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补充或不补充氨基酸情况下,采用100头初产和经产荷斯坦奶牛研究了植物来源或动物来源瘤胃非降解蛋白(RUP)对泌乳早期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约三分之一的牛属于初产牛。在怀孕前3周,让奶牛采食4种分娩前日粮的1种,产犊后采食相应的产后日粮。日粮1(AMI)和日粮2(AMI+)添加植物性瘤胃非降解蛋白(含有热处理和木质素磺酸盐处理的芸苔粉),此外日粮2含有盐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1-2-羟-4-甲硫基-丁酸,Alimet)。日粮3(PRO)和日粮4(PRO+)添加动物来源的瘤胃非降解蛋白的混合物(血粉、鱼粉、羽毛粉、猪肉粉和骨粉),此外日粮4还含有盐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1—2-羟-4-甲硫基-丁酸,Alimet)。在泌乳的前4周,虽然B粮中添加了盐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干物质采食量较少,但是这种效果没有持续到试验的5~9周。有趣的是,尽管补充氨基酸添加剂,干物质采食量最初降低,但是对乳产量或脂肪矫正乳与干物质采食量的比在整个试验的17周内没有影响。瘤胃非降解蛋白来源(植物性或动物性),没有影响泌乳的前17周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3.5%脂肪矫正乳产量。本试验结果显示,热处理和木质素磺酸盐处理的芸苔粉可以作为一种瘤胃非降解蛋白来源代替高质量的动物源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当日粮中瘤胃降解蛋白、可代谢蛋氨酸和赖氨酸相等时,芸苔粉对乳产量没有负面影响。尽管其它报道称,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合成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产性能有利,但本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说法。此外,当日粮中补充盐酸赖氨酸时,血中赖氨酸浓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的真蛋白主要由酪蛋白(75-85%)、β-乳球蛋白(7~12%)和α-乳白蛋白(2~5%)组成。在检测牛奶的蛋白含量时,一般是测出牛奶中氮的含量,然后乘6.38,得出牛奶中的总蛋白量。这种检测方法将牛奶中的尿素氮也给计算进去了。牛奶中的尿素氮占总蛋白的2-10%。由于人体不能利用尿素,为了真正评价牛奶质量。现在逐渐开始检测牛奶中的真蛋白。牛奶中的蛋白含量受奶牛品种、泌乳胎次、泌乳阶段、奶牛体况、外界环境以及饲料组成等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和营养对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泌乳期母羊能量需要量及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尾寒羊泌乳母羊6只,分成哺育单羔和双羔两组,每组3只,分泌乳前期(1~30天),泌乳中期(31~60天)和泌乳后期(61~90天)3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呼吸测热试验及屠宰试验等研究。两组试羊均按NRC(1978)推荐的绵羊泌乳期哺育双羔母羊能量需要量供给代谢能和其它养分。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小尾寒羊泌乳母羊(包括哺育单、双羔者)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平均日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代谢能(ME)和泌乳量分别为1689g,1571g,19.893MJ和653g。DM、OM和总能(GE)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71%,72.58%和70.34%,代谢率(MEI/DEI)为84.89%。甲烷能占GEI的9.18%。每日畜体产热量(HP)为625.5KJ/kgW0.75。研究还表明:小尾寒羊泌乳母羊的每日维持代谢能和净能需要量分别为582.6和460KJ/kgW0.75,每户1kg原乳需要10802KJ的代谢能。维持效率为0.790泌乳效率为0.479,HI占GEI的18.10%。分析结果证明,试羊的泌乳量、采食量、畜体产热量和能量转化效率在单、双羔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泌乳母羊的代谢能总需要量(MER)可用下式估计:羊羔:MER=576.9W0.75+10810M;双羔:MER=588.2W0.75+10794M;平均:MER=582.6W0.75+1  相似文献   

