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韭菜生长周期短,病虫害较难防治,有些地方大量溢施乱用剧毒农药和化学肥料,致使韭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韭菜生产效益影响很大。因此,如何采取韭菜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生产无污染的优质韭菜尤为重要。现将韭菜无公害生产病虫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韭菜虫害识别与防治(一)吉林省蔬菜花卉科研所杨有权,李佳宁,王慧近年,韭菜栽培方式已由露地转入保护地周年栽培,又从单作改为间作套种,从而引起其病虫害不断发生,造成严重减产。为搞好防治工作,现把韭菜虫害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韭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害...  相似文献   

3.
辛集市小拱棚韭菜的主要地下害虫为韭菜迟眼蕈蚊、葱黄寡毛跳甲,对韭菜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非收割期控制浇水、施用草木灰、利用氨态氮肥的非养分作用杀死幼虫、用熏蒸法防治成虫。用病原线虫防治韭菜葱黄寡毛跳甲、物理防治、非收割期使用低毒农药的无害化防治技术的实施,目前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4.
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成虫叫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叫韭蛆,是温室大棚和露地韭菜根部的重要害虫,是韭菜生产的大敌。韭菜受害后造成幼茎腐烂,叶片变黄、萎蔫,植株矮小,严重时整墩枯死,造成缺苗断垄,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由于韭蛆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菜农随意增加农药浓度和用药次数,甚至采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对韭菜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太原市药检所的检测结果表明,韭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不断出现。为妥善解决防治韭蛆和保证质量安全生产的矛盾,韭蛆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已成为我们植保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韭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要使韭菜有好收成,就必须重视韭菜的病虫害防治。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无公害韭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韭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韭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近年来,一些农户用剧毒农药防治韭菜病虫害,使韭菜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生产无公害韭菜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作者近年来用韭菜病虫生态控制技术,对韭菜田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韭菜无公害种植提出了防效明显、成本低廉,又能解决韭菜产品质量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韭菜是市民一年四季喜欢食用的蔬菜,韭蛆是韭菜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虫害。近年来一些农户为防止韭菜危害滥施、乱用化学农药,致使韭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减少农药污染,提高韭菜品质和效益,可采用无公害防治韭蛆技术。  相似文献   

9.
韭菜在生长过程中因气候因素和管理措施不当,常出现干梢、黄化、根茎腐烂、死株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韭菜的产品和品质。正确判断这些症状发生的原因,是搞好防治的先决条件。针对韭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叶尖干枯症是温室大棚韭菜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实践经验,防治温室韭菜叶尖干枯症,一般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观稳定性呈增强趋势,且表现最稳定。沼泽景观稳定性表现为减弱趋势,至2007年稳定性水平降到最低,呈现最不稳定状态。河滩地面积和数量稳定性水平低,变化不稳定,结构稳定性也始终处于最低水平。1977—2007年湿地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1977—1990年湿地与非湿地类型转换最为突出, 1990—1997年、1997—2007年转换平稳。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河流和河滩地转换频率较高,湖泊类型转化呈多元化,沼泽地转出类型几乎全为草地,转为其他类型的面积很少。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4,4(1):99-106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9亿t,首次实现了“九连增”——这是我国农业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农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作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这就是:耕地问题、劳力问题、畜力问题、水利问题、投入问题、灾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经济规模问题和经济效益问题。这些问题已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新世纪新时期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加强培训;四是提高效益;五是节约资源;六是保护环境;七是发展科技;八是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滨州市1971~2000年降水、气温、湿度等资料,解析滨州市(鲁北地区)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滨州市降水量每10年减少26mm。升温达0.03℃/a,夏秋季温度升高,其中20世纪90年代比70年代高出0.5℃以上,特别是冬季竟高出了1.4℃。这与全国乃至全球变暖趋势一致。通过对滨州1971~2000年观测资料中有关数据的计算,滨州市近30年气候变化已呈现出年降水量总体上持续降低、气温总体上持续升高,且当地水热平衡已明显呈现出新的关系和规律的状况。滨州市年湿润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干旱化。湿润指数平均10年减少0.057,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年减少,气温逐年上升。受其影响,蒸散量平均每10年增加26.85 mm。滨州市这种干旱化趋势与副高综合指数、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与极涡中心平均纬度和平均经度的年代际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艳红  张德刚  刘杰  全舒舟  田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12-13314
