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亭绿的生产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石亭绿,又称石亭茶,系炒青绿茶,以“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驰名中外。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有“三绿”之黄,滋味醇爽,香气浓郁,随着采制季节的变化,产生类似的兰花香、绿豆香、杏仁香等不同的香气,有“三香”之誉。  相似文献   

2.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247-248
福建多山,名胜古迹较多,石刻不少。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图画。石刻中,不少记叙了有关茶的人和事,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福建石刻茶文化。而泉州南安莲花峰的茶文化石刻特别值得一谈,现择要叙述如下:一、福建最早的茶文化石刻泉州的南安在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三国置东安县,晋改晋安县,隋改南安县。今为南安市。福建南部茶区的南安市,有一处叫丰州古镇的地方。丰州古镇又称周井堡,汉时属东安郡,历晋、南朝、隋唐至宋元,是南安郡治、县治所在地。丰州镇桃源村西北有一座山峰,是临城附廓的一处名胜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休闲价值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南安石亭绿茶蕴含着文化休闲价值、生态休闲价值、人文休闲价值,可以采取营造茶道文化氛围,扩大石亭绿茶生产规模,发展休闲农业,吸纳专业人才等措施进行开发,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开发其所蕴含的休闲价值,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尤 《新农村》2012,(8):46
俗话说:"香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0余种。目前,一般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点和外形差异进行分类,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等几大类。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最负盛名。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狮峰、五云山、虎跑山、龙井。茶的品质是形如雀舌,色泽翠绿,香馥浓烈,茶味鲜爽,具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是茶中极品。  相似文献   

5.
翠峰玉螺茶是杭州市农科院创制的名优绿茶,其外形卷曲似螺,色泽绿翠,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具有名优绿茶“三绿”即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叶香茶是属于高档绿茶类,为条形毛尖茶,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一芽一叶加工制作而成.而"清汤绿叶"是高档绿茶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所以在一叶香茶的制作过程中要求成品茶必须达到"三绿",即干茶青绿、茶汤碧绿、叶底嫩绿.  相似文献   

7.
高档茶即名优茶,价格持续上扬。大众消费倾向于经济实惠、具有"汤清叶绿"的绿茶,市场占有空间大,感官掌握绿茶初制工艺要领,对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绿茶初制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干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色绿、香高、味爽、形美"的名优绿茶需求量不断增长,产生了"高档茶畅销、低档茶滞销"的现象,然而,传统名优茶仅  相似文献   

9.
裸茶馥郁清明前夕,我再度托人到闽中大山腹地,寻买农家无名绿茶,结果如愿以偿,窃喜下欢呼雀跃,我的绿茶我的绿多年来闽茶的"农家绿"在"铁观音的打压下默默无闻,沐浴岚霭,饱含清露,躲在深山无  相似文献   

10.
绿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绿碎茶)进行同一窨制工艺(鲜花一窨)处理,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直径为0.75mm)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理,分别制成绿碎茉莉花茶茶成品,分析原料颗粒大小和窨制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径0.75mm的绿碎茶为原料的成品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综合指标评分最高;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以鲜花一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思义 《世界农业》1998,(10):26-27
日本人把日常生活饮用的茶分为两类,一是对鲜叶或蒸或炒,使茶叶中的氧化酶钝化作用后,制造的不发酵茶(绿茶),二是使氧化酶作用后制造的发酵茶。日本现时生产的茶多是绿茶,约占煎茶的80%。茶—不发酵茶(绿茶)—蒸制—煎茶(普通煎茶、浓煎茶)玉露末茶粗茶玉绿...  相似文献   

12.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享受佳茗     
李琼华 《农业考古》2003,(2):317-317
澜沦江畔的凤庆县 ,群山起伏 ,森林葱郁 ,云海茫茫 ,清溪潺潺 ,是盛产名茶的故乡。悉心品尝享誉世界的中国凤庆四大名茶———早春绿、太华茶、滇红特级功夫、速溶奶茶 ,那高雅茶文化给予的享受 ,其韵味儿格外地悠长……早春绿 ,绿茶家族中的极品。早春 ,茶乡凤庆细雨飒飒 ,洗透了茶树一身浓绿 ,满眼是一望无际平展展的稚嫩碧绿的小雀嘴儿 ,水淋淋、齐刷刷。制作早春绿的原料 ,是清明前用无性繁殖的特优茶种“凤庆九号”、“清水三号”茶树采摘下来的一芽一叶精制而成的 ,不说一叶千金 ,但实在是茫茫茶海中不可多求的珍品。将早春绿茶放入杯…  相似文献   

14.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入而带入的。因迁入台湾的移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因此,他们的饮茶习惯和闽南人一样,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冲泡的方法。泡饮功夫茶除了讲究用水(泉水)及茶(乌龙茶)之外,还需要一套雅致、小巧的专门茶具。台湾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饮茶习俗。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对台湾同胞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极大且持久。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7,(10)
<正>1.历史与现状"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是中国著名的茶都。杭州茶叶以绿茶为主,同时兼顾红茶,"一绿一红"相互辉映。西湖龙井茶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绿茶皇后"。历史上浙江产红茶比较罕见,但是洪坑红茶(建德)、九曲红梅(西湖区)曾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大奖。民国21年(1932)《农声》第154、155期合刊载林家齐《我国茶业问题》中记述:产于杭州、湖州、金华、严州者,总称为杭州茶,是包  相似文献   

16.
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试验室研究和工厂大生产中原料收购的多年榆测结果,对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人叶种绿茶比小叶种绿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且在儿茶素组成上表现为较高的Ecg,EC和DL-C,而小叶种EGCg和EGC含量较高,同一绿毛茶原料筛分不同规格绿副茶、不同茶树品种绿副茶、商山与平地茶旧绿副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儿茶索组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由大叶种原料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产品在儿茶素组成上存在差异,人叶种产品表现为较高的Ecg,EC,DL-C和较低的EGCg/ECg而小叶种产品有高含量的EGCg和较高的EGCg/ECg.原料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高,制备的产品中相应的成分含量也高,同时产品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2005,(4):388-390
尊敬的各位茶友: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碣滩茶     
正历史人文碣滩茶,因产于沅陵县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得名,系云贵茶叶组系,得名于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竭滩茶为绿茶,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独特的形、色、香、味使其久负盛名。碣滩茶在1991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茶;2010年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绿茶类特别金奖;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荣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属于乔木型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该站用桂热2号制成的高档绿茶(白雪毫茶)外形锋苗好,身披白毫似银霜,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明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挥"桂绿1号"的品种优势,用自主品牌良种开发自主品牌特色茶产品。[方法]试验通过应用"桂绿1号"鲜叶进行研制桂林毛尖茶,分析该品种加工绿茶的特点,优化其加工工艺,研发出品质优良、质量稳定且符合桂林毛尖茶相关质量要求的茶叶产品。[结果]"桂绿1号"鲜叶制作桂林毛尖茶的加工技术为:茶青→萎凋(5.5~7.0 h)→杀青(嫩杀)→揉捻→毛火(90~95℃5 min)→足火(90~105℃8~15 min),按照这一加工工序制作出的桂林毛尖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品质优良。[结论]研究可为实现品种和产品双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提升广西桂林毛尖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该区茶产业的特色茶产品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