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7,(24):46-55
以酸性脱脂牛奶培养基为限制性培养基,结合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供试菌株种属;通过室温18℃下固体发酵豆粕试验,探索供试菌株降解大分子抗营养因子、提高酸溶蛋白相对含量的可行性,并以酸溶蛋白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玉米粉含量、硫酸铵含量、菌株接种量4个因素,优化固体发酵豆粕的条件。试验共获得133株初筛菌株,以其中透明圈直径2.00 cm的菌株SD47、SD48、SD56和SD62进行复筛,筛选出SD48菌株,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75.40 U/ml。SD48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D48菌株固体发酵豆粕30 d时,发酵豆粕色泽金黄,具有浓郁酸香味,无结块现象;发酵豆粕p H值降低,酸溶蛋白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高,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接近完全降解。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玉米粉含量10.0%、硫酸铵含量6.0%、菌株接种量8.0%、发酵时间30 d。与基础发酵条件下发酵30 d的结果相比,在最优条件下,酸溶蛋白相对含量提高了127.6%,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85.8%。SD48菌株耐受酸性环境,可在胞外产生蛋白酶,极大地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是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豆粕用菌株。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拟在大豆分离蛋白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生长良好、对大豆蛋白水解能力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F01。本文研究了KF01对豆粕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固态豆粕物料初始含水量49%、KF01菌种接种量10%、料层厚度20cm、发酵时间48h、翻料次数4次的条件下,酸溶蛋白含量由3.5%提高到8%以上。该菌株可以用于豆粕原料蛋白的发酵生产富含小肽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发酵豆粕蛋白含量作为指标,从5株真菌中筛选出一株有较强分解能力,能显著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黑曲霉菌株。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其发酵豆粕的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起始温度和发酵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0.5%、料水比1:1、发酵时间3d、温度35℃、发酵量20g(直径7cm×高8cm罐头瓶中)。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从发酵前43.5%提高到60.13%,增加了38.23%(P<0.01)。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5.76%。同时经黑曲霉发酵后豆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也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发酵前后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1720TIU/mg下降到480TIU/mg;植酸含量从9.513mg/g下降到0.535mg/g;脲酶活性由0.136到完全被分解;大豆凝血素(效价)由10240下降到80。  相似文献   

5.
林捷  郑佳  王风青  刘军  舒林  李丽 《中国饲料》2024,(9):118-124
丢糟和底锅水作为白酒酿造的副产物产量巨大,利用丢糟和底锅水生产发酵饲料能有效提高其资源的二次利用率。本研究以白酒酿造副产物为主要原料,辅助添加棉籽粕、豆粕和麸皮,共同生产发酵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以酸溶蛋白/粗蛋白质(ASP/CP)为指标,探究原料组合、蛋白酶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丢糟和底锅水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粕、豆粕和麸皮,生产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丢糟添加量37%(m/m),棉籽粕26%(m/m),豆粕22%(m/m),麸皮15%(m/m),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m/m),菌液接种量2.5%(V/m),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 d。与优化前相比,ASP/CP提高了125.46%。本研究为白酒酿造副产物的综合再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且改善了丢糟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提高了发酵饲料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周期等因素为研究对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从而提高豆腐渣的粗蛋白含量,改善其适口性,并可用来替代饲料中的豆粕。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14%,料水比1∶2.5,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72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40.43%,比发酵前提高64.35%。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优化,逐级递进法,对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以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其对发酵产物酸溶蛋白和总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固体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菌种比2:1(蜡样芽孢杆菌菌液:粪肠球菌菌液=2:1)、发酵初始含水量45%,发酵时间54 h、好氧与厌氧时间比2:1,在此发酵条件下酸溶蛋白达到14.95%、总有机酸2.47%、抗原蛋白降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酵母菌发酵杂粕生产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由豆粕、玉米脐子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杂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发酵周期、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氮源添加量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6%,料水比1:1.4,氮源添加量3.5%(1.5%尿素+2.0%硫酸铵),温度30℃,发酵周期24h,此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质含量57.76%,比发酵前提高了48.33%。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菌糟、豆粕、玉米渣、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将其充分混合后,采用里氏木霉RutC-30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水比(m/v)、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获得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1.5,接种量7%,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发酵后饲料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最初的16.61%增加至23.24%,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由最初的7.13%降至6.41%。  相似文献   

