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2.
[目的]科学研究与评价沮漳河流域污染物排放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沿沮漳河流向选取6个断面,于2015—2016年分别进行取样与样品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沮漳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其中下游的TN和COD_(Cr)显著高于中上游。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沮漳河主要污染物为TN,其次是TP。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沮漳河宜昌河段水质整体较好,但荆州河口断面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评价结果达到Ⅳ类,其他断面水质则符合Ⅲ类。[结论]沮漳河流域的水质呈现枯水期劣于丰水期和平水期、下游地区劣于上游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内梅罗指数法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长春市内河流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在多方案的比较论证结果下选取了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6个主要水质指标作为监测指标,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地区伊通河段的杨家崴子、靠山大桥,饮马河段的靠山南楼、刘珍屯断面处水质污染严重,且长时间伴有黑臭现象,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真实地反映长春市地区河流的水质状况。根据长春地区河流的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可以有效地、准确地运用到河流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趋凸显.为深入了解黄龙洞景区水环境问题,借助黄龙洞景区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并结合实际污染特征,选取氨氮、总氮、总磷和大肠菌群4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总氮和总磷是影响黄龙洞景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总氮污染是黄龙洞景区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2)5年间,黄龙洞景区水质从Ⅱ类向V类逐级过渡,丰水期受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3)黄龙洞景区水质的变化与上游转嫁污染、旅游规模扩大和农业面源污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安阳县环保局地表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安阳县伏恩、善应和胜利渠首3个监测断面中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4项评价因子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比较了2012、2013年3个断面各单项因子的变化特点及综合污染指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安阳县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污染较严重,而氨氮的污染程度较轻。在3个断面中,水质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伏恩断面(0.40)>胜利渠首(0.36)>善应断面(0.10)。与2012年相比,2013年伏恩和胜利渠首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而善应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有小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6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在MATLAB平台中对大伙房水库7个主要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入库河流中,浑河和苏子河水质级别为Ⅲ级,污染较严重,主要为氮素污染,社河断面水质虽为Ⅱ级,但有接近Ⅲ级的风险。库区内各断面及出库口水质均为Ⅱ级,总体水质较好,但总氮含量仍偏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泽湖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为期近1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湖区9个监测断面的6个主要影响因子,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得出水质级别和健康度。结果表明:9个断面中水质为Ⅴ类的所占比例较大,均值健康度也均在0.55以下;丰水期健康度比枯水期、平水期更低;评价指标中超标较为严重的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尤其是总磷;总体反映出洪泽湖水质状况差,富营养化严重。这对掌握洪泽湖水质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护周边区域环境和管理与恢复湖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丰水期为81.25%、62.5%、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枯水期水质略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NH_3-N、TP、COD、pH、DO、浊度、电导率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磷为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9.
沱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及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沱江水质状况,探明沱江主要污染物,对沱江水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预测。使用沱江31个监测断面2018年1月—2019年10的逐月水质数据,通过筛选优化评价因子,对各断面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沱江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构建了BP神经网络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沱江有9个断面水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其余22个断面水质均为Ⅴ类水且在沱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均有分布。TN浓度在所有监测断面中均超过了Ⅳ类水质标准,其中27个断面的TN浓度超过了Ⅴ类水质标准。使用上游断面水质数据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下游断面的TN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041%。研究表明,沱江受TN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同时根据构建沱江其他断面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沱江TN浓度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明江河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明江河4个监测断面为例,对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pH值、总大肠菌群数5个水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的主成分占有率较小,说明该河流的水质受工业污染较少;1号监测点在调查期均为综合污染最严重区域,说明上游断面在全年的采样调查期应加以重视。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有效地为评价明江河水环境状况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