4.
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丰奶牛场的头胎荷斯坦牛1932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乳中尿素氮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繁殖资料,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乳中尿素氮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尿素氮含量为9.22±2.78mg/dL;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个体情期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后首次配种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mg/dL的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显著高于低于此数值的奶牛,且个体情期受胎率显著低于此数值低的奶牛。同时乳中尿素氮含量与个体情期受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据此认为,作为反映能氮平衡的关键指标,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可作为预测奶牛产后繁殖性能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尿素氮测定仪对牛乳中尿素氮(简称乳尿素氮)进行测定,并对乳尿素氮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等关系进行了分析。乳尿素氮在奶牛营养方面反映了奶牛个体摄入的蛋白和能量的平衡情况,并且与奶牛泌乳、繁殖性能以及氮的排泄等有很大关系。乳尿素氮的测定具有取样方便、对奶牛无应激、测定结果稳定等优点,已逐渐成为DHI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辽地区荷斯坦牛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通辽地区1~5胎健康荷斯坦牛,泌乳阶段分别为泌乳初期(7~30d)、泌乳盛期(31~90d)、泌乳中期(91~210d)和泌乳后期(211d~停奶)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枯草期、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前期,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份;并系统地研究了通辽地区荷斯坦牛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通辽地区荷斯坦牛盛草期、枯草前期乳中氨基酸总量(TAA)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而显著低于枯草期(P〈0.05);枯草期乳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而其他三季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连用5头经产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γ-亚麻酸制剂(RPGLA),通过比较添加前后血浆和乳中γ-亚麻酸(GLA)含量变化,探讨了RPGLA的添加对血液和乳中γ-亚麻酸含量的影响。RPGLA中含有脂肪52.5%和γ-亚麻酸3.5%。每天分别早晚两次饲喂150gRPGLA,试验期间的日粮和饲养管理是一致的。添加前测定一次血浆和乳中GLA含量.添加后测定了5次。结果显示:RPGLA添加后血液中GLA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前乳中GLA含量(mg/kg)及其产量(mg/d)分别为11.5和310.3,而添加后第4、9、14、19、22天分别为25.7、19.0、26.3、24.8、27.7和663.0、493.1、737.7、705.0、769.7.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泌乳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γ-亚麻酸可大幅度提高血浆和乳中γ-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牛奶中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泌乳期4间SOD活性是初乳〉本乳〉常乳。其测定值分别为11.4、8.0和6.9u/ml。在泌期内随泌乳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初乳是产后第一天最高,以后迅速下降(C.V.16.5%);常乳是第一、二泌乳月下降,第三、四泌乳月最低,第五、六泌乳月回升,第七、八泌乳月稳定(C.V;26.0%);末乳相对比较稳定,在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差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奶牛的分群方案1.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1.1.1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产前两个月内),其中包括围产前期(15天),自预产期前15天至分娩日期前一天(产前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1.1.2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繁殖是关键饲养期。1.1.3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产后四个月内)。围产后期和泌乳盛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此期对全泌乳期产奶量…  相似文献   

10.
选用24只山羊泌乳母羊,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及气体能量代谢试验等手段,研究其能量需要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试羊的能量消化率和代谢率分别为70.4%和85.0%。甲烷能占总能进食量(GEI)的9.20%。维持代谢能需要为502W^0.75KJ/天,每产一千克标准乳(FCM)需5060KJ泌乳代谢能。泌乳母羊的维持效率(Km)为0.845,泌乳效率(K1)为0.635,热增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泌乳奶牛牛奶尿素氮(MUN)和血液尿素氮(BUN)的群体规律,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获得MUN和乳成分指标预测BUN水平。本研究对2个规模化牧场的401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测定,分别获得392条MUN和318条BUN记录。使用SPSS 26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牛场和血液类型对MUN和BUN的影响以及两性状的相关关系与差异;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BUN有显著回归关系的乳成分指标,建立了BUN对各乳成分指标的回归方程。本研究中,MUN与BUN的均值分别为13.46、8.41 mg/dL;泌乳阶段与场区效应对MUN有显著影响,MUN在1个泌乳期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UN与BU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各乳成分指标中,BUN对乳脂率(FP)、乳蛋白率(PP)、乳糖率(LP)和乳干物质(TS)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BUN=0.336MUN–3.689FP–3.903PP–3.996LP+3.959TS+2.832。本研究对常规获得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其与奶牛BUN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为监测奶牛的氮利用及能氮平衡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 16头体况良好、上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 2~3胎、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4组,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将4组泌乳水牛随机分配到4个梯度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即 16.0%、15.2%、14.4%、13.6% 4个组,每组 4头,进行 4期饲养试验,每期 21d,共 84d。按照 4×4拉丁方设计给各期各组泌乳水牛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每期试验预试期 7d。在第 2期和第 4期饲养试验的最后 4d开展 2期氮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总采食氮、可消化氮、乳氮/进食氮以及氮表观消化率在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氮、粪氮、尿氮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水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试验期间进食氮水平(g/d)为横坐标(x),标准乳产量(kg/d)为纵坐标(y),获得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即 y=-0.0016x2+0.9556x-129.91。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根据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可得,当进食氮水平为 298.625g/d时,得到水牛标准乳产量最大值为 12.773kg/d。  相似文献   