11.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验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影响蛋白酶产率的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变温发酵温度转变的最佳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蛋白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豆粕发酵时蛋白酶产生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基质层厚度1.75 cm、含水量44%及发酵时间44 h,此条件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可达907.94 IU/g。由此确定变温发酵在44 h后提高发酵温度至40℃,再继续发酵28 h,对比变温发酵与恒温发酵样品中蛋白含量与酸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但可以产生更多的低分子肽类物质,发酵72 h后其酸溶蛋白含量可达19.75%,其含量比恒温发酵提高6.45%。  相似文献   

13.
首先在实验室分离得到米曲霉菌(M16),然后试验采用米曲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混合发酵豆粕,分别研究在不同水分、不同菌种接种量的条件下对发酵豆粕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45%,米曲霉、酿酒酵母接种量分别为0.5%、4%,同时添加0.1%酶制剂的条件下,发酵豆粕粗蛋白提高了21.27%、酸溶蛋白提高了695.97%。  相似文献   

14.
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酶解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酶协同处理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5%、加酶量450 U/g、料水比1∶1.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小肽含量从11.40 mg/g提高到199.65 mg/g,粗蛋白质含量从47.62%提高到56.72%。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通过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的配合发酵筛选出三种菌的最佳比例以达到最好的发酵豆粕制作效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按正交L_(16)(4~3)设计试验发酵豆粕,通过前期探索试验得出适宜的发酵参数为:温度28℃、水分35.3%、厌氧条件、时间2 d。通过测定发酵后豆粕的p H值、酸溶蛋白的量、蛋白酶酶活,从中选出最优组合及其最佳比例。发酵后结果表明,当3种菌的添加量为乳酸杆菌44×10~9U/kg、酵母菌80×10~9U/kg、枯草芽孢杆菌260×10~9U/kg时,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蛋白酶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16.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氨基酸态氮生成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豆粕原料经米曲霉固态发酵制曲后,所得曲料加水酶解制备活性小分子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豆粕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筛选,豆粕固态发酵制曲后,曲料底物浓度2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2小时,酶解液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最优。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后,粉样粗蛋白含量52.83%,小分子肽(酸溶蛋白)含量36.16%,氨基酸态氮6.32%,猪仿生蛋白消化率82.26%,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为豆粕蛋白的深度开发利用及替代饲料中动物蛋白源选择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里氏木霉、乳酸杆菌及白腐为菌种固态发酵降解豆粕为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试验法筛选降解豆粕的较佳菌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是否密封、菌液配比.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水溶性蛋白的含量;三氯乙酸沉淀法(TCA法)测定多肽的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较vb发酵条件为:菌体的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6:2:1:1;菌液接种量18mL;培养基中固液比为1:1.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d;有氧环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豆粕为主要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再以接种量、瓶装量、发酵周期和发酵温度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得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45%豆粕,35%玉米粉,10%葡萄糖和10%麸皮;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例1∶2,接种量13%,瓶装量75 g/250 mL,发酵周期48 h和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发酵泌乳母猪全价料,根据发酵前后饲料的pH值、活菌数、粗蛋白、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母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混菌发酵组合,并从混菌比例、水分、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关键因素研究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结果发现: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为BLCC2-0015,在发酵48 h时,pH值达到4.12,活菌数为60×10~8CFU/g,总酸含量高达22.56 mg/g;酵母菌为BLCC4-0021,在发酵48 h时活菌数为44.50×10~8CFU/g,粗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40.69%;两者复配发酵最佳工艺为接种比例为BLCC2-0015:BLCC4-0021=1.5%∶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乳酸杆菌活菌数为74.53×10~8CFU/g,酵母菌活菌数为12.04×10~8cfu/g,总酸含量为18.65 mg/g,酸溶蛋白含量为17.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