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连续弱光处理对黄瓜生育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0、60、80和110 μmol·m-2·s-1 4个不同弱光水平对黄瓜进行连续人工气候箱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弱光处理下黄瓜的株高和叶面积增加,5周后达到相对稳定,弱光处理1周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此后保持相对稳定,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连续弱光处理影响黄瓜的根系活力,随处理光强降低,黄瓜根系活力下降迅速,与110 μmol·m-2·s-1弱光处理相比,60 μmol·m-2·s-1弱光处理的根系活力下降62.2%,40 μmol·m-2·s-1的根系活力仅为其1/8;连续弱光处理下,黄瓜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而有所上升,而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其净光合速率逐步降低,呈现同步变化.连续弱光处理导致黄瓜严重化瓜.  相似文献   

2.
北方盆栽香樟幼树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香樟幼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香樟叶片Pn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00(夏季)和11:00(秋季),次高峰出现在下午4:00(夏季)和14:00(秋季),午间有明显的"午睡"现象,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根据光响应曲线可以得出香樟幼树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300 μmol·m-2-1(夏季)和1 250 μmol·m-2·s-1(秋季),光补偿点为32.64 μmol·m-2·s-1(夏季)和25.06 μmol·m-2·s-1(秋季).  相似文献   

3.
番茄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耐弱光性,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855.3~1033.6μmol·s-1·m-2)和50%遮光(CKz,422.2~524.6μmol·s-1·m-2)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CKz相比,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均可抑制番茄植株徒长,显著提高番茄幼苗茎粗、全株干重和壮苗指数,增强SOD、CAT和POD等保护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显著增加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配方4效果最好,其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比CKz提高了34.2%和31.7%,可作为番茄育苗的耐弱光钙素壮苗配方。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弱光胁迫对黄瓜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选取4份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M14、M21、M61和M67作为试验材料,在幼苗2叶1心期进行弱光处理,弱光强度为50μmol·m~(-2)·s~(-1),对照光强为800μmol·m~(-2)·s~(-1),测定对照及弱光处理下叶片中糖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中光合产物存在显著影响,且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与正常光相比,弱光处理3 d后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开始下降,到植株半致死状态时降幅最大,不耐弱光品系M14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等含量较耐弱光品系M67降低的幅度更大。弱光处理后叶片中蔗糖、淀粉含量降低,不弱光品系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早,且降低的幅度大为78.23%,耐弱光品系幼苗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晚,幅度较小,弱光处理后期蔗糖降低幅度减小。为弱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及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柃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运用美国Li-COR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柃木Eurya muricata苗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柃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9:00左右,净光合速率(CO2)达到7.35 μmol·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净光合速率为2.64 μmol·m-2·s-1.柃木叶片CO2补偿点为53.8 μmol·mol-1,饱和点为1 621.4 μmol·mol-1.柃木叶片光补偿点为42 μmol·m-2·s-1,饱和点为1 000 μmol·m-2·s-1左右.图5参11  相似文献   

6.
低温弱光下不同黄瓜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为18、12 C及光合有效辐射为50μmol·(m~2·s)~(-1)的低温弱光条件下探讨4个不同黄瓜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津优30、农大14的相对生长量显著高于白皮黄瓜、胡瓜。随低温弱光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但津优30下降不明显。津优30、农大14的净光合速率(Pn)在低温弱光胁迫9 d后,分别恢复到处理前的62.9%、72.9%,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余2个品种Pn恢复较少,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长豇豆品种耐低温弱光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低温弱光(昼温15℃/夜温10℃,光强40 μmol·m-1·s-1)胁迫对4个不同熟期长豇豆植株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豇豆不同熟期品种间耐低温弱光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与胁迫后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v/Fm,ΦPSII,qP)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认为可应用这些指标对长豇豆品系的耐低温弱光性进行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4种温光管理方式,研究苗期不同温光条件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A(日平均温度16℃,日平均光照强度504μmol.m-2.s-1)、B(日平均温度19℃,日平均光照强度385μmol.m-2.s-1)、C(日平均温度19℃,日平均光照强度504μmol.m-2.s-1)、D(日平均温度16℃,日平均光照强度385μmol.m-2.s-1)中处理C黄瓜产量、单瓜重、果长、果粗、果皮厚度、瓜把长最大;处理C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最高;单株结瓜数、单株分支数最小;其中单瓜重、瓜把长、单株结瓜数、单株分枝数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脉冲调制式荧光仪研究了偏低温弱光和临界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偏低温(19℃/12℃)还是在临界低温(15℃/8℃)下,辣椒幼苗的Fv/Fm、Fv/Fo和qP均下降,qN升高,但临界低温比偏低温严重。在两种低温下,30μmol?m-2?s-1弱光使Fv/Fm和Fv/Fo下降幅度小,而qP和qN下降或升高幅度大,即30μmol?m-2?s-1弱光能够降低辣椒幼苗对低温的敏感性,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但同时使光化学猝灭下降严重,非光化学猝灭则上升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漠绿洲边缘流动沙丘上分布的沙蒿和油蒿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试.结果表明:沙蒿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9:00为19.096 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为14.646 μmol·m-2·s-1;油蒿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为23.03 μmol·m-2·s-1.沙蒿Pn平均高峰值在6月份为11.9848 μmol·m-2·s-1,油蒿Pn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11.394 μmol·m-2·s-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蒿和油蒿的平均WUE分别为0.8367和0.4405.相关分析表明,沙蒿Pn与其影响因子I、Cs、 Gs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R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油蒿Pn与I、RH、Gs、C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并得出了沙蒿与油蒿I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盐碱胁迫下水稻齐穗期剑叶光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I-6400P型光合仪测定了盐碱胁迫下水稻品种吉优1号齐穗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对不同模拟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是盐碱胁迫还是非盐碱胁迫,水稻剑叶的Pn、Gs、Tr在低光强(0~200μmolphotonm-2s-1)下随光强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而Ci呈直线下降趋势;在中光强(200~800μmolphotonm-2s-1)下Pn、Gs、Tr随光强增加上升趋缓,而Ci缓慢降低;在高光强(>800μmolphotonm-2s-1)下Pn、Gs、Tr均达到最大值,并保持平衡或略有下降,而Ci降到最低并保持平衡。但与非盐碱胁迫相比盐碱胁迫使Pn、Gs、Tr、Ci整体下降。盐碱胁迫降低了水稻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香蜂草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香蜂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日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4.02μ·mol·m-2·s-1.在400 μmol·mol -1 CO2浓度下,香蜂草光补偿点为49.68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3μmol·m-2·s-1.叶绿素a/b为0.6798.香蜂草光合特性表现为的阳性耐荫植物.  相似文献   

