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线莲是珍稀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因此,开发利用好金线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金线莲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繁殖、生长缓慢,加上人为长期掠夺性挖采,导致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笔者对珍贵中草药金线莲的成分分析、药理活性、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织培养及人工栽培等方面作了综述,为进一步保护野生金线莲资源和研究、开发利用金线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金线莲组培植株和野生植株组织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与野生植株基本一致,为均可等同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金线莲组培植株和野生植株组织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与野生植株基本一致,为均可等同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高温,研究金线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SOD活性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台湾金线莲叶绿素a、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福建金线莲变化不显著。台湾金线莲Fo的升高与Fv/Fm的下降水平均高于福建金线莲,而两者的Fm和Fv变化差异不明显;在热胁迫过程中,台湾金线莲ABS/RC的上升和φEo、φPo、ψo的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福建金线莲变化不显著。高温胁迫下台湾金线莲的SOD活性与电导率均呈显著变化,而福建金线莲则变化不显著。这说明福建金线莲对高温的耐受力优于台湾金线莲,因此,实地栽培台湾金线莲应选择比福建金线莲更加阴凉的种植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东源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为材料,研究了白光(W)、红光(R)、蓝光(B),以及组合光R8B2、R7B3、R5B5、R3B7、R2B8共8种光质的LED对金线莲组培增殖与生根的影响,并比较了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组合光R8B2和红光(R)显著提高了东源金线莲增殖系数,而所有LED处理对福建金线莲‘红霞’的增殖系数差异不显著。白光、红光、组合光R8B2和R7B3有利于2种金线莲的生根和株高的增加,白光、组合光R8B2和R7B3促进了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而蓝光(B)显著抑制了2种金线莲的生根,生根率、根数和平均最长根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管苗的干重和鲜重也较低。综合来看,金线莲增殖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红光,生根诱导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R7B3,该研究结果为LED光源在金线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出金线莲中的有效抑菌物质,采用二倍稀释法确定金线莲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为5.000 mg/m L;并经介质pH、热处理和紫外线处理提取物,发现其抑菌圈直径在pH9.0和30℃下最大;分析金线莲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利用能力,表明金线莲乙醇提取物通过减弱蛋白质和还原糖的代谢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8.
根据金线莲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对宁德蕉城区种植金线莲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种植金线莲的适应性,为科学推广种植金线莲提供参考,趋利避害,提高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尖叶品种金线莲种植苗为材料,用LED蓝光进行不同光周期补光试验,研究补充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及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蓝光光照对金线莲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植株叶片数、茎粗、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尤其是8 h/d处理,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补充蓝光光照使植株总糖、多糖含量略有增长,但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植株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且8 h/d处理植株增幅显著;3个补光处理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金线莲为试验材料,将芦荟、艾叶、生姜天然提取液分别混合纳米TiO_2,并以果胶——海藻酸钠可食膜为载体对金线莲根浸处理,考察低温贮藏下植株品质、采后生理生化及植物活性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抗菌剂的果胶膜液对金线莲根浸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金线莲的褐变和失水,延缓植株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叶绿素和矿物质的降低及多糖、黄酮、氨基酸等植物活性成分的下降,可有效地延长金线莲的贮藏期。其中,天然抗菌剂混合纳米TiO_2的保鲜效果显著好于单一纳米TiO_2,以芦荟或艾叶协同纳米TiO_2对金线莲根浸处理的抗菌保鲜作用最好,在低温下金线莲保鲜期可以达到105天以上,且操作简便、成本低、污染少,对人体无毒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LED光源在金线莲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利用研发的具有不同比例红(R)、蓝光(B)的LED灯作为光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CK),设置以下5个试验处理,T1:R/B(3/7), PPFD 20 μmol/(m2·s);T2:R/B(7/3), PPFD 20 μmol/(m2·s);T3:R/B(3/7), PPFD 30 μmol/(m2·s);T4:R/B(7/3), PPFD 30 μmol/(m2·s);T5:R/B(7/3), PPFD 50 μmol/(m2·s),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及其光照强度对金线莲的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反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T4、T5处理的金线莲株高、茎粗、植株干鲜重显著提高;T5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2、T4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下金线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R/B(7/3)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叶绿素含量大于R/B(3/7)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处理的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红光比例减少,蓝光比例增加,可降低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同时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也随之降低。