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作与出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出菇进行研究。通过摇床发酵进行草菇液体菌种配方的选择以及菌丝发酵终点的确定实验,并探索不同播种方法及不同发酵天数对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20.2 g、蛋白胨2.0 g、酵母膏2.0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1.0 g、磷酸氢二钾1.0 g,蒸馏水1 000 mL,pH8.3为液体培养基配方,发酵6 d后,直接将液体菌种洒在栽培料面并混匀的方法,出菇效果最佳。本研究首次系统探索草菇从母种到工厂化栽培出菇的最优配方、流程及方法,为草菇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菌种栽培草菇,能缩短菌种周期,提高产量、质量,简化制种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一、材料 1.菌种:V~238。 2.培养基:a、摇瓶培养基:麦粉1%,白糖1%,葡萄糖1%,酵母粉1%,蛋白胨0.2%,KH_2PO_40.1%,MgSO_40.05%。pH值:灭菌前7.2,灭菌后7·0。500ml三角瓶每瓶装培养基100m1。灭菌:15磅30分钟。b.发酵培养基:麦粉2%,白糖1%,葡萄糖1%,蛋白胨0.3%,KH_2 PO_4 0.1%,MgSO_40.05%,豆油或花生油0.5%。pH  相似文献   

3.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4.
桑黄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桑黄产酶量的影响,研究桑黄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添加Cu2+浓度60μmol.L-1,维生素B1 1 mg.100-1.mL-1,漆酶产量最高,为7 666 U.L-1。  相似文献   

5.
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卫根 《北方园艺》2011,(7):154-156
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配制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米糠培养基、pH、接种量、温度和无机盐对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草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米糠2.0%、米糠水解液1.0%、KH2PO40.25%、CaCl20.25%;适宜工艺为:发酵时间4 d,装液量50 mL于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33℃,接种量为10%,起始pH为7.0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液体发酵过程中不同诱导物及培养基组成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设计法对云芝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云芝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佳诱导物是豆粕粉,最优培养基为豆粕粉2%、半乳糖0.5%、KH_2PO_4 0.1%、MgSO_4 0.1%,发酵培养8 d,酶活性为301.6 U·mL~(-1)。  相似文献   

7.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通过比较发酵液的生物量及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78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1.5%、花生饼粉2%、硫酸铵0.5%、碳酸钙0.1%、硫酸镁0.5%、氯化钠0.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培养温度34℃,转速180r/min,种龄为24h,装液量150mL/500mL三角瓶,接种量2%,发酵时间为72h。优化后的发酵液中活菌数量达到1.5×1010 CFU/mL,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3.4mm。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营养因子对黑木耳液体发酵的影响,优化了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黑木耳液体发酵物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蔗糖、5%麸皮煮汁、0.5%酵母膏、0.2%KH2PO4、0.1%MgSO4、pH自然.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草菇生产中菇房和灭菌设备不足的困难,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露地棉籽壳生料栽草菇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工艺流程简介如下。 (一)斜面母种制作: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VB_1 10毫克,MgSO_4 1.5克,KH_2PO_4 3克,琼脂20克,用NaOH液调pH至7~8。称去皮切成小块的马铃薯200克,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取滤汁,加琼脂煮溶后加入蔗糖、VB_1等,最后用开水补足至1000ml。分装试管,在1公斤/cm~2压力下灭菌30  相似文献   

10.
草菇是高温型菇种,北方因受气候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生产与发展。为了寻求适合我区气候条件的草菇优良菌种,我们于1989年7~8月对引进保存的五个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V_35,201,V_(18),8801,白草。(二)培养料配制棉子壳或废棉84%,麸皮10%,石灰5%,石膏1%,多菌灵0.2%。棉子壳预发酵3天,废棉预发酵1周,发酵温度为60~70℃,pH8~8.5,发酵好后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扩大食用菌培养材料的来源,作者于1984年6月20日,用油菜籽壳试栽草菇获得成功,现简介如下。(一)原料处理:取新鲜、无霉变、经曝晒1~2天的菜籽壳50公斤,用0.5%的石灰水浸泡8~12小时,沥干后再用清水冲洗至pH 7.5~8,含水量为65~80%,加多菌灵0.2%,石膏粉2%、过磷酸钙2%,混匀后做堆覆薄膜,利用阳光升温至50~60℃进行自然灭菌。  相似文献   

