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葡萄果实为试材,在葡萄浆果生长期设置0(对照)、0.05、0.1、0.5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果皮白藜芦醇(Res)质量分数的影响,同时探讨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霞珠’和‘蛇龙珠’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花后35d和花后80d。PAL、C4H、4CL活性变化与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相一致。不同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对葡萄白藜芦醇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其中以0.1mg·L~(-1) EBR诱导效果最好。由此推断,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可能激活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葡萄白藜芦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研究葡萄总酚(TP)、总类黄酮(TF)、总黄烷-3-醇(TFO)、总花色苷(Tacy)、白藜芦醇(Res)含量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其酚类物质代谢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皮中总酚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白藜芦醇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总黄烷-3-醇与白藜芦醇和花色苷之间的累积相互抑制。推测苯丙氨酸解氨酶是白藜芦醇合成代谢调控的关键酶,总黄烷-3-醇可能参与白藜芦醇和花色苷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3.
酵素对巨峰葡萄果实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为材料,使用自制农用酵素对葡萄果树进行喷施处理,研究自制酵素对葡萄果实糖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45~105d酵素处理的葡萄果实总糖含量均高于喷施清水对照(CK);B酵素400倍液浓度(B2)处理和A酵素300倍液浓度(A1)处理的效果较好,花后105d葡萄果实总糖含量分别比喷施清水对照(CK)高23.09%和20.09%。酵素处理对葡萄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45~75d),各处理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CK),但随着葡萄果实的成熟,在花后90d以后各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CK与各酵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6-1429
以鲜食葡萄极早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葡萄盛花20,40,70,100 d后喷施不同浓度(0,1,3,5 mmol/L)的水杨酸,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极早蜜成熟果实总酸含量为19.15 mg/g,以酒石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48.41%;酒石酸含量随极早蜜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叶面喷施3个浓度水杨酸导致果实中总酸分别比对照增加5.36%,0.55%,6.05%,但差异不显著。3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60 d酒石酸降低15.05%,苹果酸降低18.09%;5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80 d酒石酸增加17.07%,花后100 d苹果酸增加30.06%。  相似文献   

5.
酿酒葡萄浆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合成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酿酒葡萄浆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以及底物苯丙氨酸的变化规律,探究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Res累积代谢的酶学机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验材料,测定浆果发育过程中Res质量比的变化及Res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白藜芦醇合酶(RS)的活性以及底物L-苯丙氨酸质量浓度(L-Phe)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赤霞珠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苯丙氨酸质量浓度呈现曲线增长,有2个关键转折点,在花后40和75 d左右;PAL、C4H、4CL、RS的活性均有2个高峰,在花后40和87d;Res呈现双峰值变化,峰值分别在花后40与87 d,成熟期其质量比迅速下降;苯丙氨酸质量浓度的变化与Res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 7;PAL、C4H、4CL、RS活性变化与Res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6、0.893 9、0.832 0、0.983 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AL、C4H、4CL、RS 4个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激活机制相同.Res质量比的变化与PAL、C4H、4CL、RS活性及底物L-Phe质量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存在伴随性,均具有2个高峰,分别在花后40与87 d左右,即Res合成受PAL、C4H、4CL、RS 4个酶协同调控以及底物LPhe的影响,其中RS为最关键的调节酶.  相似文献   

