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0年至2003年,深圳口岸从进口木质包装、花卉种苗、进境旅客携带物中截获7种(属)外来危险性线虫,共计312批.它们是:一类危险性线虫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1批;二类危险性线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218批;潜在危险性线虫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1批,剑线虫(Xiphinema spp.)1批,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p.)6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19批,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66批.  相似文献   

2.
2008~2011年,广东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从广州白云机场局、顺德局、高明局、佛山局等口岸送检的样品中检出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3批)、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2批)、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s)(4批)、胼胝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orosus)(1批)、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  相似文献   

3.
从进口凤梨科植物截获香蕉穿孔线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法余  梁琼超  黄箭  杨升 《植物检疫》2002,16(5):267-267
20 0 2年 1月中旬 ,南海检验检疫局人员在对一批进口菲律宾凤梨科植物进行线虫分离检验中 ,截获我国对外检疫一类危险性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Codd)Thorne。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进口凤梨科植物截获该线虫。该批凤梨共 1 36箱 4 896株 ,包括果子蔓属Guzmaniaspp .和丽穗凤梨属Vrieseaspp .各4个品种。实验室人员随即对该批种苗的根和介质进行了多次线虫检验 ,相继从 3个果子蔓品种和 1个丽穗凤梨品种分离到香蕉穿孔线虫。在同一批种苗中还分离获得了大量肥尾短体线虫Pratyle…  相似文献   

4.
四种短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 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 P. speijeri。对这4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认为头环、口针、侧区、生殖系统和尾形等形态特征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利用引物28S-D2A/28S-D3Br扩增测序得到上述4种线虫的28S rRNA基因D2/D3区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短体线虫从欧洲到美洲的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较小,仅为0~0.007;铃兰短体线虫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为0.006~0.029;咖啡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斯佩奇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 speijeri亲缘关系很近,二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26。本研究再次证明线虫28S rRNA基因D2/D3区基因序列可作为短体线虫种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种短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 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 P. speijeri。对这4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认为头环、口针、侧区、生殖系统和尾形等形态特征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利用引物28S-D2A/28S-D3Br扩增测序得到上述4种线虫的28S rRNA基因D2/D3区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短体线虫从欧洲到美洲的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较小,仅为0~0.007;铃兰短体线虫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为0.006~0.029;咖啡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斯佩奇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 speijeri亲缘关系很近,二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26。本研究再次证明线虫28S rRNA基因D2/D3区基因序列可作为短体线虫种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境种苗线虫检疫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汇总了2003~2008年我国进境种苗(球)的线虫检疫及其截获情况,截获线虫分属15科52属100多种线虫,其中检疫性线虫有13种(属),对主要种类进行了简要的风险分析,并提出限定的非检疫性线虫名单.  相似文献   

7.
南海口岸从马来西亚红掌上截获香蕉穿孔线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 0 1年 5月 1 6日 ,南海检验检疫局人员在对 1批进口马来西亚种苗进行线虫分离检验时 ,从红掌Anthuriumsp .检出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突腔唇属Ecphyadophorasp .、滑刃属Aphelenchoidessp .等线虫。其中香蕉穿孔线虫在分离获得的线虫总量中只占约千分之四。这是南海局自今年 1月从韩国红掌检出香蕉穿孔线虫后又一次从红掌截获该线虫。该批红掌共 50 0株 ,已被实施销毁处理。香蕉穿孔线虫是我国对外检疫一类危险性线虫 ,近年来 ,我国已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进口种苗特别是观赏植物苗木数量日益增多,其生长介质传带线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999年至2000年5月间,从南海口岸入境的种苗超过1000万株,归属57科共240属种以上,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植物多数以生长介质种植或以其作保湿材料(如百合种球等).本文结合检疫对进口种苗生长介质主要的线虫类群进行了调查鉴定.  相似文献   

9.
进口百合种球中截获穿刺短体线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0年 7月至 9月 ,深圳某花卉公司经盐田口岸进口 8批产自荷兰的百合种球LiliumL .,共计 1 70多万个种球 ,40多个品种。经检疫 ,发现其中有 6批 ,6个品种 ,8批次带有植物寄生线虫 ,后经进一步测量 ,鉴定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三类危险性线虫———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penetrans。这是深圳口岸首次从进口花卉中截获穿刺短体线虫。现将鉴定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百合种球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线虫 ,线虫经热的 4%甲醛杀死、固定 ,采用DeGrisse方法脱水 ,移到纯甘油中制成永久玻片 ,在Nik…  相似文献   

10.
2000年4月20和22日,南海某公司代理顺德一园艺场从南海口岸报检进口两批马来西亚种苗。每批各有9个品种和9240株。检验检疫人员在对种苗的生长介质进行线虫检验时,从其中的3个品种分离到检疫危险性剑线虫Xiphinemasp.和长针属线虫Longidorussp.,即从密叶蒲葵Livistonasp.和罗汉松Podocarpussp.检出剑线虫,从密叶蒲葵和圆扇椰子Licualasp.检获长针线虫。马来西亚是我国进口种苗的主要输出国之一,有必要加强对其入境种苗生长介质的线虫检验检疫从马来西亚种苗截获剑线虫和长针线虫$南…  相似文献   

