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常规的水稻栽培需先整理好秧田,育好秧苗才能移栽至大田。为了育出壮秧,现多采用两段育秧技术。两段育秧技术之所以能育出壮秧,其关键之处不外乎是将过密的小秧均匀地分栽于二次秧田中,使之能充分均匀地获得生长所需养分、光照和通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澳青占在早、晚两季进行旱育稀植、软盘旱育抛栽、软盘湿育抛栽、旱育抛栽和常规湿润育秧栽培的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节省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优势,其秧苗素质较好,成秧率高,本田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和穗粒数,千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表明,选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配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提早烤田控苗,可进一步发挥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的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探索适宜的水稻钵盘育秧栽培技术模式,设计了水稻钵盘育秧抛秧、丢秧、人工栽秧3种栽培模式与水稻湿润育秧人工栽秧(对照)共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钵盘育秧栽培模式与湿润育秧人工栽秧比较,水稻生长性状有所增加,其中,分蘖率增加239~321个百分点,株高增加3.8~4.2 cm,穗实粒数增加10.4~22.9粒,结实率增加2.9~4.5个百分点,其余性状总体差异不明显;钵盘育秧丢秧和人工栽秧处理比湿润育秧亩产量分别增加24.1 kg和41.6 kg,增幅分别为3.2%和5.5%;钵盘育秧处理比对照纯收入增加192.4~305.1元/亩。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水稻钵盘育秧适宜选择丢秧和抛秧栽培模式,其次是人工栽秧模式。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技术促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采取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水稻抛秧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按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抛秧可分为塑盘育秧抛栽、纸筒育秧抛栽、无盘旱  相似文献   

5.
水稻轻型栽培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东港市水稻栽培面积较大,部分农民进行水稻旱育秧。旱育秧是在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旱管理,整个育秧过程中只维持土壤湿润而不保持水层的育种方式。是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旱育的秧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秧苗素质好,耐旱耐寒,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适栽期长。  相似文献   

7.
对水稻直播栽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直播栽培的利弊,从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短缺、效益等方面对水稻直播与集中育秧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水稻直播存在的理由及集中育秧的运作模式,简要介绍了水稻直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抛秧栽培由于省去了水稻传统手工栽插环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经实践证明,水稻抛秧栽培可节省秧母田50%~80%,省工25%以上,增产10%以上,而水稻旱育抛秧更兼有育秧方法简单、育后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抗性强、抛栽后立苗发根迅速、分蘖早、产量高等优点,对水稻高产更加有利。经多年试验示范,旱育抛秧水稻平均亩产可达650kg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至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2.
本站为了探索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达到低耗高产目的,设计了育秧方式,不同基本苗,全层施肥,化学除草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软盘育秧,适龄秧苗大田抛栽,能促进中稻生长,无返青期,生长快,发苗早,有效穗多,以多穗争粒重获高产。  相似文献   

13.
对探讨水稻新栽培方式,研究了半旱式直播栽培的技术,优势及其机理。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尽管直播栽培较育秧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具有省工,省力,省本,节水,抗病等优势。提出提高水稻直播栽培单产的关键在于从前作做起,保证有足够的生育期,以提高同化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水稻优质高效高产栽培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栽培学的重要任务是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而育秧方式和技术也必须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手栽秧、机插秧、抛秧等不同移栽方式应具有不同的育秧方式和壮苗标准,所以说好秧是好稻的基础。着重介绍一些近年研究、目前正在成功推广的、符合水稻栽培发展趋势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根据是否耕翻可分为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根据是否灌水可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直播栽培省去常规栽培育秧、拔秧和栽秧作业,在翻耕整地耙平或免耕的大田里直接播种,主要以水直播为主,可实行人工撒播和机械直播,具有省工、节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其关键栽培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栽培方式与品种(组合)及施肥方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宜采用平衡施肥方式,湿润育秧宜采用早追重追分蘖肥的施肥方式。晚造塑盘湿润育秧则比塑盘旱育秧好,其秧苗生长好,秧盘空穴率低3.0%(绝对值),产量高1.40%。  相似文献   

18.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水稻直播栽培、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育苗移栽、机械插秧、抛秧、大垄双行栽培和乳苗抛栽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方式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水稻直播,育秧移栽和抛秧栽培的历史和研究进展,对这些栽培方式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只有在生产中运用配套的栽培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的经济、地理、气候条件,才有町能减少这些限制因素,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实现水稻产量的栽培方式通常主要有主攻群体分蘖取胜的“栽密长密”模式和主攻个体大穗取胜的“栽稀长密”模式。正如俗话所说,“种不下十斗打不下十担”、“稠的好看稀的吃饭”、“稀三担稠六箩敲敲打打一样多”,表明主攻单位面积成穗数或穗粒数,都能获得高产。我们大胆设计出新的育秧模式,即模板打洞,快速育秧,结合格点划行,单株稀插,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并早期为培育大穗创造了条件。此模式以任何水稻品种(品系或播种材料)的种子,采取精准单粒稀播,优化单株秧苗生长发育条件,加快了秧苗生育进程的早育带蘖秧技术,为秧田期保穗打下基础,在栽培前期创造、了增加穗粒的条件,成功探索出水稻“保穗增粒”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