[目的]研究云南某锡矿区周边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情况。[方法]对云南某锡铅矿区周边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矿区周围不同区域玉米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Cu〉Pb〉Zn〉Cr,Cd属于重度污染,Cr在各采样点均未受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区域采集玉米植株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Pb〉Cd〉Cr〉Zn〉Cu,其中除cu大部分样品污染较轻外,Pb、Cd、Cr和Zn均为重度污染。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叶〉茎〉果实,玉米各器官中重金属富集系数总体上也表现为:叶〉茎〉果实。[结论]锡矿区周边土壤及玉米植株均受到重金属污染,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07年六安市淠河水质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不仅采用"中心化"方法进行数列的无量纲化处理,还运用点到区间距离法计算关联系数,克服了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可行。结果表明,2001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2年和2004年的水质较清洁,水质级别为Ⅱ类,其中2002年比2004年的水质好;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的水质清洁,水质级别均为Ⅰ类,其中2003年比2005年、2006年的水质好;2007年水质级别为Ⅲ类,轻度污染。2001~2007年水质均能达规划目标,2001~2006年水质逐渐变好,但2007年水质有反弹趋势。2007年度,窑岗嘴大桥和大店岗断面的水质均为Ⅰ类,光华厂渡口和新安渡口断面的水质级别均为Ⅱ类,各断面水质较清洁。同时在2007年度,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淠河水质依次属于Ⅰ、Ⅱ、Ⅲ级,总体水质较清洁,但平水期水质受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合肥城市热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丽  邓斌  杨书运  严平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88-5089
利用合肥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城市热岛的年、季、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中2003年城市热岛(ΔTu-r)日平均值最大,达到1.08℃;ΔTu-r季平均值冬季最大,为0.55℃,夏季最小,仅为0.30℃;年际变化1970~1990年间ΔTu-r较小,1991~2005年ΔTu-r平均为0.54℃,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年代变化以90年代为最大,70年代最小。近36年年平均ΔTu-r明显上升,市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郊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5℃;合肥年平均气温明显存在以12年为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耐霜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霜冻的抗性。[方法]采用露地自然霜冻法,对宁夏西吉县14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耐霜冻性评价研究,霜冻损伤程度调查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晋薯7号、新大平、内薯7号表现为耐霜冻,其他品种均表现为中耐霜冻和霜冻敏感,未发现强耐霜冻性的品种;历年西吉县、固原市的最低气温日数资料表明,西吉县出现低温日数多于固原市。[结论]西吉县遭受霜冻的次数要远多于固原市,相应西吉县气温对马铃薯品种的耐霜冻性压力更大,生产中对品种耐霜冻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领  高扬帆  陈锡岭  陈军  孔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2268
选用市售8种新型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的毒力,得到16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EC50,并筛选了极强毒力杀菌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均有极强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及相应EC50分别为0.883、1.885 8 E+1和0.973、1.404 8 E+1。速克灵、百菌清对玉米小斑菌也属极强毒力,春雷霉素、腈菌净、新万生、甲基托布津属较强毒力,扑海因效果较差。扑海因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属极强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属较强毒力,春雷霉素、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较弱。烯唑醇和扑海因55∶及91∶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为增效组合,且以55∶增效最显著。速克灵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未发现增效组合,百菌清与烯唑醇64∶、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为玉米小斑菌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20.
宋薇  靳瑞军  邱晓滨  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97-9400,9474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年天津地区一次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场上亚洲中高纬环流平直,地面处于低压场控制区,无强冷空气活动,有助于雾维持;雾维持阶段,天津及上游地区中低空有暖平流,呈下湿上干的湿度场分布;天津地区700 hPa以下为负垂直速度,对应正涡度及负散度,表明暖平流的侵入,使中低层存在弱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北京探空资料900 hPa以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廓线较接近,有逆温层存在,中高层廓线距离增大,低层风速偏小,有助于近地面层水汽凝结;卫星图像上雾区亮度稍暗,雾顶较光滑,纹理均匀,雾层在0.66μm处的反射率数值约为0.25,高于陆表及海面,雾区在11μm通道处的亮温为270~275 K,对于3.7μm通道的反射太阳辐射与0.66μm通道的反射率比值,雾区小于0.2,数值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