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复方板蓝根提取工艺与靛玉红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复方板蓝根最佳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该复方的靛玉红含量。含量测定采用外标法。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的提取方法中,加10倍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为2h的提取工艺,含量最高,达6.86μg/mL;HPLC法测定靛玉红,其线性范围在2.0~20.0μg/mL内靛玉红的含量与峰面积相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4%(n=6),说明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靛玉红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vine 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 virus, ORFV)感染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及CD分子表达量的影响,在靛玉红对ORFV感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中,分为对照组、ORFV感染组、靛玉红(0.2μg/mL)+ORFV组、靛玉红(0.2μ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靛玉红对ORFV感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外,在靛玉红对ORFV感染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及CD分子表达量的影响试验中,分为高浓度靛玉红(0.2μg/mL)+ORFV组、中浓度靛玉红(0.1μg/mL)+ORFV组、低浓度靛玉红(0.05μg/mL)+ORFV组,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淋巴细胞悬液100μL,之后加ORFV病毒悬液100μL,吸附2 h,弃病毒液,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0.1,0.05μg/mL的靛玉红溶液100μL,作用0,2,4,8,12 h,另设ORFV感染组(只加ORFV病毒悬液和RDMI-1640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只加RPMI-1640完全培养基),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  相似文献   

3.
靛玉红即炮弹树碱B,是我国首创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中药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神经保护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并且靛玉红作为中药具有作用广泛、低毒、无或低残留等优势,防治临床疾病潜力巨大。笔者就近几年靛玉红及主要衍生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加明确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功能机制,更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干燥根,植株高50~100厘米。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厘米,长20~30厘米,表面土黄色,其短横纹极少数须根。靛蓝、靛玉红为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板蓝根是常用中兽药,在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和消肿的功能。其传统提取工艺均为水煮醇沉,其有效成分损失过大。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拟采用醇提和超滤工艺,以总氮和靛玉红含量为指标,用筛选试验对加醇倍数进行考察。并对浓缩温度、干燥温度及浓缩体积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初步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昧苦,性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止痛的作用,所含化学成分有靛蓝、靛玉红、色氨酮、3-羟苯基喹唑酮、有机酸类及其它如β-谷甾醇、γ-谷甾醇等,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感染性疾病。随着大青叶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的逐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芪蓝囊病饮中靛玉红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PDA)检查方法。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35 ℃,以乙腈-0.2%磷酸水进行梯度洗脱,波长采集范围为200~64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 L,提取检测波长为289 nm。靛玉红在0.5~2.0 μg(R2 =0.999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0.0%(RSD=1.36%,n=6)。所建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前处理简单,可用于芪蓝囊病饮中的靛玉红的含量测定,为完善芪蓝囊病饮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四味穿心莲超微粉的质量,分别对其所含的四味药材进行薄层鉴别研究。通过穿心莲对照药材、穿心莲内脂和脱水穿心莲内脂的鉴别对穿心莲进行质量控制;通过靛玉红的鉴别对大青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芦丁的鉴别对葫芦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槲皮素的鉴别对辣蓼和葫芦茶进行质量控制。试验筛选并优化了相关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并分别制备对应的阴性样品溶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四种薄层鉴别方法均无阴性干扰,且简单、稳定,可以有效控制四味穿心莲超微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环保的南板蓝复方饲料添加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按L9(34)正交设计,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干浸膏得率、靛玉红总量、绿原酸总量隶属度加权和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6倍量50%乙醇,提取2次,每次45m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方便、稳定、重复性好,适合规模化生产,为南板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提取工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四味穿心莲超微粉的质量,分别对其所含的四味药材进行薄层鉴别研究。通过穿心莲对照药材、穿心莲内脂和脱水穿心莲内脂的鉴别对穿心莲进行质量控制;通过靛玉红的鉴别对大青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芦丁的鉴别对葫芦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槲皮素的鉴别对辣蓼和葫芦茶进行质量控制。试验筛选并优化了相关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并分别制备对应的阴性样品溶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四种薄层鉴别方法均无阴性干扰,且简单、稳定,可以有效控制四味穿心莲超微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多产地板蓝根药材中精氨酸、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核苷类含量,分析含量分布情况,并进行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来源的11个板蓝根样品7个指标成分含量,通过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成分分布分析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靛蓝、靛玉红、鸟苷、尿苷、腺苷对不同产地板蓝根评价贡献最大,这5种指标成分可作为产区间区分和评价指标,以此评价体系板蓝根按产区分为河北省产区、甘肃-山东-安徽产区和东北三省产区,其中河北省产板蓝根品质最优异。  相似文献   

11.
选用甘肃省道地药材红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芪多糖,并以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设置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和醇沉比5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在此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衡量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得到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再利用该工艺参数条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红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次数为4次,液料比为17 mL/g,醇沉比75%。最佳条件下红芪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7.70%,与理论提取率8.01%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认为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芪多糖的工艺稳定可行,为红芪多糖的有效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分离纯化红芪多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对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的提取工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选出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即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10倍,乙醇浓度为75%,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2h。表明研究试验结果可靠,以优化的工艺所得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高,有利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1板蓝根1.1成分板蓝根为十字花科2年生草本植物菘蓝、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作板蓝根,叶为大青叶。其他如马鞭草科植物大青木的叶以及蓼科植物蓼蓝的叶,亦作为大青叶入药。1.2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本品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溶血链球菌均能抑制。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作用,还能抑杀钩端螺旋体。其抗菌、抗病作用与其根含靛苷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岷山红三叶异黄酮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提取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温度70 ℃,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 h.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红菊苣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以红菊苣中花青素的提取量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红菊苣中花青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41∶1,乙醇体积分数71%,超声提取时间28 min,在此条件下,花青素的提取量为908.596 mg/100 g,与模型中预测值910.426 mg/100 g相差不大,此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6.
救鸡宝是由板蓝根、大青叶、黄连、茵陈、连翘、诃子、黄芩、大黄、秦皮、白头翁按一定比例经提取、精制、浓缩等工艺制成浸膏,加入糖粉、糊精等赋形剂制成颗粒,经干燥、整粒制成的颗粒剂。由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  相似文献   

17.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18.
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正交提取工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工艺提取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在紫外光210 nm处对红茂草生物碱提取液进行检测,以异紫堇啡碱标准品作对照。结果正交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乙醇用量200 mL、超声温度30℃、回流时间2.5 h。表明应用正交工艺对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的提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大青叶中有效成分4(3H)喹唑酮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4(3H)喹唑酮舍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药材粒度(A)、提取溶剂浓度(B)、微波辐射时间(C)、溶剂倍量(D)4个因素时微波提取法结果的影响。结果: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82C1D1,即40目的药材粒度,用10倍量的50%乙醇微波辐射10min。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能量消耗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单因素试验法优选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红芪中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红芪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常规法提取红芪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1.0 h,料液比1∶12时,红芪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