14.
日粮钙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粮钙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50只云南半细毛羊妊娠后期的母羊,母羊预产期前14 d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羊),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35%、0.42%、0.61%、0.75%和0.96%的试验日粮。母羊产羔后进入正试期(90 d),每30 d为1个阶段,分别为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每个阶段中间5 d,从每组选择5只母羊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1)泌乳期各组的产奶量、羊乳的磷、能量、脂肪、蛋白、总固体、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2)乳钙含量随日粮钙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且在泌乳前期和后期0.35%钙水平组的乳钙含量显著低于0.61%、0.75%和0.96%钙水平组(P < 0.05)。(3)泌乳中期0.61%、0.75%和0.96%钙水平组的乳糖显著高于0.35%钙水平组,分别提高3.32%(P < 0.05)、3.69%(P < 0.05)和4.43%(P < 0.01)。泌乳后期0.35%钙水平组乳糖含量最低,较0.42%、0.61%、0.75%和0.96%钙水平组分别低4.55%(P < 0.05)、8%(P < 0.01)、8%(P < 0.01)和8.70%(P < 0.01)。综上,日粮钙水平影响乳钙含量且两者成正比|在泌乳中期和后期,当日粮钙水平提高到0.61%和0.42%后可提高乳糖含量。 [关键词] 钙|云南半细毛羊|乳成分  相似文献   

15.
1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d)、泌乳中期(产后71~140d)、泌乳后期(产后141~305d)、干乳期(产后306~365d)。其中产前30d(第2个干乳月)和产后70d(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d,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10峰阿拉善双峰驼第一次分娩后不同泌乳时间驼乳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第一次所挤驼乳的蛋白中Thr、Met、Ile、Leu、Phe和Lys的含量分别为6.50、2.10、4.05、7.94、4.38和7.40g/100g,7d时驼乳蛋白中相应的值分别为4.54、2.86、5.50、9.46、4.40和7.89g/100g,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泌乳前1d的时间内必需氨基酸Val的含量较高,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6.11—6.25g/100g)。分娩后第一次所挤初乳中Asp、Ser、Gly、Ala和Arg的含量分别为8.39、6.01、3.48、3.76和4.94g/100g,之后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到泌乳7d时分别为7.16、4.72、1.49、2.51和4.27g/100g,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在研究的泌乳时间内乳样中His(2.50—2.75g/100g)和Phe(4.31-4.73g/100g)的含量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72头荷斯坦奶牛研究了夏季热应激对血液生化指标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期奶牛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较非热应激期的冬、春、秋季分别降低39.51%(P<0.01),35.81%(P<0.01)和16.48%(P>0.05);热应激期奶牛血清中抗坏血酸含量较冬、春、秋季分别降低26.03%(P<0.01)、13.35%(P<0.05)和15.01%(P<0.05);热应激期奶牛血清钙、钾、钠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对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奶牛各泌乳阶段泌乳量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1),泌乳前期奶牛对热应激的反应较泌乳中、后期奶牛敏感,产奶量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是在呼伦贝尔地区饲养的三河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盛期、中期和后期各10头,并年分4次采集乳样,每个泌乳期的重复数为40头。探讨日粮与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三河牛乳中脂肪酸组成的泌乳期变化。结果表明:①三河牛乳中SFA组成中SCFA组成有明显的泌乳期变化,即盛期和中期乳中SCFA组成明显高于后期和初期乳(P〈0.05),而盛期与中期、初期与后期乳没有明显变化(P〉0.05)。另外,乳中MCFA和LCFA组成没有明显的泌乳期变化(P〉0.05)。从乳中SFA的营养价值看,没有显示明显的泌乳期变化(P〉0.05);②乳中USFA组成中除了C16:1、r-C18:3和α—C18:3组成外,其他USFA组成不受泌乳期变化的影响(P〉0.05)。以上四种USFA组成均在泌乳后期和泌乳初期中最高(P〈0.05);③乳中CLA组成具有显著的泌乳期变化,在泌乳后期和泌乳初期乳中最高(P〈0.05);④乳中ω-6PUFA/ω-3PUFA比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后期〈初期〈中期〈盛期。因此,泌乳后期和初期乳USFA的营养价值明显要高于盛期和中期乳USFA的营养价值(P〈0.05):⑤乳中由脂肪酸而产生的乳风味也是在后期和初期乳中最浓(P〈0.05);⑥对日粮USFA的摄入量和生物氢化率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泌乳盛期〉中期〉初期〉后期(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00头中国荷斯坦牛2009~2010年2358次DHI测定日记录乳中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MUN平均为14.24±5.0mg/100mL,不同年份、季节对乳中MUN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泌乳月对MUN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犊季节和胎次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2009年MUN值显著高于2010年MUN值,春季MUN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季,冬季MUN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季。  相似文献   

20.
信息大观     
鱼粉能提高奶牛产乳量 据《科学饲料》杂志报道,日本10个饲养场联合进行试验:供试牛选用1~5产、体重550kg以上的奶牛。对照组饲料的蛋白源来自豆粕,含量12.3%,试验头数22头;试验组饲料的蛋白源为鱼粉,含量8.3%,试验头数24头。试验期为分娩前9周至分娩后20周,分为1期(分娩前19周~4周),2期(分娩前4周-分娩)和3期(分娩-分娩后20周)。其他如饲料组成、粗饲料和饲喂方法均一致。结果,两组间乳成分没有差异,但试验组的平均产乳量、最高产乳量和20周内产乳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