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是导致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并引起血液原虫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马属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概述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由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等特点,一般每年的1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但是到5、6月则很少见到该病的发生。易感动物是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患病的马属动物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迅速消瘦、持续高热(可达42℃)、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心肺功能障碍等。处于患病后期的马属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体力不支,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会持续出血,并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2.
马梨形虫病是马梨形虫(亦称驽巴贝斯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马梨形虫病在我县近年呈散发性流行,在该病的治疗中,笔者在抗原虫的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焦虫病是通过蜱来传播的马属动物的原虫病。病原体属于巴贝斯焦虫科贝斯属的马巴斯焦虫(又名纳塔焦虫)或驽巴贝斯焦虫又名马焦虫)。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贫血、黄疸、溢血和呼吸困难等。马、驴、骡均可感染,夏秋季流行。对养马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4.
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针对马驽巴贝斯虫病的ddPCR检测技术.利用马驽巴贝斯虫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测试了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及灵敏性,对30份可疑样品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鉴定、识别血红扇头蜱及草原革蜱的形态结构,探究来源于内地(广州某地区)的血红扇头蜱及新疆境内广泛分布的草原革蜱携带同一种病原驽巴贝斯虫的情况,试验对血红扇头蜱及草原革蜱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并参考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提取该种蜱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血红扇头蜱和草原革蜱分别在其孔区、齿式、气门板及基节外距等部位具有超微结构差异,可分别作为其同种蜱的鉴别要点。经PCR成功扩增出了血红扇头蜱和草原革蜱所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阳性条带大小为452 bp,来源于广州某地区的血红扇头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8.16%(12/147),来源于本地的草原革蜱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3.84%(6/156)。  相似文献   

6.
马类巴贝斯虫病主要侵害马、骡、驴。病原是由驽巴贝氏虫(旧名马焦虫)和马巴贝氏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黄疸、贫血、出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及新疆境内广泛分布的草原革蜱携带同一种病原-驽巴贝斯虫的情况。本试验借助光学、电子显微镜进行鉴定了采自于不同植被(包括内蒙古、新疆两地)的草原革蜱;并参考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提取该种蜱携带的马驽巴贝斯虫病原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来自内蒙古(N=147)、新疆(N=200)两地的草原革蜱在假头基部、多孔区、齿式、气门板等超微结构形态方面基本相似。经PCR成功扩增出了草原革蜱所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阳性条带452 bp;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8.16%(12/147),来源于新疆和静县平原的草原革蜱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3.50%(27/200)。这些参数可为草原牧区优势分布蜱虫-草原革蜱所传播家畜血液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9.
<正>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是马梨形虫病的主要病原。据报道马泰勒虫病比驽巴贝斯虫病有更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1]。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隶属于泰勒科(Theileriidae Levine)泰勒属(Theileria),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体内,临床以稽留热、贫血、黄疸等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452 bp核苷酸片段,建立了检测驽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出0.01 fg/μL驽巴贝斯虫DNA模板。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6个巴贝斯虫株中,仅驽巴贝斯虫株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马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莫氏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测得驽巴贝斯虫病的阳性率为26.67%(12/45),与显微镜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方法可显著提高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清水县山门镇地处清水县东南部,每年春季大面积流行马属动物焦虫病(即马驽巴贝斯虫病),这种寄生虫在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引起了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呼吸困难急性症状。4~7岁的马多发。幼畜及老龄马少见。此病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大面积流行及死亡,给农户带来重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该病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原革蜱各发育阶段对驽巴贝斯虫传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实验室培育好的“清洁”草原革蜱成,释放到驽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的驴体上,使其自行叮咬吸血,俊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约90%的温箱中产卵孵化,而后用次代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蜱,分别叮咬除脾或非除脾健康易感驴。试验结果表明,草原革蜱在成虫阶段被驽巴贝斯虫感染,并经卵传递。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具有传播该种病的能力。另外,还发现在草原革蜱卵内发育的驽巴贝斯虫,对易感宿主动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3.
<正>马驽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马驽巴贝斯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也称马焦虫病、梨形虫病,主要症状是高热、贫血、黄疸。现将本人经历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2015年04月30日,普兰店市城子坦办事处金厂村农户王某致电,家养5匹马,出现发热、不爱吃食、流汗的感冒症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疆优势分布的2种硬蜱所携带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病原的情况。对采集于昭苏、和静2个采样点的硬蜱样品(n=188)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的同时,以马泰勒虫18S rRNA、马驽巴贝斯虫Bc48和饶氏立克次体16S rRNA为靶标,应用PCR进行检测,并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在188只蜱虫中,93只(昭苏县)为边缘革蜱,95只(和静县)为森林革蜱;在2种硬蜱中,马驽巴贝斯虫的PCR阳性率分别为昭苏县30.1%(28/93)、和静县6.3%(6/95);饶氏立克次体的检出率分别为昭苏县6.5%(6/93)、和静县36.8%(35/95)。试验鉴定归类了昭苏县与和静县采样点的优势种硬蜱,并发现两地的2种硬蜱均可携带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本试验为革蜱携带病原相关研究以及蜱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东南地区马类家畜驽巴贝斯虫病病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60年代以来,甘肃省东南地区马类家畜中间断流行驽巴贝斯虫病。1996年春季呈暴发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到1996年6月才被确诊,并得到迅速有效地控制。结合一年多的实践,对该病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驽巴贝斯虫病及传播媒介蜱1.1调查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4):131-132
<正>马梨形虫病又称马焦虫病,是媒介蜱传播的一种马属动物血液原虫病,病原包括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Babesia equi)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疽,肝肿大、水肿、溶血,血红蛋白尿,严重时导致死亡。该病严重影响世界各地的养马业和相关马术比赛,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马梨形虫病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伊朗、委内瑞拉、土耳其、以色列、意大  相似文献   

17.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原称焦虫)引起,经蜱传播,寄生于犬血液红细胞内的寄生虫病.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1 流行病学巴贝斯虫是通过中间宿主蜱感染的.蜱叮咬患巴贝斯虫的病犬,巴贝斯虫就随血液红细胞进入蜱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内虫体从红细胞内逸出,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形成很多细长虫体,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发育.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38-002  相似文献   

18.
焦虫病是一种传播病,但不同于某些传染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蜱作为传播媒介才能使病原感染动物。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地区性的,因而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巴贝斯焦虫病和泰勒焦虫病是分别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虫体寄生在马的红细胞内,泰勒科、  相似文献   

19.
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属(Babesia)的多种寄生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我国已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有3个种: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和卵形巴贝斯虫(B.ovata)。前2个种流行广泛,传播媒介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危害较大;后1个种只在河南局部地区发现,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20.
马梨形虫病是由马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尤其在新疆发病率更高,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对区域性马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为了解2018年新疆昭苏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昭苏县18个乡镇的马全血及血清各858份,采用PCR和间接ELISA分别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的18个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2.12%、13.87%和2.80%;间接ELISA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0%、10.14%和2.56%;不同年龄阶段筛查结果显示,在6岁以下的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并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阶段马匹的马梨形虫感染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次获得的昭苏县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一线数据,可为当地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