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西兰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新西兰火灾季节延长且火灾频发。探究新西兰火险等级体系的火天气指数和火行为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历史、当前和未来的火险。文中对新西兰火险等级、火行为分析模型以及用于监测当前火险的火天气系统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相关火行为模拟研究是上述3种管理工具的研发基础,并且可以确保火险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同植被的火行为是林火管理系统的重要输入因子,当前的天气、火行为和火险由新西兰国家乡村消防局进行每日更新并通过网络发布给全国的防火机构和公众,用于中、短期防火管理计划的实施。这些火行为模型已经成为新西兰很多火管理决策支持工具的基础。新西兰气象局把火天气指标系统和他们的预测模型结合起来,产生每小时的预测图用于短期计划和应急管理。借鉴新西兰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可以为我国构建完备的国家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提供技术参考,而且探讨世界各国火险等级体系和火险模型可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森林火险信息平台共享,提高预测和应对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森林火灾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一。林火研究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植被特点(尤其是大面积人工林,如桉树林等)、火灾风险评估和火前预防、火后恢复以及林火监测的现实需求等。文中从澳大利亚桉树林的火灾发生机制、林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林火时空格局、火管理和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综述了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桉树林火灾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桉树林火灾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可燃物管理、林火监测与预警技术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中高能量火的爆发伴随着突发性、随机性和不可抗拒性,会给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并对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飞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能量林火行为,飞火的产生往往是林火行为愈演愈烈的唯一警告。文中结合国内外森林飞火行为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飞火的产生原因,并从飞火不同燃烧阶段以及不同火源引燃机理等方面总结飞火行为研究进展,分析飞火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减少森林火灾扑救伤亡和进一步开展飞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森林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火影响评估一个区域的森林火灾风险是有效开展林火管理的基础。[方法 ]利用森林燃烧概率模拟软件(Burn-P3)模拟了北京九龙山林场的燃烧概率、潜在火强度、蔓延速度及火发生类型。根据林场内各林班的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和保护等级确定火影响,并考虑火对周围城镇和水源的潜在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林分尺度上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燃烧概率为0.035 1,燃烧概率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10.3%和6.0%。火烧以地表火和间歇性树冠火为主,平均火强度及蔓延速度分别为2 140.9 kW·m~(-2)和3.7 m·min~(-1)。火行为指数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17.8%和14.0%。[结论 ]研究区森林生态价值和火对环境的影响较高。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火灾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占31.8%。西部、北部及南部的落叶松林和混交林的火灾风险较高,未来需要加强针对性的林火管理。  相似文献   

5.
林火动态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积极的森林防火政策导致了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火周期延长,并影响到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火周期的延长会引起森林可燃物载量增加,并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改变。森林火周期延长还会引起大兴安岭地区云杉林的分布范围增大。植被的变化又对林火动态有反作用。为适应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的变化,我国东北林区森林防火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采用林火管理思想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行为与特殊火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蔓延形式。目前火蔓延模型主要关注于森林地表火的蔓延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火行为, 如树冠火、火旋风、飞火等研究极为薄弱, 而这些火行为在特大森林火灾的蔓延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加速火蔓延, 并对扑火人员造成生命危险。我国森林大多集中在山区, 火灾一旦发生, 由于复杂的地形、不均匀的可燃物分布、多变的局地风和林火的相互作用, 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文中对森林火灾中的火行为和特殊火行为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处置救援困难,是地中海沿岸国家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地中海沿岸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较为频繁,但由于积极应对,火灾实际造成的危害较小的主要国家,文中从火灾状况、火管理机构、防火措施以及民防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林火管理措施与经验,以期为我国林火研究、林火管理和防火灭火实践,特别是灾前积极预防、灾中安全扑救及灾后生态恢复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会破坏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林火扑救研究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林火行为研究一直是林火研究领域的重点。文中针对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3种类型,从火行为和扑救技术2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通过研究林火发生与蔓延机理,建立基于燃烧物理机制的火增长模型,是发展林火扑救技术的科学基础。林火行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探究自然条件下的地下火蔓延机制,发展地下火探测技术;完善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的物理模型,确定地表火向树冠火转换的临界条件;提升火行为预报能力和开发扑救装备,增强扑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干扰因子, 在促进森林发育、维持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景观多样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森林中的多种干扰间有关联性, 火灾、虫害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文中综述了火干扰与森林病虫害的相互影响。火灾会引起森林组成和景观的变化, 进而影响森林病虫的生存与发生条件。病虫害通过改变可燃物特性及其分布, 影响火烧频度和强度。