11.
从进境旅客携带的露兜树植物中截获香蕉穿孔线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1月16日,广州机场局查验新加坡航班旅客时截获两株植物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BL. var. Littoralis SOL),送广州局植检实验室线虫检验,植检室将其根系及介质进行线虫分离,发现有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es(Cobb,1983) Thorne,1949},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sp.)、真滑刃线虫(Aphenlenchoides sp.)和垫刃线虫(Tylenchus sp.).  相似文献   

12.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黄山上4年生黄山松(P.taiwanensis)苗在南京人工接种条件下,对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及3号都高度感染,20株接种苗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北京口岸入境的新西兰麻中分离到一种短体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核糖体r RNA-ITS区及28S r RNA-D2/D3区序列比较,证实其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 Corbett,1983)。该线虫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唇区有3个唇环;平均V=80%~82%;尾末端圆而光滑。该线虫至今未在我国发现,这是国际上首次从新西兰种苗中截获。  相似文献   

14.
日本盆景中截获的短体线虫与根结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天津口岸从日本进境盆景中截获3种短体线虫和1种根结线虫。通过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方法将截获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ippeastri)、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和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s)。根据形态学并结合特异PCR和DNA条形码方法,将截获的根结线虫2龄幼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朱顶红短体线虫是短体线虫属非中国种,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挪威槭和榉树盆景中截获该线虫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进口观赏植物种苗生长介质线虫道路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法余  邹焕文 《植物检疫》2000,14(6):340-344
近几年 ,进口种苗特别是观赏植物苗木数量日益增多 ,其生长介质传带线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 999年至 2 0 0 0年 5月间 ,从南海口岸入境的种苗超过 1 0 0 0万株 ,归属5 7科共 2 40属种以上 ,来自 2 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植物多数以生长介质种植或以其作保湿材料 (如百合种球等 )。本文结合检疫对进口种苗生长介质主要的线虫类群进行了调查鉴定。1 材料和方法以进口种苗为对象 ,现场检疫或监督卸货时抽取其生长介质 ,室内用常规贝曼漏斗法或离心法分离线虫。线虫经热杀死后以4%甲醛固定并镜检。抽取的样品数量共计5 0 0余份。2 结果从 32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汇总了2008~2010年南海口岸进境林木种苗的线虫截获情况,共截获15科26属超过40种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检疫性线虫有7种,分别为短体线虫(非中国种)Pratylenchus Filipjev(non-Chinese species)、毛刺线虫属(传毒种类)Trichodorus Cobb(The species transmit viruses)、根结线虫(非中国种)Meloidogyne Goeldi(non-Chinese species)等;根据携带线虫状况分析了检疫性线虫的截获情况,提出了防止危险性线虫入境、扩散措施,为口岸防止线虫入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短体线虫隶属于垫刃目(Tylenchida Thorne, 1949),垫刃亚目(Tylenchina Chitwood, 1950),短体科(Pratylenchidae Thorne, 1949),短体亚科(Pratylenchinae Thorne, 1949),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Filipjev, 1936),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 [1]。国内外已报道该属线虫百余种。其中我国已报道种类有P.alleni、 P.artemisiae、 P.coffeae、 P.crenatu、 P.cruciferus、 P.dioscoreae、 P.hexincisus、 P.loosi、 P.penetrans、 P.pratensi、 P.neglectus、 P.penetrans、 P.scribneri、 P.thornei、 P.varicaudatus、 P.vulnus及P.zeae 17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植物线虫的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我国口岸也先后从进境植物根围截获P.brachyurus、 P.neglectus、 P.zeae、 P.coffeae、 P.penetrans、 P.pinguicaudatus等。基于本类群线虫的重要性和国内以往的鉴定都主要单纯依据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rDNA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技术对浙江和海南不同寄主上植物线虫调查时发现的4个短体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9.
 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危害性大,在我国多个省份皆有发生危害。本文采用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从河南省商丘市、荥阳市和洛阳市的3个玉米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根腐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基于rDNA的 ITS和28S D2-D3区序列以及mtDNA-COI序列对供试根腐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来源于商丘样品的SY-1和SY-2种群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来源于荥阳样品的XY-1种群和洛阳样品的XC-250种群,均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基于rDNA-ITS、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已知鉴定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鉴定的短体线虫种类,分别单独聚类在各自分支。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玉米田3个病样品的病原种类,发现采自商丘的病样品存在两种根腐线虫复合侵染的现象,且3个病样品均发现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的存在,研究结果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a、火炬松 Pinus taeda 和湿地松 P.elliottii 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的抵抗性。人工接种证实,2次接种的46株雪松成材树(20多年生和30多年生)包括加大接种体量高达50000条线虫/株的6株处理树均表现正常。在分2次接种的4年生幼苗中(共44株),仅2株表现死亡,从死苗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