添加可补充内源消化酶的不足,消除和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本文就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β-甘露聚糖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露聚糖是豆粕等原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能显著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而β-甘露聚糖酶作为饲料工业使用广泛的新型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以水解日粮中的甘露聚糖,降低食糜黏度,提升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重要的水解产物——甘露寡糖是有效的肠道益生菌增殖因子,能够改善肠道健康,β-甘露聚糖酶已经广泛运用在畜禽日粮当中,能显著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工艺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是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等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与改善营养效价的可行方法。发酵豆粕工艺过程的目的之一是达到较高的蛋白质水解度(DH),以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质消除其抗营养因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选用多种微生物发酵豆粕原料,对降解豆粕抗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杆菌05降解抗原蛋白的性能较强,发酵后的豆粕经SDS-PAGE检测,从球蛋白亚基条带颜色深浅的变化,判断该发酵豆粕的β-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被完全降解,小分子肽含量明显升高。使用湿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湿发酵豆粕有效提高了仔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比对照组低0.37。  相似文献   

18.
《北方牧业》2012,(11):29
正1简介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该产品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菌种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固体发酵技术相结合,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  相似文献   

19.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发酵豆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