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松枯梢病病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范围广,危害重,严重威胁林业生产及生态安全.该病病原菌组成多样,存在基因型的分化.该文对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多样性、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藉以为我国松枯梢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韦氏小毛盘菌Lachnellula willkommii(Hartig)Dennis在长白落叶松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是由杨疡壳孢菌(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引起的。据1981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调查,确认该病原菌能引起五十多种杨树的枝干部溃疡,严重者可使树木致死。在欧洲称该病为杨树的最凶恶的敌人之一,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为了给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材料和方法在生长特性试验中,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的试验,采用麦芽糖洋菜培  相似文献   

4.
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云南河口地区发生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  相似文献   

5.
桑树轮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8月,通过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分离、田间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桑膝节霉,并对此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酸碱度、碳源、氮源、光照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理查培养基,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是7.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菌丝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和10 min。对该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云南首次报道,对桑树轮纹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双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果实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出合适的杀菌剂,对广西隆安县境内双季板栗现有林分开展采前果实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果,将病害部位进行培养、分离纯化、致病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等研究.确认广西隆安县双季板栗采前果实病害病原菌为尖孢镰...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孔雀斑病是我省新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1977年以来,对此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大面积综合治防,抗病品种集团选择品比等进行了试验.根据研究结果,现提出病害发生的几点概念,以期丰富林木病害流行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孔雀斑病是我省近年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1977—80年际,对此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大面积综合防治、抗病品种集团评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此病大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松针红斑病属世界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原菌侵染危害樟子松、红松等多种松树,是一种严重危害针叶的病害.松红斑病可导致松针大量脱落、生长放缓、木材生长量下降,甚至死亡.综述了松针红斑病的分类研究进展、生物学特性、产生的毒素,包括分子生物学在分类及病害鉴定方面的应用,并就其控制措施做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在西双版纳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一种澳洲坚果果褐斑病。该病为害坚果果皮,目前尚为零星发生。笔者对病害和病原菌作初步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观察、记录在自然状态下感病和室内人工针刺接种感病的坚果病状。病原菌分离鉴定:切?..  相似文献   

11.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发病情况及抗病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我国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1955年发现此病后,到目前已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分布广泛,蔓延迅速。我省尚无资料报道。我们曾于1979—1984年对该病在山西省的分布危害情况、发病规律、病菌特性、抗病品种的筛选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着重阐述该病在我省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原菌形态特点、发病与杨树品种间的关系,以期为我省林木病害综合防治和林业经营布局提供依据。一、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在我省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近年来在我省运城、晋中地区和五台山林区都先后发现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晋中、  相似文献   

12.
油茶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油茶叶枯病已从油茶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为给此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分离纯化了油茶叶枯病原菌,并对影响其生长的温度、酸碱度、光照和培养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1℃之间均能生长,其中27℃的温度为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病原菌在pH值为4~9之间均可以生长,当pH值为6时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最适合该病菌的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其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13.
油茶软腐病又叫落叶病,是油茶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五十年代末期就发现此病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病原菌和病害侵染循环均不清楚。自1976年开始,我们对该病的病原菌、侵染循环、流行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孔雀斑病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油橄榄从国外引种栽培后,1974年初次发现油橄榄孔雀斑病(Spilocaeaoleaginea (cast.)Hugh.),至今在橄榄园内普遍发生。为此,1977—80年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探索的同时,对病害初次侵染、侵染途径、潜育天数,传播方式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图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松树枯梢病发生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我国南方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树种的重要病害。文章综述了松树枯梢病的发生规律研究的进展情况,着重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的感病性以及环境等与病害发生规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一些推广新品种如小黑杨、小×黑、加×青等常发生一种新病害 ,发病盛期感病株率高达 1 0 0 % ,一般在 80 %~ 1 0 0 %之间。经鉴定 ,该病的病原菌原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枝孢属(Cladosporium) ,菌种名称待定。目前国内外有关枝孢属引起林木病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森林病害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周而勋等,《植物病理学报》,1996,3263~268)杉木落针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边银丙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5426~430)南京地区不同松...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秦皇岛市发生的八仙花炭疽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35℃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最适pH值是6~7,产孢最适pH值是4;光暗交替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碳源以葡萄糖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蔗糖和麦芽糖最好;氮源以KNO3对菌落发育最好,产孢以蛋白胨和甘氨酸最好。  相似文献   

19.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重要病害之一,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1年确定病原菌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菌孢菌(Agricodochium came-lliae Lin.Wei.et Fan.)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原菌传布侵染体。为了给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1976-1977年间已证明它不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所引起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cria dothidea;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gregaria.为了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就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