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以病株数为指标,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2个主高峰和1个次高峰,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2个高峰,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恶苗病产量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0年度,用2个水稻品种研究了移栽时水稻恶苗病不同发病株率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时恶苗病病株率的上升,水稻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明显下降,其产量也随之下降,水稻恶苗病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下降,研究还表明,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移栽时和成熟期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产量损失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随水稻栽培技术改革和品种更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97~1999年全市恶苗病发生面积逐年递增,尤其是今年粳稻"95-16"品种的推广,恶苗病发生更严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15%左右,损失产量1~2成.作者于1999~2001年在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7组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效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因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因子及防治技术钱月珍张亚明(锡山市植保植检站214101)水稻恶苗病属种传病害。种子内外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种子萌发后,病菌从芽鞘、根和根冠侵入,引起秧苗发病。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从伤口侵入感染健苗引起再浸染而使大田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恶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种子处理药剂,选用5个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进行了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32%乙蒜·戊唑醇微乳剂通过水稻种子浸种处理,在大田水稻恶苗病株数防效方面的表现最好,且对秧苗素质提升有促进作用,适宜在金山区水稻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症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从政策与技术两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水稻恶苗病发生的措施,以期为防治水稻恶苗病、促进水稻增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现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农药品种有86个,其中以咪鲜胺为主要成分的药剂74个,占恶苗病防治登记药剂的86%。长期单一采用咪鲜胺类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造成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选择压力大大增强,致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不断增加,防效逐年下降。近年,江苏省多个水稻品种恶苗病发生严重,与水稻恶苗病病菌对咪鲜胺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分析了其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总结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水稻恶苗病上升成为本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水稻恶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这对于鲁东南稻区乃至本省等更大范围地区科学防治水稻恶苗病具有较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伊川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为866.67hm2,主要种植在伊河两岸。1998年,在伊川县城关镇窑湾村首次发现水稻恶苗病,零星发病,发病面积1334m2。2004年,在城关镇罗村有5块田发病,病株率为3%~5%,发病面积2668m2。2006年,彭婆镇彭婆村有3.33hm2稻田恶苗病发生严重,病株率为50%,成片稻株枯死,减产50%。2009年,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普查,该病发生面积33.33hm2,所有水稻种植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1.
伊川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为866.67hm2,主要种植在伊河两岸。1998年,在伊川县城关镇窑湾村首次发现水稻恶苗病,零星发病,发病面积1334m2。2004年,在城关镇罗村有5块田发病,病株率为3%~5%,发病面积2668m2。2006年,彭婆镇彭婆村有3.33hm2稻田恶苗病发生严重,病株率为50%,成片稻株枯死,减产50%。2009年,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普查,该病发生面积33.33hm2,所有水稻种植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水稻恶苗病对产量影响很大,及时发现,及时防治,挽回了损失,取得了成功.现将初步总结的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出更好的浸种药剂以替换17%杀螟·乙蒜素WP,于2015年进行了浸种药剂25%氰烯菌酯SC防治水稻恶苗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氰烯菌酯SC浸种后,水稻恶苗病秧田病株防效、穗期病穴防效、病株防效均为100%,与17%杀螟·乙蒜素WP的应用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市售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剂种类繁多,给种植户浸种药剂选择带来困难。试验选择当地常用浸种药剂作为试验药剂,研究这几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安全、高效浸种药剂,为种植户选择药剂提供指导,保证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5.
水稻恶苗症又称徒长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水稻恶苗病常导致谷粒播后不发芽或不能出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恶苗病的病情也有所加重,发生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分析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总结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趋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试验点关注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问题,通过这项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发展,从而促进水稻节本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8.
水稻恶苗病俗称徒长病、公稻子,属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的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恶苗病在我省各稻区均有发生。据我所调查,我县现有的当家水稻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恶苗病发生,其中以粳稻品种较为严重,部分田块病株率达2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我所从1981年开始进行恶苗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其防治方法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效果显著。 一、恶苗病的识别 水稻恶苗病主要发生在秧田期到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其典型症状为徒长型。秧田期病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品种的更换,水稻恶苗病在通州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1996 年~2004 年全市恶苗病暴发成灾,发生面积在50%以上,尤其是粳稻9516等系列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恶苗病的发生更为严重,重病田的病株率高达20%~30%,产量损失2~3 成,已  相似文献   

20.
1特征特性1.1水稻恶苗病症状秧苗感病后,其感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窄,根部发育不良,叶位上的叶鞘里或外长有倒须根。病株移栽到大田后,植株抽穗较早,穗子小,谷粒少。引起病株徒长是恶苗病常见症状,但有时感病植株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1.2水稻恶苗病侵染途径恶苗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藤仓赤霉菌,属子囊菌亚门。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谷种和病残体。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就从种苗的芽鞘或伤口入侵,引起秧苗感病,徒长。秧苗移到大田后,引起稻株发病,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