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Boar goat,BG)和陕南白山羊(Shaannan goat,SG)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外显子148 bp位点碱基发生A→G突变,导致苏氨酸(Thr)变为丙氨酸(Ala);多态位点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和0.648.在波尔山羊的1~3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P<0.05),而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B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1胎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控制陇东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陇东绒山羊双羔母羊及所产F1代为实验材料,并以单胎的陇东绒山羊母羊和单胎的辽宁绒山羊母羊为对照,采用PCR-SSCP及测序法分析陇东绒山羊FSHR基因第10外显子遗传多态性,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产羔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到G1542T和T1595G2个多态位点,其中T1595G位点为错义突变,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甲硫氨酸(Met)变为精氨酸(Arg),该位点包括4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B型、BB型和AC型,陇东绒山羊双羔群体的优势基因型为BB型,优势等位基因为B;陇东绒山羊BB型个体的产羔数最高,AB型个体次之,且AB型、BB型母羊产羔数与AA型、AC型差异显著。因此,FSHR基因第10外显子T1595G位点B等位基因对陇东绒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陇东绒山羊产双羔的一个候选分子标记。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陇东绒山羊双羔性状主效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撑,进而为加快高繁殖力陇东绒山羊的选育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Myf5基因多态性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取145只天府肉羊、62只成都麻羊为实验动物,对山羊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实验羊Myf5基因第1外显子第328位发生A→C突变,检测到A、B2个等位基因和AA、AB、BB3种基因型。天府肉羊和成都麻羊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0、0.742;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0.258。在天府肉羊中,Myf5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体重极显著大于BB型(P<0.01),AA型个体的管围显著大于BB型(P<0.05);成都麻羊AA型和AB型个体的体重、管围均显著大于BB型(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长、体高和胸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 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表明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ESR和PGR基因在5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贵州白山羊、河北绒山羊、河南槐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5个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孕酮受体(PG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山羊产羔率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这5个山羊品种中不存在多态位点,保守性高。PGR基因在146 bp处有C→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即AA基因型、AB基因型、BB基因型。贵州白山羊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多0.03只,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49只;河北绒山羊AA基因型比AB基因型多0.07只,BB基因型只有1只产羔数为2.00只;河南槐山羊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27只,但不同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产羔数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250只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的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两个品种试验羊的FSHβ基因5′调控区712bp处存在A→G突变,形成A、B 2种等位基因及AA、AB、BB 3种基因型,且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平均窝产羔数方面,两种山羊初产和经产的平均窝产羔数均为基因型AA基因型AB基因型BB,经产个体的AA型与AB型、BB型差异显著(P0.05),初产个体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山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湖羊和川中黑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骨形态蛋白受体(BMPR-IB)基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试验以594只湖羊和333只川中黑山羊为研究对象,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湖羊和川中黑山羊BMPR-IB、GnRHR、GDF9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湖羊和川中黑山羊中均未检测到GDF9基因的G8突变,说明该突变在这两种羊中比较保守,不存在多态性;湖羊BMPR-IB基因存在FecB突变,表现出三种基因型(GG、GA、AA),等位基因G比等位基因A频率高,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GG型平均产羔数分别比GA型和AA型多0.19,0.33只(P0.05);川中黑山羊GnRHR基因存在G698A突变,表现出三种基因型(GG、GA、AA),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选择小尾寒羊等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等分析方法,检测促卵泡素β(FSHβ)基因CDS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CDS区第2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在5个绵羊群体中都表现出AA、AB和BB3种基因型。BB型第147位发生T→C的单碱基同义突变。高产羔数的小尾寒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特克塞尔羊、陶蒙杂种羊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明显(P0.01)。5个绵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固定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场-年-季对小尾寒羊产羔数无影响(P0.05),胎次和基因型均影响产羔数(P0.05)。AA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型的多0.77只(P0.05),比BB型的多0.74只(P0.05)。研究表明,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云南黑山羊频密产羔模式下的繁殖效率,开展了云南黑山羊两年三产频密繁殖试验,对舍饲和放牧+补饲条件下云南黑山羊的胎均产羔数、羔羊断奶成活率、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舍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2.34只±0.72只,放牧+补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1.90只±0.64只;2舍饲羔羊断奶成活率89.75%,放牧+补饲羔羊断奶成活率91.14%;3不同饲养方式下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基因座位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P1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发现遗传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在P2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未发现遗传多态.