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以植被盖度为例,监测了藏西北地区牧草长势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不高,多年平均值仅为27.2%。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约占草地总面积的60.7%)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年际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显著降低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东南部地区;植被盖度显著增高区域约占35.7%,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整体上,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平均盖度略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西藏玛旁雍错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5年地形图、1990年、1999-2009年TM卫星遥感影像和近35 a(1975-2009年)气温、降水、积雪日数、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普兰县境内玛旁雍错、拉昂错湖泊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过去35 a里玛旁雍错、拉昂错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到2009年玛旁雍错面积为415.44 km2,拉昂错面积为261.36 km2。与1975年相比2个湖泊面积分别减少了1.56 km2和11.01 km2;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附近的冰川面积也在加速退缩。对1975-2009年普兰县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可知,降水量减少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蒸发量不显著的增加及雪冰消融也是近几年湖泊面积波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实时、准确地获取玉米覆盖度,为玉米长势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农田小气候实景站采集的玉米图像为数据源,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玉米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合9种图像颜色指数(NDI、ExG、ExR、ExG-ExR、R-G、G-B、VEG、CIVE、(G-B)/|R-G|),构建了基于图像颜色指数的玉米覆盖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图像颜色指数可以有效估算玉米覆盖度,除颜色指数(G-B)/|R-G|外,其他8种颜色指数估算玉米覆盖度的精度均较高,其中,以VEG为变量的玉米覆盖度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预测结果的R2为0.993,RMSE和MAE均最小,分别为0.0270、0.0223。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的提取玉米覆盖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西藏野生桑树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其开发利用价值,认为未来应对西藏野生古桑树资源进行保护,扩大人工栽培数量,大力开发桑树资源多用途综合利用,使西藏桑树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藏北高原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利用2002—2015年MODIS/TERRA卫星的地表温度(LST)遥感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对藏北高原2002—2015年地表温度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5年内藏北高原地表温度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和2015年夏季均达到极值35.3℃;而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冬季,为5.2℃。空间分布变化分析表明,藏北高原的高温区随时间从西部逐渐向东部扩大,高温区主要集中在各县城或乡镇及人口较密集的地方,低温区主要集中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及北部无人区域,2002—2015年低温区分布无明显变化。(2)卫星反演的地表温度值与实测的气温数据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随着藏北高原东部地区城镇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明显增加,高温区覆盖范围面积不断增大,2015年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筛选优质桑树种质和深入开发其利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西藏野生桑树资源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野生桑树种(变种)的16个数量性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第一主成分中,胸径的权重正值最大,是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的特征向量;在第二主成分中,叶裂宽的特征负荷值较大、叶柄与着生枝夹角和叶形指数的权重正值较大;在第三主成分中,一年生枝的叶数、枝长、枝粗和冠幅发达程度的权重正值较大。山桑树体高大且通直,可用于绿化河堤和建设农田防护林,还可用作培育叶用桑树的优良亲本;鸡桑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一些蒙桑的果实大而鲜艳,味道甜美,可被开发成食品。[结论]该研究对开发西藏野生桑树资源,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藏主要农区青稞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笔者从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损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风险因子考虑,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确定各因素权重,构建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进行干旱灾害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整体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态势,高风险区分布比较分散,次高风险区多集中在研究区的边缘地带,中等风险区以左斜H型分布在拉萨、山南、林芝市部分区域,而次低和低风险区零星分布在加查、索县、比如、林芝等站;且干旱灾害风险较高年份出现在1999、2005、2006、2007、2009、2010、2012、2014、2015年。西藏主要农区青稞各个干旱风险因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别和一定的连片性,研究区和分区的干旱趋势随年份递增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藏西北高寒牧区气候特征及草地退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藏西北高寒牧区9个气象站1971~2005年共35年的观测资料以及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与牧草长势相关的温度、降水、蒸发量等气象因子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35年来,藏西北高寒牧区平均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为逐年增加,蒸发量逐年减小;各季节的变化与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藏西北高寒牧区两大区域,阿里地区的北部和那曲地区的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牧草生长最重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来看,阿里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朝着干热方向发展,对牧草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而那曲牧区气候变化特征为暖湿型,有利于牧草生长。然而,通过对整个藏西北高寒牧区牧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阿里地区还是那曲地区,牧草都呈现出了退化趋势,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除自然天气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