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明  白明义  魏毓棠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124-127,135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紫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内源IAA、GA、ZR含量在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保持系和两种不育系都表现出显著性变化,改良萝卜不育系和ogura不育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在植物发育的各个时期也存在差异.苗期ZR含量主要集中于根部,保持系根部ZR含量最高;幼根保持系IAA含量显著高于不育系,幼苗期叶片IAA含量相差不大;不育系与保持系苗期不同器官GA含量分布不均衡.在花期叶片激素含量在保持系和不育系之间变化较大,蕾期不育系的IAA、GA和ZR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尤其是从小蕾期到大蕾期阶段,ogura不育系、改良萝卜不育系的IAA、GA和ZR含量都极显著低于保持系.IAA、GA和ZR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物质,可调节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其亏缺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从而引起败育.  相似文献   

2.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异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萝卜细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BC7-19及其保持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s),玉米素前体(iPAs)及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所作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的IAA含量明显高于保持系,而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的GA含量却大大低于其保持系,其余3种激素:ZRs,iPAs及ABA的含量,在叶片中不育系低于保持系,而在花蕾中则不育系高于保持系,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但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波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花蕾中IAA、GAs、ABA和iPAs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和花蕾中GAs含量均先降后升,但不育系的含量比保持系的高。(2)不育系叶片中IAA含量先升后降,而保持系的与此相反,且前者的含量在大多数时期高于后者;不育系花蕾中的IAA先降后升,而保持系的却一直降低,且前者的含量高于后者。(3)两系叶片和花蕾中AB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以不育系为高。(4)iPAs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始终低于检测范围。提示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IAA、GAs和ABA含量变化出现了异常,且明显高于保持系,这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研究了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451A及保持系451B分蘖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育系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期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异常,不育系水稻SOD活性高于保持系,不育系水稻CAT活性低于保持系,导致不育系水稻MDA含量较高,这可能引起了水稻能量、物质代谢异常,膜脂过氧化逐渐积累,从而造成了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 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 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3个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期不育系中的SOD、CAT活性以及MDA、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POD活性在花芽期显著低于保持系,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9A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花蕾期和成花期均低于保持系9B.花器官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9A的IA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PA含量为逐渐升高趋势,不育系各激素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IAA/ABA、IAA/GA3、IAA/iPA、ABA/GA3的比值与保持系存在差异.由此推断,花器官发育生理特性的异常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有关,花蕾期可能是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异常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北A’及其保持系‘北B’、恢复系‘B162’和杂种F1为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分析了各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内源IAA、ABA、ZRS和GA3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北A’花蕾中IAA和ABA的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而ZRS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可育材料;GA3的含量在造孢细胞期至四分小孢子期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四分小孢子期显著低于可育材料.不育系花蕾中IAA/ZRS、ABA/ZRS以及IAA/GA3的比值均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初步认为花蕾中较高的IAA和ABA含量及较低的ZRS和GA3含量可能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表现型具明显差异的两对甜菜单胚CMS系及其O型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分析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功能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等4大类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在营养生长的糖分积累期,ABA、IAA、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差异显著,而DHZR、IPA、ZR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间均差异不显著;在开花初期的叶片,除IPA外,IAA、ABA、DHZR、ZR、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饱满花蕾的IAA、ABA、ZR、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甜菜激素变化较有规律的时期和器官依次为开花盛期的饱满花蕾、开花初期的叶片和和营养生长阶段糖分积累期的叶片。在上述3个时期, CMS系与O型系甜菜的激素含量变化较大,CMS系的IAA/ABA、ZR/ABA和GA3/ABA值分别为O型系的0.55倍、1.43倍、1.64倍;2.66倍、1.55倍、1.49倍和1.14倍、1.60倍、1.53倍。【结论】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与甜菜CMS相关密切。影响甜菜CMS的时期、器官和激素比值分别为饱满花蕾IAA/ABA的降低、ZR/ABA和GA3/ABA的提高,开花初期和糖分积累期的叶片为IAA/ABA、ZR/ABA和GA3/ABA的提高。该研究为探讨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和育性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特征,为研究羊角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羊角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和保持系PBY-1为材料,观察花蕾7个时期的发育情况及盛花期的花器官,测定盛花期花粉的生活力及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花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及脱落酸(AB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与野生型PBY-1相比,不育系只有花器官结构与其不同,花药干瘪,花粉无生活力。在羊角椒花蕾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在保护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不育系S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保持系,而CA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保持系,POD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保持系,MDA含量只有在单核时期显著高于保持系;四分体及单核时期GA3含量、IAA含量高于保持系,ZR含量始终高于保持系,减...  相似文献   

9.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保持系的可育花药;不育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低于保持系。核遗传背景差异导致3份同质异核甜椒不育系花药中同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烟草包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生长期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和激素水平差异。[方法]选取K326、K394和云烟87共3组不育系与保持系为研究材料,取苗期、团棵期、旺长后10 d、现蕾期(叶和花蕾)、中心花开放期(叶和花蕾)的功能叶片和花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各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N6-异戊烯腺嘌呤(i PAs)和反玉米素核苷(ZRs)5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结果]保持系与不育系的IAA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中均大于1,而花蕾小于1。保持系与不育系的ABA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和花蕾中均大于1。保持系与不育系的i PAs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中均小于1,花蕾中大于1。现蕾期保持系和不育系的ZRs+GA比值小于1,其他各时期规律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应用烟草的雄性不育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及其保持系75B幼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IAA、GA、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5A和75B的根、叶和花蕾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明显。在花蕾各个发育时期,75A和75B的IAA、ABA和GA含量均为先降后升,75A花蕾中IAA含量低于75B,ABA和GA的含量均高于75B;75A的ZR含量动态变化先升后降,与75B相反。在营养器官中,75A的根和叶中ZR、GA和ABA的含量高于75B(除个别时期外),IAA含量则是75A低于75B。分析认为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萝卜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3.
萝卜雄性不育系个体发育中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四个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营养生长期的叶片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药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和脂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期,雄性不育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均比其保持系酶带数目多,酶活性强,而且这种差异最早可发生在单核早期,并随着发育的进程不断加强,其保持系则相对稳定。营养生长期这两种同工酶的表现类同。至于脂酶同工酶在生殖生长期和营养生长期的表现都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白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花器官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父本转育而成的白菜不育系(04-256,04-320,04-376)及其相应的保持系(04-34,04-56,04-102)为材料,观察花蕾和花药等花器官的形态变化;同时对其开花期的花蕾、花茎、花瓣、雌蕊和叶子的ASA-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份不育材料不育度均为100%,不育系花蕾纤细、瘪,雄蕊乳白色、退化成短丝状、无花粉;(2)各器官的ASA-POD,POD,CAT,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在开花期表现基本一致,花蕾的抗氧化酶活性不育系高于保持系,而雌蕊的酶活性表现则相反,抗氧化酶活性保持系均高于不育系,且每个对应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间均达显著差异;保持系和不育系的花茎、花瓣、叶子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核背景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和87A及其保持系75B和87B在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之间平衡与不同核背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核背景的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不育系之间及保持系之间内源激素含量均有差异,除个别时期外,IAA和ZR含量为75B>75A、87A>87B、87A>75A和75B>87B;ABA和GA含量为75A>75B、87A>87B、75A>87A和75B>87B;此外IAA、ABA、ZR和GA之间的平衡也受到破坏。可见,萝卜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的含量高低受核基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茄子雄性不育系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个不同品种茄子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中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可溶性糖高于其保持系;不育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保持系淀粉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达到最高,小孢子时期又迅速下降,其后缓慢上升。此外,不育系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