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2009年,笔者走访了迁安市大部分养鸡场,据很多养鸡户反映,虽然制定了周密的免疫程序,并按正常的操作规程免疫,但是很多鸡群还是在免疫后发病。如在使用新城疫油苗、冻干苗一个月后鸡群爆发新城疫。就此原因分析,很可能是免疫失败造成。鸡群免疫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水平,造成鸡群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养鸡户从过去小规模家庭散养.逐渐发展为中等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因而对鸡群进行鸡新城疫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免疫也从过去的人工滴鼻免疫转变为饮水免疫。由于饮水免疫具有省时、不惊扰鸡群、简便易行等优点,更受饲养户欢迎。但是,饮水免疫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容易造成鸡群产生抗体水平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气雾法免疫鸡群注意事项近年来,采用气雾法免疫的鸡群逐渐增加,如对大鸡群的免疫和对存有非典型新城疫鸡群的免疫,均可采用此法。气雾法免疫不但省力,而且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特别有效,例如新城疫Ⅱ、Ⅲ、Ⅳ系弱毒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但是,气雾法免疫...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苗对平养鸡群的免疫效果.实验Ⅰ比较了免疫鸡群和对照鸡群在接种后1,2,3,4,5,6周的肠道病变分。结果表明免疫鸡群较自然感染建立免疫的对照鸡群的免疫整齐度高,判断依据是免疫后2周盲肠细小、内容物亦少的眼观指标。实验Ⅱ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在攻虫后的三处肠道病变.结果表明免疫鸡群对大剂量卵囊攻击有很强的抵抗力,不免疫不用药组对相同剂量的卵囊攻击抵抗力表现不整齐,不免疫用药鸡群对攻虫没有抵抗力.实验Ⅲ比较了免疫鸡群、不免疫不用药鸡群、不免疫用药鸡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免疫鸡群生长均匀(标准差小),但在接种后第7~14d 有个生长抑制期,第15~21d 有个生长代偿期,第21d 之后生长情况优于不免疫不用药组而不免疫用药组相当.三个实验的排卵囊曲线显示,免疫鸡群有两个排卵囊高峰,第一个在免疫后第5d,第二个在第12~13d.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鸡群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损失的事件不断发生。为了保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鸡群免疫效果,必须充分掌握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造成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省宝鸡市等9个市(县、区)的35个EDS-76非免疫鸡群和某大型养鸡场的14个EDS-76免疫鸡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505份血清(其中非免疫鸡群323份,免疫鸡群182份)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EDS-76抗体监测。首次确定陕西省确有EDS-76的发生与流行,其非免疫鸡群的阳性率为35.09%,有60%的鸡群受到感染,发病情况和病程与国内外报道的基本一致。调查结果还表明:红壳蛋鸡比白壳蛋鸡对该病更为易感;疫苗注射对该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1.体况。健康鸡群的免疫应答力较高。若鸡群患过传染性法氏囊炎、霉菌病、白痢、球虫病和病毒性关节炎等疾病,则其免疫应答力就会降低,如果对这些不健康鸡群进行接种,有时还可能诱发其它疾病。   2.环境。良好的环境卫生质量是提高免疫效果的基本保证。若鸡舍通风不良、潮湿,会使大量有害气体积聚给鸡造成应激。加之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鸡群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影响了免疫效果。   3.时间。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疫病流行状况和鸡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地区,须在 1日龄接…  相似文献   

8.
该法常用于孵化室进行1日龄小鸡喷雾免疫。球虫活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不同的疫苗厂家、不同的垫料及鸡群健康的不同而定。一般平养鸡舍首次免疫应在1~10日龄1头份/羽,若需转群则可据鸡群状态于转群前作第二次免疫,剂量为首免的1/5头份,并密切注意鸡群.防止免疫失败或免疫过度。  相似文献   

9.
一、饮水免疫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免疫时间我们要进行免疫的鸡群首先是健康无病的。对于有病的鸡群,如果再进行一次免疫,将加强鸡群的应激,促使鸡群症状加重。一般鸡场应根据当地兽医部门推荐的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有条件的鸡场可对鸡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后再确定...  相似文献   

10.
以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IBV-H120浓缩毒作血凝抗原,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未免疫鸡群及自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免疫鸡群血清的HI效价。结果表明,自制IB疫苗免疫后第7天抗体水平开始上升,免疫后30天抗体水平达12Log2,抗体水平维持10Log2时间为100天左右,免疫后180天抗体水平不低于6Log2。对未免疫过IB疫苗的20个鸡群进行免疫检测发现18个鸡群为阳性,阳性率达83%。研究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检测IB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地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宝鸡市等9个市(县、区)的35个EDS-76非免疫鸡群和某大型养鸡场的14个EDS-76免疫鸡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505份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EDS-76抗体监测。首次确定陕西省确有EDS-76的发生与流行,其非免疫鸡群的阳性率为35.09%,有60%的鸡群受到感染,发病情况和病程与国内外报道的基本一致。调查结果还表明:红壳蛋鸡比白壳蛋鸡对该病更为易感,疫苗注射对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多糖对鸡群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36-4536,4566
为了验证杏鲍菇多糖对鸡群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通过检测注射免疫新城疫疫苗后鸡群的抗体水平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力,研究杏鲍菇多糖对鸡群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群在口服杏鲍菇多糖后,免疫新城疫疫苗抗体水平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力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杏鲍菇多糖具有提高鸡群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疫苗接种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取决于疫苗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这一个内在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鸡群免疫力,更有效预防、控制鸡的一些传染病,应用各种疫苗对鸡群进行免疫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所以,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近年来,一些免疫鸡群常常爆发传染病,给养鸡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我们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将引起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比较严重的家禽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类在紧急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控制、养禽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为此,本试验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对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群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鸡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体内血清的HI效价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对机体进行有效保护,而未进行免疫的鸡群体内抗体水平低下,不能对机体形成有效保护。除此之外我们对抗体产生的消长规律也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鸡群在接种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5~7周后HI抗体水平最高,但是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鸡群体内AIVH5的抗体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接种17周后鸡群体内AIVH5抗体水平很低,免疫力较低下,建议家禽每间隔4个月进行一次禽流感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是以新城疫LaSota弱毒株为载体的重组疫苗,易受免疫鸡群新城疫母源抗体的影响,免疫首先要确定免疫鸡群的新城疫母源抗体及其对疫苗的免疫影响.从而确定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首免日龄,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近几年,在石家庄部分养殖区域的免疫鸡群中H9亚型禽流感流行不断发生。因免疫程序不当、漏免、疫苗质量、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抑制病等原因常造成免疫失败,许多学者已证实AIV可引起禽的免疫抑制,进而导致鸡群的免疫失败以及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鸡群在应用冻干活苗和灭活苗免疫时出现的应激反应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鸡群的科学免疫。  相似文献   

19.
鸡群预防免疫成功与否在于鸡群的母源抗体水平、健康状况、使用疫苗的质量、接种方法、免疫时间和联合免疫的确定以及鸡群的卫生环境状况等因素。预防免疫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非典型新城疫仍对养殖业造成很大危害,发病鸡群产蛋率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鸡群开产后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三种免疫方法:饮水免疫;滴鼻、点眼免疫;喷雾免疫。本试验对免疫后的鸡群进行新城疫抗体跟踪监测,比较三种免疫途径产生的不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