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在DNA序列的第506 bp处插入了一个碱基G,在第446 bp处碱基C→T.AB、B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BB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AA型高,其中在第2、3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AB基因型的前4胎平均产奶量和AA型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NHA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和产奶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INHA基因的P1位点可作为奶山羊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绵羊GTF2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与绵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基于前期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获得的候选基因GTF2A1,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和单羔的绵羊群体及产羔数存在差异的小尾寒羊群体进行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以及草原藏羊6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存在显著关联,AA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GG型(P<0.05)。综上,A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14.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外显子1、2在蒙古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白萨福克羊这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在外显子1(exonⅠ)所扩增的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在外显子2(exonⅡ)所扩增的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对于exonⅠ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只在蒙古羊、陶赛特羊和白萨福克羊中检测到。在4个绵羊品种中,蒙古羊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其它3个品种羊是AB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BM1329在2个山羊品种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微卫星标记在相近物种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这一特点,选择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一个微卫星标记BM1329,分析其在云南黑山羊和努比山羊中的多态性以及与山羊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BM1329在2个山羊品种中均存在AA、AB和BB型3种基因型。统计检验表明,品种与基因型显著相关,云南黑山羊以AA型为主,努比羊以AB型为主。虽然本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BM1329不同基因型最小二乘山羊产羔均数差异不显著,但云南黑山羊与努比羊的产羔数差异极显著,即存在AB型山羊产羔数大于AA型山羊产羔数的趋势,所以微卫星标记BM1329仍可作为探讨山羊高繁殖性能的一个候选标记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ES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胎次的大白猪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SR基因对大白猪经产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影响并应用于猪繁殖性状改良,试验检测了该基因在472头大白猪经产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该群体1774胎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A、AB、BB基因型频率为0.206、0.572、0.222,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基因频率为0.493、0.507,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通过对不同胎次的分析发现,头胎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BB基因型个体;2胎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3胎AB、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基因型个体;4~7胎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5胎除外),8胎及以上胎次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各胎次内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BMPR-IB基因为策勒黑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策勒黑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在随机选取的100只策勒黑羊中BB、B+和++基因型对应的每胎产羔数分别为3.00、2.66和1.98只,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基因型(P<0.01),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策勒黑羊中B等位基因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分子遗传标记之一用于对策勒黑羊产羔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设计3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3在会理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研究该基因与会理黑山羊产羔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1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余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都不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P1扩增片段,在会理黑山羊和波尔山羊中均检测到AA和AC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AC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1有2处突变(A74G、G101A),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会理黑山羊AA和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和0.28,AC型平均产羔数比AA型显著多0.48只(P0.05)。因此,GnRHR基因可以作为会理黑山羊多胎性状的一个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是否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的产羔数相关,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120只崂山奶山羊和80只莱芜黑山羊的ESR外显子1和4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探索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ESR外显子1和4的SSCP均呈现一种带型,命名为AA基因型(野生型),不存在多态性。说明ESR基因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的产羔数无关,不能作为其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ES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胎次的大白猪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SR基因对大白猪经产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影响并应用于猪繁殖性状改良,试验检测了该基因在472头大白猪经产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该群体1774胎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A、AB、BB基因型频率为0.206、0.572、0.222,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基因频率为0.493、0.507,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通过对不同胎次的分析发现,头胎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BB基因型个体;2胎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3胎AB、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基因型个体;4~7胎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5胎除外),8胎及以上胎次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各胎次内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