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中国水仙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导了在福建、浙江沿海岛屿发现的自然生长的中国水仙资源的实地考察情况,描述了其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可供研究中国水仙原产地、选育种、提高种质和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进行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聚类分析,探讨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其道地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个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的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新鲜叶片DNA,以其为模板分别扩增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采用ClustalX 1.81进行多重对位排列,应用MEGA 6.06中K2P(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遗传距离,并运用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psbA-trnH序列长度为306 bp,GC含量为27.2%,保守率83.33%,变异率16.67%,简约信息率26.14%;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571 bp,GC含量为64.1%,保守率91.42%,变异率8.58%,简约信息率14.19%.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p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为0~0.128,其中广东省的5个样品间遗传距离整体较小;福建省的4个样品与广西和广东的样品间遗传距离整体较大.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rDNA ITS序列遗传距离为0~0.102,其中福建省的永定2号与其他样品遗传距离均较大.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将广东省的5个巴戟天样品聚为一支,但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还将广西区的4个巴戟天样品聚为一支,说明其可较好地区分广东省和广西区不同地理居群的巴戟天.[结论]巴戟天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巴戟天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间的相关性时应以rDNA ITS序列为主、psbA-trnH序列为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温贮藏能否抑制中国水仙种球的物质消耗,延后中国水仙的花期。[方法]以室温贮藏的种球和高温(30℃)贮藏处于生态休眠期的中国水仙3年生种球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其重量、贮藏形态及定植后分蘖数、叶长、叶宽、花朵数、花朵开放时间等相关生长指标。[结果]高温贮藏可缩小中国水仙种球贮藏前后表观形态差异,延长其生态休眠的进程;与室温贮藏相比,高温贮藏使中国水仙种球的观赏期延后近2个月。[结论]该研究为中国水仙的抑制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变异特征、变异规律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对湖北不同种源红椿8个天然居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果纵径和果型指数差异最显著;不同居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 582%,居群内为8. 324%,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果纵径等多数性状表现出地理差异性。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地理变异趋势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纵径、果大小指数、种大小指数、种纵径为变异主要性状,鄂东南种实表型性状与其他居群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东南与鄂西南、鄂西北居群聚为2大类群,说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表型变异为显著地理隔离模式。因此,在种源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工作中,应该注重优良种源和优良个体选择,为湖北红椿的种子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对中国水仙植株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选育优良新品种及丰富中国水仙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鳞茎为试材,采用不同辐射剂量[0(CK)、10、30、50、80和15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30 min,室内遮光储藏约3个月后进行水培,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对中国水仙植株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株高、根长、花茎高度和花径均随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CK处理(P<0.05,下同);始花期推迟12~22 d.其中,10 Gy辐射处理的株型紧凑,开花数量较多,且出现副花冠呈齿轮状变异,整体观赏效果较好;150 Gy辐射处理的植株叶片和根茎很短,但不开花.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中国水仙金盏银台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10~8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能增强中国水仙金盏银台植株防御能力,但随着辐射剂量增大,其防御能力降低,受损严重.[结论]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金盏银台鳞茎可导致植株形态发生变化,尤其在10 Gy的辐射剂量下其株高矮化,株型紧凑,不倒伏,开花数量较多,副花冠呈齿轮状变异,观赏价值得到提高,即该辐射剂量为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叶表型多样性。[方法]对古蔺县139份野生大茶树资源(7个天然居群)叶片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茶树资源叶片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42%~24.28%,其中各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值均超过10.00%,多样性指数在0.826 1~5.194 7(其中,Simpson指数在0.826 1~1.000 0,Shannon-Weaver指数在2.413 1~5.194 7);对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叶面积、叶缘、叶片宽度、叶面、叶色、叶身累计贡献率达74.6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居群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2.290 0处,7个居群可分为4大类,其中居群2与居群7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966 2,居群4与居群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932 9。[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罗淑萍  曾斌  李疆  李刚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9):1871-1879
[目的]通过ISSR标记技术,对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该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ISSR标记对5个居群和1个栽培类型共163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对163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1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3.7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010,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18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68.36%,Nei's基因多样性(H)平均为0.1 265,Shannon信息指数(Ⅰ)平均为0.165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25,表明有64.2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7499,估测的居群问基因流(Nm)为0.2782,表明核桃采集的6个居群或类型之间存在较小的基因流.AMOVA方差分析也表明居群间的核桃遗传变异大于居群内.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之间遗传分化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首选就地保护;在就地保护过程中,通过监测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评价其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山西本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方法]本研究利用10对ISSR引物对采集于10个野生居群的49份种质资源样品和1份商品种‘爱美(Aimyth)’进行遗传差异分析,利用PopGen1.32软件计算各居群间及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基因多样性指数、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利用GenAlEx 6.5软件计算居群间多态位点比例,利用NTSYSpc-2.10e软件构建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50条谱带,引物多态性比率为94.80%。11个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0 0~0.946 7。据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11个居群共分为5类。其中与大部分供试样品地理位置较远的右玉居群、屯留居群和商品种‘爱美’为单独一类。在11个居群中,其中样品数较丰富的7个居群基因多样性指数介于0.097 1~0.247 0之间,而香农信息指数介于0.139 8~0.368 3之间,多态位点比例介于22.80%~70.00%之间。此7个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芽庐山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五台山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结论]山西地区草地早熟禾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野生居群与商品种‘爱美’间均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9.
赵月梅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4-21015,21036
[目的]研究9个云南老虎须居群的亲缘关系,为该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的9个老虎须居群共118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9个老虎须居群的样品的ITS序列被分成了2个大组,滇南4个居群聚为一组,滇东南的5个居群聚为另一组。9个居群共6个单倍型,两组之间无重合单倍型。[结论]老虎须的遗传多样性很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这可能是因为云南分布的老虎须是以自交为主的植物,因此对老虎须进行迁地保护时应该是尽量引种多个居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88。聚类分析将10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为7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表型性状与地理信息中海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节数、叶片长、旗叶长、旗叶宽、花序长、第二外颖长、第二内颖长、花序干重、单茎干重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野生芒自身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差异和地理微环境差异导致了野生芒居群内植株在形态特征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保持了居群内的高度多样性。海拔对芒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生殖器官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卜训琴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05-107
概述中国水仙的研究现状,包括染色体核型、形态分类、遗传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并对中国水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中国水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牛炜  潘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18-10019,10045
[目的]研究中国水仙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以期为水仙生物碱的提取提供指导方法。[方法]运用正交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萃取溶剂和萃取次数进行筛选。[结果]水仙生物碱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0℃水浴,提取时间4 h,萃取溶剂选用三氯甲烷,萃取2次。在该最优条件下提取生物碱的得率达到0.077%。[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水仙是提取生物碱的良好材料,这对于水仙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将促进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水仙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研究了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的核型和C带。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体细胞染色体皆为2n=3x=30,每组染色体3个成员中均以其中两个形态较为一致,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对漳州水仙的C带带型分析发现,中国水仙各组染色体的成员间带纹均有所不同,每组染色体皆以其中两个染色体带纹相近或差异小,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闽浙沿海岛屿发现的自然生长的中国水仙和漳州栽培的中国水仙的根、叶、花序轴进行切片观察,三者结构相同。其生长发育期也基本相同,作者认为二者属于同一个种 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  相似文献   

