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1983~2017年江苏省35a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相关灾情数据及国民经济数据,本文选取灾害损失最大的强对流、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雪灾五种气象灾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主要气象灾损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集中于7月份,高值区主要位于淮北大部、里下河地区及沿江苏南西部地区;强对流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夏季(3~8月),分布区域集中在江苏沿海和里下河地区,以盐城和南通地区最为严重;干旱灾害发生持续时间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范围分布较广,总体呈现出东南轻西北重的趋势,大值区位于沿淮淮北东部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灾害影响范围具有典型的沿海大于内陆的特征;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12~次年2月),1月最多,发生的高频区域呈无规律零星分布。本研究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口两项指标来表征气象灾情的演变,结果显示累计死亡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总体下降了83%。直接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经济损失约为之前的1.38倍。总体而言,气象灾害损失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年以来的地区灾损率大致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2.
陕西猕猴桃高温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掌握猕猴桃果实膨大期高温干旱灾害发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陕西猕猴桃高温干旱风险区划研究,为果业部门开展猕猴桃生产的防灾减灾,以及猕猴桃高温干旱灾害保险设计、理赔以及避灾抗灾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利用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历史灾情等方面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陕西猕猴桃高温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技术,开展陕西猕猴桃高温干旱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东部渭河下游低海拔地区,该区域重度高温干旱灾害约3年1遇,同时存在约2年1遇的中度、1年1遇的轻度高温干旱灾害;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中东部和陕南汉江下游两岸部分地区,该区中度高温干旱灾害2~3年1遇,同时存在3~4年1遇的重度灾害和少于1年1遇的轻度灾害;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中度风险区南部、北部和西部,以及陕南汉江及其支流两岸、金钱河、丹江及其支流两岸、南洛河两岸海拔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危害范围逐年扩大、灾害程度逐年加重的态势,农作物灾情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为此,农作物受灾等级研判标准的重要性凸显。文章主要对中国现有的灾损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在农情调度中对灾害的统计方法和气象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等级的观测方法,还介绍了正在研究拟定中的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并指出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的方法是一种将农业标准与气象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且便于各级部门及时采取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将为农情调度、灾害损失评估、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藏主要农区青稞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笔者从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损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风险因子考虑,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确定各因素权重,构建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进行干旱灾害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整体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态势,高风险区分布比较分散,次高风险区多集中在研究区的边缘地带,中等风险区以左斜H型分布在拉萨、山南、林芝市部分区域,而次低和低风险区零星分布在加查、索县、比如、林芝等站;且干旱灾害风险较高年份出现在1999、2005、2006、2007、2009、2010、2012、2014、2015年。西藏主要农区青稞各个干旱风险因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别和一定的连片性,研究区和分区的干旱趋势随年份递增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灾害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特别是多年生果树作物,由于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许多自然灾害机理尚不明确,评估工作难度很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进行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可为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果业管理部门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制定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确定了天水渭北旱山区、渭河河谷川区和关山区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区,影响梨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构建了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天水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影响梨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初春3月干旱、伏期7月干旱和花期4月低温冻害最为严重。评估有灾(包括小灾、中灾、大灾、特大灾)年份18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大灾评估准确率达100%,评估准确率较高,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气象灾害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对天水食用杏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提取了影响食用杏正常生长的主要致灾因子,构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分析表明:主要致灾因子以杏树花前3月上旬干旱、花果期4月上中旬低温冻害、4月下旬阴雨寡照和5月少雨干旱天气对食用杏产量形成影响最为明显,与1982—1991年相比,1992—2001年天水食用杏10年平均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减少29.9个百分点,2002—2011年减少7.8个百分点。气象灾害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灾害年16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轻灾评估准确率50%,中灾88%,中大灾100%,大灾67%,轻灾、大灾评估准确率虽然较低,但错评年份中评估等级与实况等级仅相差一个等级,灾害评估的准确率比较高,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石河子垦区1981—2010年灾情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本地区冰雹、低温冷害、大风和干旱等11类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片区的灾情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的特征规律,为垦区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利用黄土高原丘陵区12 个红枣种植县所在气象站1971—2010 年降水日资料,分析了近40 年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成熟期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枣花期阴雨、幼果期干旱均呈增加趋势,成熟期阴雨呈减少趋势;各灾害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稳;主要气象灾害多发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花期阴雨以枣区中东部和西南部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幼果期干旱以黄河西岸发生频率较高,成熟期阴雨灾害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吉林省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依据灾害风险理论,对吉林省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以期减轻吉林省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吉林省逐日地表最低温度、霜冻灾情及作物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指数进行评估,基于GIS进行吉林省霜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吉林省霜冻可划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风险区5个等级,初霜冻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白城、中部长春、吉林和四平部分地区;终霜冻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春、吉林和延边部分地区。初、终霜冻风险区划结果与灾情统计结果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496和0.490(P<0.01)。本研究建立的吉林省霜冻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反映吉林省初、终霜冻的风险分布特征,初、终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经验证风险区划结果与历史灾情资料相符。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吉林省霜冻灾害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0.