12.
对卫星灵芝2号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豆饼粉1.5%,酵母膏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VB11片/L,pH6.0。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周期48h、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29℃,初始pH6.0。发酵条件优化后,菌丝体干重可达1.63g/100mL。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液体种发酵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L生物反应器进行黑木耳液体种发酵培养试验,确定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麦麸汁8%,土豆汁20%,KH2PO4 0.1%、MgSO4 0.15%、VB1 0.01%,pH60;确定通气变量调节发酵方式。经28℃发酵培养48h,液休种活力最强、对发酵所用的接种物形式、液体种质检和保存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层次发酵料的微生物群落与草菇产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是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发酵料中的微生物区系及其物质变化与草菇产量的关系,来研究适宜草菇生长的微生物区系,其目的,为今后探讨通过人工控制、调节、创造适宜于草菇生长发育的微生物区系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V-1(香港种)引自广东东莞县。 (二)培养料及其处理:培养料:牧草82%,加辅料18%(羊粪15%,麦皮2%,钙镁磷1%)。料的处理:采用堆料发酵。牧草用pH9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花魔芋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液体培养基在花魔芋组织培养时较固体培养基具有褐变率低、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平均出芽数高、根粗壮、成本低等优势;初代培养基应选择MS+6-BA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出芽培养基应选择MS+6-BA 2.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待出芽后转入MS+6-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二者交替培养可连续批量获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应选择1/2MS+IAA 0.5 mg?L-1+蔗糖1.5 %+0.1 % PVP(pH 5.8)。花魔芋愈伤组织继代3次后发现了A型、B型、C型3种愈伤组织,三者在外观、组织结构和分化能力上存在差异,试验和生产上选择A型和B型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可得到高效稳定的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用碗豆草种植草菇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1.原料配制:选头年碗豆草(无霉烂)在草场曝晒,用时粉碎至2—3cm,用pH14的石灰水浸泡一昼夜,以棉籽壳85%、碗豆草15%、石灰5%的比例翻拌均匀。然后堆起高1.5m。宽1.5m的长堆,打洞并稍拍紧,覆膜发酵,当料温升至55—60℃时,翻堆一次,当料温再次升至55℃,pH10—11,湿度保持在用手紧握有1—2滴水滴下时,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草菇、香菇和红灵芝液体培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室对几种常用食用菌液体发酵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较好。下面我们将试验情况简单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金针菇麓一号、草菇157号,香菇20号,红灵芝505号。以上菌种均由湖南师大菌种场提供。(二)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加富 PDA 培养基;2.原种培养基:麦粒种培养基;3.摇瓶培养基;(1)玉米粉3%,豆芽浆2%,葡萄糖1%,酵母膏0.5%,KH_2PO_40.1%,MgSO_40.1%;(2)玉米粉3%,豆芽浆2%,葡萄糖1%,酵母膏0.5%、甘蔗5%,KH_2PO_40.1%、MgSO_4  相似文献   

18.
以秦巴山区主栽香菇菌株(808#、66#、68#)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用6种筛选培养基对其菌丝生长状况和胞外多糖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66#菌株的菌丝在筛选培养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麦麸2.0%、酵母膏0.3%、KH2PO40.1%、MgSO4·7H2O0.1%、pH自然)中的生长速度为3.26mm/d,菌丝粗壮且致密;以此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球数量多,大小均匀,生物转换量为66.00g/L,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99g/L发酵清液。  相似文献   

19.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考察层架空间位置、菌渣含水量和发酵时间对草菇生产的影响,还研究了菌渣发酵过程中电导率、pH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菌阶段,不同层架上草菇培养料的温度相近;出菇阶段,层架自下而上料温升高;草菇产量也随层架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利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草菇,以含水量68.5%的未发酵菌渣产量最高。刺芹侧耳菌渣发酵过程中,电导率在前3 d快速上升,之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pH在前3 d变化幅度较大,先降后升,之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但明显低于未发酵菌渣。  相似文献   

20.
麦壳来源广泛,质地松散,直接用来栽培草菇易生鬼伞菌,产量低。为此,我们采用了合适的配方和发酵处理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栽培效果。(一)供试菌株草菇 V_(23),引自华中农大,母种用 PSA 培养基扩接,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92%、石灰2%、石膏1%、麦麸5%,栽培种菌龄为1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