15.
水仙营养液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仙营养液栽培与清水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可以通过营养液对水仙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调控,达到叶壮、根系完好、花穗分化率高、小花数量多、花朵大和花期长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单瓣和重瓣花中国水仙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对根尖细胞中期分裂指数的影响,并对单瓣和重瓣花中国水仙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用α-溴萘饱和水溶液在活体条件下处理根尖4 h,中期细胞的分裂指数最高,且染色体分散、清晰;单瓣和重瓣花中国水仙均为同源三倍体;单瓣花的核型公式为2n=3x=30=6m+6sm+18st(3SAT),核型类型为3C;重瓣花为2n=3x=30=6sm+24st(6SAT),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更高的4C。  相似文献   

17.
漳州水仙矮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前面研究基础上,以最佳多效唑浓度对水仙进行矮化处理,探讨多效唑调控水仙植株矮化的机理.[方法]以漳州水仙为材料,以40 mg/L多效唑(PP333)对水仙进行矮化处理,研究其对水仙植株体内氮、碳代谢的影响.[结果]经40 mg/L PP333矮化处理后,不同时期水仙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而硝态氮与铵态氮比值增大,抽苔期前叶片总氮含量也有所增加;叶片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还原糖占总糖比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蔗糖含量较清水对照表现出不规则变化.[结论]PP333矮化处理使水仙叶片氮、碳代谢发生明显改变,氮素含量及其形态的变化与水仙植株的矮化关系密切,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水仙植株矮化的关系较蔗糖含量与其的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崇明水仙种球退化和病毒积累等因素阻碍了其良好的生长与发育,本文用不同浓度(0、0.25、0.5、0.75、1.0mmol/L)的亚精胺溶液对水培崇明水仙进行叶面喷施,以研究亚精胺对崇明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精胺可以增加崇明水仙的叶片厚度,提前花期,促进盛花期的到来;对分株数、叶片数、株高和叶宽等生长性状,花葶数、花朵数和花葶高度等开花性状,以及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是对花梗强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5组处理中,以0.5mmol/L浓度的亚精胺溶液喷施综合效果最佳,并最早进入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均较CK提前了7d。  相似文献   

19.
SHORT VEGETATIVE PHASE(SVP)相关基因在很多植物中参与调控开花时间、花序形态建成。中国水仙中也存在SVP类似基因,它们在水仙开花中的调控功能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烟草异源表达系统,对中国水仙中的一个SVP类似基因NSVP2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烟草中过量表达NSVP2基因可促进开花提前,并增加了花序分枝,也导致异常花的出现和花的育性降低。这些结果说明NSVP2对生殖生长发育有多方面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