鲁西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利用鲁西南地区7县2区的多年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选取了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历史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分析了鲁西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了暴雨、雷电、大风、冰雹这四种气象灾害的时间和空间空分布特征,为鲁西南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 暴雨日数随着年代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总体呈纬向的自北向南递增趋势;雷电日数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空间分布由牡丹区逐渐向各县递减;冰雹发生次数呈减少的趋势;大风日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干旱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笔者利用巴中市及其周边市、县198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干旱灾害资料,根据干旱发生的时段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干、冬干,综合巴中各县区的气象、社会、自然、灾害防御及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于GIS平台,应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结合风险指数、自然断点和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绘制出巴中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的风险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部高风险区较南部低风险区海拔高、河网密度小、经济水平低是其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湖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是决定于气候异常与农业对象,农业生产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对2010年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5月低温、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8月高温和寒露风等,及各自相应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所发生的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针对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产生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适宜于湖南省农业减灾防灾的主要对策。认为应分析湖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发展趋势,以期更好的掌握气象灾害在湖南省不同地域的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品种选择与更换、加强田间管理、灾前预警、灾中调控和灾后补救等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蓝莓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1971—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蓝莓生长季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响应,利用大兴安岭地区6个气象站气温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研究蓝莓生长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蓝莓生长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周期变化存在28年和8年尺度;空间分布展现为第1特征向量正变化,第2和第3特征向量正、负相间变化;特征向量东南与西北变化相反,东与西也相反;气候变化将对蓝莓产生一定的影响,利弊均有。热量条件影响下蓝莓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寒害、霜冻和春季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并阐述发生情况及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确保蓝莓优质高产、避免灾害损失和科学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探究县域内的气象灾害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减灾防灾水平。通过运用GIS、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对阳谷县气象灾害风险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阳谷县1981—2011年的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明细了不同气象灾害在该县的发生频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并进行相应的灾害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干旱发生频率基本一致;洪涝发生频率则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强;高温灾害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低温则反之;冰雹则主要集中在城区中部乡镇;而冬小麦生育期内高庙王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高,金斗营、阿城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低。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区划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基于风险分析的原理,利用北方冬麦区长年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水分亏缺率风险指数、减产率风险指数和抗灾性能趋势向量系数等风险评估指标的意义、表达模式和估算技术、计算和分区。结果表明,北方冬小麦各项风险评估指标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连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天水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本文采用天水地区7个气象站1965~2012年4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依据风险评估和正态分布等相关理论,首先确定了干旱过程综合评估指数;其次分析了天水地区干旱过程的变化特征;第三利用干旱过程综合评估指数序列对天水地区干旱过程强度风险评估等级进行划分,确定了明显干旱过程重现期评估指标;最后利用等级划分指标及重现期评估指标对2013年天水明显干旱过程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科学、及时、有效的对天水干旱过程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提高防灾减灾和决策气象服务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典型温棚对比试验以及气象数据,将低温冻害、寡照、风灾作为研究区域典型气象灾害,分类设计轻度、中度、重度以及特大灾害阈值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单重灾害指数(SI)和复合灾害指数(CI)以评价灾害的风险强度。结果表明:单重灾害指数差异性明显,复合灾害指数表现为:古浪凉州民勤天祝永昌乌鞘岭,即古浪、凉州宜作为区域日光温棚建设的首选之地,民勤要充分考虑棚型设计上的抗风性,其余地方则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研究结论不仅为日光温棚生产布局提供了依据,也填补了区域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体系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