13.
试验材料取自于云南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绿化树种滇润楠,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滇润楠叶片的阳面叶片和阴面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光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大多呈多项式正相关关系.在光强为2000 μmol·m-2·s-1时,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为5 μmolCO2·m-2·s-1,在光强1500 μmol·m-2·s-1左右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趋于饱和.阳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在中午13:00时,阴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1:00时和下午15:00时.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不同产脂力无性系光合特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马尾松不同产脂力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和比较其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产脂力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皆呈现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9:00—11:00。高产脂力无性系1 d中净光合速率最高为9.81μmol·m-2·s-1,日均值5.57μmol·m-2·s-1,分别为低产脂力无性系的1.29和1.22倍。由光响应曲线分析可知,高产脂力无性系表现出较强的利用强光的能力,其光饱和点最高达1 200μmol·m-2·s-1,饱和点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低产脂力无性系的2.28倍,而光补偿点低至45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由CO2响应曲线分析可知,高产脂力无性系羧化效率为低产脂力无性系的1.8倍,说明其对CO2的转化效率较高。高产脂力无性系的光合能力强于低产脂力无性系,在强光高温条件下能够迅速启动自我防御措施,特别是在强光条件下,可以保持高效的光合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非直角与直角双曲线模型、二项式回归方法及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了雷公藤幼苗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雷公藤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大,模拟值与实测值最符合;利用该模型重新拟合出雷公藤幼苗的饱和光强为468.9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1.41μmol.m-2.s-1,这些数据与试验测量值较符合;其内禀量子效率为0.076,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在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为0.072.  相似文献   

17.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芍药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5年生大田芍药‘大富贵’(Paeonia lactiflora‘Da Fugui’)开花期的光合作用。结果显示:芍药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8μmol·m-2·s-1,出现在11∶00;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规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芍药光合速率主要控制因子为非气孔限制。芍药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4.98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9,表明芍药属阳性植物,且耐荫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强处理对三叶青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适宜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生长的光强环境,并为其人工栽培和林下栽培提供基础,以2年生三叶青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它们进行不同梯度的遮光处理,梯度设置为全光照(ck),遮光30%,50%,70%和90%,研究光强对三叶青不同生育时期(快速生长期与高温缓慢生长期)的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浸提法测定三叶青叶片中光合色素,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量子效率(AQE),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并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生育时期变化不大;多数光合指标亦随遮光程度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多在遮光7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且快速生长期(Pn为4.19 μmol·m-2·s-1,Gs为53.54 mol·m-2·s-1,Tr为0.98 mmol·m-2·s-1,LSP为340.49 μmol·m-2·s-1,AQE为0.18 mol·mol-1,Rd为1.20 μmol·m-2·s-1,Pmax为5.34 μmol·m-2·s-1)比高温缓慢生长期(Pn为1.74 μmol·m-2·s-1,Gs为17.53 mol·m-2·s-1,Tr为0.36 mmol·m-2·s-1,LSP为159.28 μmol·m-2·s-1,AQE为0.06 mol·mol-1,Rd为0.70 μmol·m-2·s-1,Pmax为2.45 μmol·m-2·s-1)数值高41.67%~67.26%;Ci和LSP呈现先下降后趋于稳定趋势,表明高温缓慢生长期的强光、高温、低湿等环境条件使其光合活跃度下降,对植株生长产生胁迫。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生育时期三叶青均在遮光度70%的条件下生长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