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姜秸秆栽培平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亮 《食用菌》2007,29(4):30-31
莱芜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莱芜生姜种植面积约1万hm^2,每年生姜收获后,都有大量的生姜秸秆散落于田、弃放路边或就地焚烧,既浪费可利用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以生姜秸秆为主料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姬松茸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建生 《食用菌》2008,30(2):31-32
近几年,许昌市各地农村夏、秋两季焚烧秸秆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全市玉米、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共有33万hm^2以上,每年产生的秸秆可达300万t以上,如果积极引导农民把秸秆收集起来,种植一种高效的食用菌——姬松茸,既解决了焚烧秸秆这一难题,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既可避免秸秆资源堆放浪费,也可防止其大量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秸秆还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棚"瑞青"黄瓜为试材,采用沼液-秸秆深埋技术,研究了沼液小麦秸秆和沼液水稻秸秆处理深施对大棚内部环境和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沼液秸秆深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棚内气温和土温,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提高黄瓜经济产量。其中沼液小麦秸秆较之于沼液水稻秸秆对大棚内环境和黄瓜生长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可产生10亿多吨的农作物秸秆,秸秆可收集量约为9亿吨,利用量约为7.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80%;随着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的不断拓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下面就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栽培中秸秆应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设传统耕作(CK)、秸秆覆盖地表(S)和秸秆掩埋到地下20 cm(I)3 个处理。结果表明:S 处理能显著提高南瓜叶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小麦生长初期,各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大小均为S > I > CK,随着时间推移,I处理呈现减产的趋势。I 处理的小麦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S 处理。S处理持续提高了土壤总碳含量,播种2 个月后比初始值升高了41.87%;I 处理和对照在小麦生长初期土壤总碳含量增加,但播种2 个月后土壤总碳含量开始减少,I 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初始值降低8.87%。在小麦播种1 个月后I 处理和对照土壤总氮含量均有所提高,播种2 个月后3 个处理的土壤总氮含量均低于初始值。S 处理的碳氮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每年约有秸秆150万吨,除了极少部分作为饲料外,绝大部分直接在田间焚烧,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变废为宝,从199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技术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生物转化率达到80%~150%,亩增产值800~1500元,并筛选出了适宜秸秆栽培的两个平菇品种,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选用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花生藤、棉花杆、甘蔗渣7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人工栽培羊肚菌。结果表明:小麦草粉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浓密,大豆杆粉上羊肚菌子实体形成最早,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能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春夏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敖汉旗作为农业大旗,每年种植玉米110万亩,产生秸秆  相似文献   

10.
以薄皮甜瓜为试材,采用常规和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2种栽培方式,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秸秆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薄皮甜瓜,在8:00气温、8:00 20cm处地温、茎粗、产量、糖度、净光合速率方面虽然略低于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但差异不显著,且都明显强于常规土壤栽培,操作相对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简单易行,成本降低,增温均衡,8:00气温比常规土壤栽培高0.8~1.9℃,8:00 20cm处地温比常规土壤栽培高1.2~2.9℃,补气(CO2)持续,8:30CO2浓度比常规土壤栽培高2倍多且生长前期CO2浓度略高于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秸秆经饱和石灰水浸泡处理后,其半纤维素能够缓慢释放大量乙酰基团中和氢氧化钙,降低小麦秸秆的pH。试验对用饱和石灰水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优化,获得了一套以100%小麦秸秆为基质、无复配辅料,低成本,高成品率,高效益的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粮食作物收割后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量较大,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秸秆用来造纸、制作生物肥料等,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为木腐菌,能较强地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而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木质素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菌种类多达936种(包括野生种类),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生产食用菌,增加种植业附加经济效益,投产比高[1]。传统的蔬菜秸秆利用率低,大多是直接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个问题。将蔬菜秸秆进一步发酵利用栽培食用菌,从根本上解决因为秸秆长期浪费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蔬菜秸秆栽培食用菌充分发挥了秸秆使用价值,使其变害为利,符合农业健康发展的要求。综述了国内外蔬菜秸秆料栽培食用菌研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申秀  王方 《上海蔬菜》2013,(4):43-44
秸秆日光温室是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委员会周成、王方等专业技术人员发明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号201020108419.6。秸秆日光温室是采用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制作成的秸秆砖与水泥砖、柱砌筑而成的新型温室,2010年在宿城区洋北镇建设了3个试验用秸秆日光温室,并于2011年初投入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秸秆覆盖栽植慈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覆盖条件下不同大小芽头对慈姑结球性的影响,在每667m2覆盖水稻秸秆500kg条件下设置了2~5g、10~20g、30~40g 3个不同慈姑种球重量的顶芽处理,分析比较土壤养分变化及慈姑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慈姑采收时,水稻秸秆全部腐解,并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也出现了显著下降;中等规格芽头处理慈姑的结球数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黄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使秸秆在通氧的条件下分解释放热量和二氧化碳,并产生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有机质等产物,进而促使设施作物高产优质的创新型实用技术。其作用主要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抗病能力,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环境,避免因作物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该技术在我市多处黄瓜栽培示范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业生产中作物收获后剩余了大量的秸秆,除极少部分被作为燃料、饲料使用外,更多是做为废弃物被农民就地在田间、地头焚烧,不仅失去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且污染了环境。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下,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先作燃料用的作物秸秆不再是“宝”,每到夏、秋季节,田间随处可见焚烧秸秆,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资源。为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我们设计了用稻草和油菜秸秆替代部分棉子壳栽培高温平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梅  秦淑芳  杨平 《蔬菜》2009,(11):22-23
宁夏兴庆区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农作物种类较多,是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县之一。秸秆主要来自玉米、水稻和小麦,2008年这些秸秆的总产量为10.46万t(干重),其中玉米1.97万t,水稻7.8万t,小麦0.69万t。但目前对这些秸秆的开发利用率很低,特别是农村一些地方乱堆乱放,造成秸秆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环境。每年产生的10.46万t秸秆,由于利用不合理已引起两个负效应:第一,  相似文献   

20.
林地棉柴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在我国北方地区以麦秸、稻草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小麦以机械收割代替了人力收割,麦秸用于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并且造纸业大量用麦秸作为原料,而稻草则主要生产草苫作为温室的覆盖材料,导致对食用菌业栽培基质原材料供给逐年递减。我国的棉花产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年产棉柴的数量很大,但因其木质化成分较高,不易还田利用,大部分被当地群众当作燃料或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