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更注重火与病虫害之间的量化关系, 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科学的林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林火生态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林火生态的发展历史,从火历史、火生态模型、火状况与生态系统特性、生态过程及景观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林火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实践,指出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火干扰后的森林群落动态进行研究是当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气候变化直接作用于森林可燃物和林火环境,从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而在森林火灾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气体和颗粒物质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初步阐述了火干扰使可燃物燃烧所释放的物质对大气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并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进行火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火是多数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影响景观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燃烧概率(BP)模型可以模拟景观尺度上的火发生和蔓延过程,描述一个区域空间上的火发生概率和潜在的火行为特征。该模型已经成为林火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可为林火管理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作为森林管理和林火扑救的一个科学工具,BP模型在林火扑救资源配置、管理策略制定、火灾风险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综述了BP模型在风险分析、可燃物管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BP模型模拟技术解决林火管理中的问题,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林火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林火管理降低景观尺度上的火灾风险,提高林火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刍议科学野外用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用火阶段,防火阶段,林火管理阶段和林火生态系统管理阶段的野外用火、森林火灾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宣传科学地、安全地和谨慎地野外用火的意义,阐明了包括不要在四、五级高火险天气里野外用火,不要在高火险时段里野外用火,“六好,八不烧”等科学地、安全地、谨慎地野外用火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分布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地区。森林火灾对森林和人类都构成严重危害,它是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干扰因子中最重要的。文章研究主要利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7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为基础,依据树轮火疤,通过交叉定年重建了该地区164a的火灾历史,并用火历史分析软件FHX2得出韩家园兴安落叶松的火灾间隔期为22.2a,火灾轮回期为42.6a。林火主要以早材火为主,占该地区火灾总数的70.0%,晚材火和休眠火所占比例为30.0%。进而对韩家园地区林火发生的气候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与火灾发生当年的叠加点事件分析(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SEA)达到在95%的显著水平,即在太平洋年际涛动(PDO)呈负相位时,火灾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5.
林火管理对火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子之一。火动态研究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总结了当前全球各种植被类型的火动态,分析了不同林火管理政策对林火动态的影响,根据当前火动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提出了综合林火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6.
提出实现森林火灾减灾效益最大 ,必须在火生态评估的基础上区分两类性质不同的火。定义了林火风险价值、风险度、风险成本 ,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和关系式。此系统具体数值的确定 ,可为防火资源的优化配置 ,火灾损失的预估及扑火力量的确定 ,扑火方案制定提供经济上的判据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频发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损失和其他方面的损失。而我国在森林火行为预测预报研究方面水平较低,还无法准确地对火灾进行预测。加拿大森林火行为预测系统(FBP系统)可以利用森林可燃物类型、气象条件、地形地势及火行为特征等因子准确有效地对森林火行为进行预测预报,对林火管理人员制定灭火计划和组织火灾扑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FBP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系统内部参数和预测预报所需的相关数据,概述了该系统在加拿大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我国建立森林火灾预报、火行为预测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全球极端气候变化显著,高温干旱天气增加,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影响生态环境稳定。林火及火后产物作为外源刺激会促进或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不同萌发状态影响火后生境质量恢复。文中梳理森林火灾产物与种子萌发实验研究,阐述林火产物组成及物化作用,分析热激、烟熏和火烧灰刺激下不同科属种子发芽率的变化,探究森林火灾产物对植物种子萌发机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总结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响应状态,以期为制定森林火后生境恢复及树种更新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森林火灾分类,早在19世纪初开始有人研究,为各国森林防火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森林火灾种类,它是林火行为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与其它火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森林火灾分类,有利于林火行为学发展,是林火管理理论的科学根据。与此同时,研究森林火灾分类,有利于森林防火、用火灭火和林火指挥。本文主要依据各种森林火灾林火行为特点,研究和建立森林火灾分类系统,使其更有利于现代化林火管理,这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本文中提出森林火灾分类系统,是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并按照各类森  相似文献   

20.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研究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为林火管理提供火灾预测预警信息,使林火管理具有针对性,达到减灾的目的,对林火预防工作和生态系统平衡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我国全国各地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法对全国森林火灾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受灾区域划分等级,进而对全国森林火险区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总数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我国森林火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湖南省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最高,黑龙江省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多,火场面积和受害林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各省市区按受灾强度划分为10类。第1类地区受灾最轻,第10类地区受灾最严重。天津、宁夏、北京市等省市区为第1类,黑龙江省为第10类。人类频繁活动和气候影响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把握森林火灾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加大林火管理宣传力度和森林火灾监测,同时准确掌握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森林防火和森林火险预测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