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十字花科蔬菜小松菜为研究试材,采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3种肥料和3个施肥水平及3种种植密度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最佳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和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株产量,包括叶重、叶柄重,还是叶柄重/单株重或单位面积产量,决定经济性状和出口商品利用率大小的主要因子是种植密度,其次是施肥量,肥料种类影响最小。施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最佳施肥量为1 125 kg.hm-2;在施用345 kg.hm-2NPK复合肥基础上,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的最佳施用量均为300 kg.hm-2。提高小松菜的出口商品利用率的最适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组合是A2B2C3,即施用300 kg.hm-2井上政微生物肥和345 kg.hm-2复合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红壤条件下选择适合花生生长的缓控释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不同缓控释肥为材料,研究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下各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缓控释肥均有利于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恩泰克缓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18.4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金正大控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18%、9.50%。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均提高花生籽仁粗脂肪、油酸含量及油亚比,以金正大控释肥处理提高花生品质的效果最好。[结论]若仅追求单产,可用恩泰克缓释肥;若兼顾品质,可用金正大控释肥。  相似文献   

6.
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肥料,具有增效、节肥、省工的特点,深受农户欢迎。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马铃薯生产上逐步代替普通肥料,但其施用量、施用方法以及肥料利用率等各种指标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总结。通过布设控释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发现,薯控3#产量最高达到19 909.5 kg/hm2,薯控2#号次之,达到17 158.5 kg/hm2;薯控5#产量为16 659 kg/hm2、位于第三且高于薯控1#16 557 kg/hm2和薯控4#15 357 kg/hm2,薯控3#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产量高、薯块空心率较低的"华恩1号"种植密度,为其大面积推广和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6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结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薯块空心率的降低。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5.5%,产量为42 895.5 kg/hm2,居第2位;当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2.2%,产量为44 737.5 kg/hm2,居第1位。[结论]"华恩1号"种植密度控制在6.45万~7.20万株/hm2,能有效减少薯块空心率,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洛薯8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的密度试验,探索洛薯8号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群体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个体转弱,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变差;随着密度加大(45 000~90 000株/hm2),单株结薯个数由4.8个减少到3.6个,单株结薯质量由684.71 g减小到410.41 g,平均薯块质量由142.64 g减小到114.00 g,大薯率由75.26%减小到38.92%,商品率逐渐变差,由90.64%下降到63.54%;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时产量最低,为30 811.80 kg/hm2,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到峰值,为38 426.10 kg/hm2,随后产量逐渐降低.密度67 500株/hm2与密度为60 000、75 000、82 500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45 000、52 500、90 000株/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洛薯8号在河南两季作区的适宜栽植密度为60 000~82 500株/hm2,最适宜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种薯生产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张薯8号和陇薯3号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冀张薯8号和陇薯3号单株结薯个数、大薯率、薯重、商品率呈下降趋势,但单位面积整薯数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高密度下单位面积小薯个数增加明显,有利于增加整块薯种数量以满足生产需要小整薯种。试验种植密度条件下,总产量随着密度加大而呈递增。冀张薯8号和陇薯3号最佳繁种种植密度为7.2万株/hm2,理论最高产量为2 1750 kg/hm2、31 473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三个试点间套脱毒马铃薯早大白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早大白产量、结薯性状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马铃薯早大白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和最大单薯重降低,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脱毒马铃薯早大白最佳种植密度是5 500-6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667 m2.拟合回归方程,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 083.33株/667 m2,对应的产量是2 543.51 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贵州高原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S9914、方玉2号的适宜密度分别5.985万~8.50万株/hm2、6.12万~9.6万株/hm2、5.37万~8.35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分配比例、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等群体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小,而平展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大。  相似文献   

12.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  相似文献   

14.
遮光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单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小,非全程45%遮光处理只对费乌瑞它和紫玉单株薯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冀张薯12的商品薯质量也显著下降;全程45%遮光处理下紫玉、费乌瑞它的单株块茎数,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的单株薯质量和紫玉的商品薯重都显著降低,遮光程度达到70%时(非全程、全程)所有结薯性状因子都显著下降;费乌瑞它在遮光为45%条件下减产41.6%~44.5%,非全程70%遮光下减产67.8%,而全程遮光条件下的减产86.6%,全程遮光和非全程遮光之间差异不明显;冀张薯12和紫玉在非全程45%遮光下减产都在30%以内,冀张薯12在全程45%遮光条件下减产57.4%,紫玉减产41.1%,全程70%遮光下冀张薯12减产达87.5%,紫玉减产78.8%。综合试验结果,费乌瑞它和紫玉前期耐弱光,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生育期短,较适宜中国南方冬作栽培。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强  许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15910
[目的]明确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方法]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群体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4.5万~9.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6.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表明适宜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地上干物重呈现降低趋势,株高、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结论]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夏玉米驻玉309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4-6715
[目的]为驻玉309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驻玉309为试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和4个供氮水平。收获时,各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穗部性状。[结果]不同密度间穗粒数、穗粒重差异极显著,表现为4.5万株/hm2>7.5万株/hm2>6.0万株/hm2。千粒重在密度、肥力处理间差异不大。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以450 kg/hm2氮肥为最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氮处理秃尖长均低于不施氮处理。驻玉309单株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表现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能提高驻玉309的产量,密度过大和施氮量过多,反而降低驻玉309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氮、钾肥用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营养对脱毒马铃薯会-2产量及钾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中钾处理的平均单窝重、大薯块单窝重和产量均最高。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产量维持在一个最高水平,再增加钾肥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迅速增加直至达最高水平,继续增加氮肥用量,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过多的施用钾肥使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吸收的钾素属于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及品质,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54 000、65 550、77 100株/hm23个密度以及0、142.5、285.0、427.5纯Nkg/hm24种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结果]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氮素累积吸收量均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加施氮量,AE、RE、PFP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适度提高种植密度,RE、AE、PEP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与施氮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协同提高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利用率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关键.[结论]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且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膜下滴灌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量、利用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组合以77 100或65 550株/hm2、施氮量28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高/低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肥量条件下,密度增加对茎叶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低施肥量条件,在所测定的3种茎叶形态指标中,对叶长和叶宽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根茎粗,第三是绿叶数;而在低施肥量条件下,密度增加对茎叶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籽粒产量施肥量较低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无论施肥水平高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千粒重随密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 ;设39000、46500、54000株/ha 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 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