T2处理可有效提高金线莲叶片SOD和CAT活性,但POD活性降低;T4处理下金线莲叶片POD和CAT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金线莲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9.4%,而T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处理金线莲生长来看,T5处理R/B(7/3), PPFD 50 μmol/(m2·s)的金线莲生长最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及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4个不同地理种源金线莲(‘三明尖叶’、‘三明圆叶’、‘漳州尖叶’及‘台湾AF’)种植满120 d时的生物量及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单株鲜重和干重及多糖含量以‘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最高,而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则均以‘台湾AF’金线莲品种最高。同时对4个金线莲品种不同采集时间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除‘台湾AF’金线莲品种外,其余3个品种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即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缓慢增长,而多糖含量则递减。金线莲‘三明尖叶’与‘三明圆叶’品种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在种植满150 d达到最大值,此时,在‘三明尖叶’金线莲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81±0.24)、(4.62±0.16) mg/g;在‘三明圆叶’金线莲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27±0.22)、(4.60±0.17) mg/g。‘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在种植满12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4±0.05)、(4.63±0.04) mg/g。‘三明尖叶’、‘三明圆叶’以及‘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的多糖含量分别于种植满90、0、120 d时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分别为(26.05±2.11)、(24.29±2.33)、(45.90±4.70) mg/g。此外,对‘三明尖叶’与‘三明圆叶’金线莲品种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分析发现,多酚与黄酮主要在叶片累积,而糖类物质则主要在茎段累积。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金线莲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质量分数(0.5%、1.0%、1.5%)壳聚糖不同处理(整株浸、根浸)对金线莲常温贮藏植株品质及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根部浸渍的壳聚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金线莲植株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和失水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维持相对电导率较平缓的上升,说明壳聚糖处理对金线莲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地延长金线莲的贮藏期,其中,以质量分数浓度为1.0%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名贵药材“金线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宗铿 《福建热作科技》2003,28(2):45-46,23
本文对金线莲的种类和别称、生境特点、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种苗繁育、人工栽培和采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Ⅱ,芽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珍稀中药材.本研究表明,用金线莲节段为培植体,经培养能大量快速繁殖这种濒危药用植物的种苗.节段的腋芽分化过程中,有腋(侧)芽萌生和原球茎增殖两途径.以固体培养基培养一个节,经3个月侧芽再生.其最高的繁殖培率平均可达5,1倍.不同的金线莲品种繁殖速率不同,以广西、福建金线莲增殖速率为高.固体和液体浅层培养的效果相同.使用MS基本培养基对芽繁殖倍率比1/2MS、减量MS培养基提高了23.3、51.5%.激素BA对芽的增殖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添加BA5ppm、NAA0.5或0,3ppm的激素浓度组合为芽增殖诱导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6.
以金线莲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线莲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4个因子对多糖提取得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金线莲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水浴温度7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4次。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金线莲多糖提取得率为26.68%。研究认为应用此工艺多糖得率高,且简单易于调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burghii)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高温是制约其广泛生产栽培的首要限制因子,选育耐热品种是抵御高温热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本研究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金线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中20份样本进行耐热性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系数0.602水平上,可以把金线莲种质分成I和II两大类,I类分成A和B两个亚群,台湾金线莲(TJ)与其他资源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II类;A亚群中除了W来源于云南,其他均为福建西北部收集的资源;B亚群主要来自闽南地区和广西。通过对20份金线莲资源5个生理参数测定,发现热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下降,相对电导率明显升高,而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热处理后各资源表现不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耐热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TL、L1、A20、GZ1等4份资源较为耐热,TJ、HX、L、M、A21等5份资源不耐热。  相似文献   

18.
对西藏野生油菜资源进行了考察、整理和研究,发现西藏野生油菜资源地理分布有藏中白菜型、芥菜型 油菜分布中心和藏东白菜型油菜分布中心,其分布的区域性和规律性极为明显;分析了野生油菜的生殖生物学、生 态学特征和传播方式及濒危机制,讨论了西藏野生油菜收集与保存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西藏野生油菜资源保护 性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至今,广西金秀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金秀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及研究项目,对金秀县境内原生野生茶的资源、种类及性状进行系统研究。普查工作组在了解、收集古茶树、古茶园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深入金秀、长垌、罗香、大樟、六巷、忠良等8个乡镇及4个野生茶片区,实地察看野生茶生态环境、生长状况,测量、记录野生茶树数据,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主要生理活性研究,从野生茶树资源中选育了10余个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金线莲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以金线莲幼苗的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时间及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取材以9:3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4h,经卡诺液固定后,用1mol/LHCl于60℃下解离5min,再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min后进行压片,能获得理想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