6.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1,2,4,5mmol·L-1)SA分别于花后30、60、70和90d浸果5min,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的含量。结果表明,1mmol·L-1、2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在花后90天分别升高了18.38%和14.23%,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5mmol·L-1水杨酸浸果后花后90天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5%,但差异不显著;Vc含量在花后60d含量最高,其中2mmol·L-1浸果后效果最明显,升高了23.07%,差异显著。1mmol·L-1的水杨酸分别于花后30d,60d浸果有利于果实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云红梨2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内源AL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初期,套袋和外源ALA处理均有明显的促进果皮着色的效果,且两者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果实接近成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在正常光照情况下,果实摘袋后5 d左右对促进着色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套袋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及对照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与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显著相关,但与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时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时空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花后30d)种子中总酚含量最高,而成熟期(花后110d)则果梗中含量最高,且土壤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5%)对总酚的空间积累无明显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土壤干旱导致幼果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不控制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提高了8.1%、7.1%、8.9%、8.1%,比CKⅡ(采用塑料膜避雨设施,其他同CKⅠ)提高了6.3%、8.0%、19.0%、7.0%;成熟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提高了6.8%、14.4%、46.1%、-10.0%,分别比CKⅡ提高了10.5%、33.8%、86.6%、28.7%。土壤干旱并不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的时空积累规律,但能促进果实各部位总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及其组分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重要基础。以山西乡宁地区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为供试品种,从盛花后到果实成熟连续采样分析果皮和种子内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实施优质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单"S"曲线;种子与果皮内总酚、单宁及总类黄酮质量分数均逐渐下降,但在采收前略有升高,种子内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果皮内;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内花色苷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之间,酚类物质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钙处理对脐橙裂果及其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对脐橙裂果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抗裂果的‘纽荷尔’Citrus sinensis cv.Newhall和易裂果的‘朋娜’Citrus sinensis cv.Skagg’s Bonanza为试材,进行外源补钙和钙吸收抑制剂处理,在不同时期记录果实裂果率,测定果皮钙含量和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的酶活性.【结果和结论】抗裂的‘纽荷尔’的果皮钙含量高于易裂的‘朋娜’,同一品种正常果的果皮钙含量高于裂果;花后150 d,质量分数为2%Ca(OH)2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皮钙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降低裂果率;质量分数为2%Ca(OH)2处理与CX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钙能通过影响细胞壁酶活性影响裂果,其中对‘朋娜’影响显著,对‘纽荷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无核葡萄胚珠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对胚发育的影响,为花前喷洒外源激素及胚珠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激素以促进胚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有核品种‘京秀’及其F1代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秦秀’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PL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方法,比较二者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胚珠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于生长素(IAA)、玉米素(ZT)、玉米素核苷(ZR)和N6-异戊烯腺嘌呤(i PAS)含量,‘京秀’在花后39 d达到最高值,‘秦秀’在花后42 d达到最高值,但前者最高值均高于后者(1.5倍以上);对于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京秀’在花后36 d(2 000 ng·g-1和6 500 ng·g-1)...  相似文献   

14.
以‘赤霞珠’嫁接苗和自根苗果实为试材,用Trizol法,对果皮和果肉RNA进行提取和纯化,利用RT-PCR技术对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转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BB’‘SO4’和‘101-14MG’均增加了‘赤霞珠’葡萄枝条N素质量分数,‘SO4’增加了P素质量分数,‘101-14MG’增加了K素质量分数;‘5BB’和‘SO4’增大了‘赤霞珠’葡萄果粒,‘5BB’使‘赤霞珠’葡萄提前8d转色,‘SO4’拉长了果蒂长度,增加了果穗松散度;在整个‘赤霞珠’果实发育期,各处理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始终大于‘赤霞珠’自根苗果实,‘101-14MG’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最强;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极小,果皮中LAR表达量显著高于果肉,‘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赤霞珠’自根苗和‘5BB’嫁接‘赤霞珠’,其中‘101-14MG’嫁接苗显著大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一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Real—timePCR分析了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合成关键酶——艾杜糖酸脱氢酶基因(L—VvldnDH)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发育中的‘赤霞珠’果实酒石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但在采收期,2种栽培方式下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避雨栽培对‘霞多丽’果实发育过程4种有机酸积累无明显影响;避雨栽培显著上调了幼果期‘赤霞珠’果实中L—VvldnDH基因的表达,并在发育中后期保持较高转录本。这可能是导致该品种果实避雨栽培下酒石酸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NA-seq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金湘玉’黄桃(Prunus persica’Jinxiangyu’)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花后20~90 d)可溶性糖组分及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筛选出调控果实可溶性糖与类黄酮化合物形成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花后60~85 d为‘金湘玉’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在此期间明显上升;成熟果实糖含量以果糖和蔗糖为主;山奈素苷在果实中的含量较低,槲皮素苷含量在幼果期含量较高,随果实成熟含量降低;在果实中不含有花色苷化合物;参与类黄酮代谢的相关基因(ANS、DFR、F3H、FLS、4CL1等)在果肉中表达量较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共鉴定到18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5条糖代谢途径,其中SDH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主要促进果实发育后期果糖含量的积累;SPS1、SS与SS1基因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对蔗糖调控起着关键作用;SUS3、INVA基因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水平较高,主要促进蔗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材料,以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合酶(ST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期建立适于检测该基因表达的RT-PCR试验体系。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58℃,扩增循环31次的时候,STS基因能够进行较好的扩增。在赤霞珠葡萄浆果发育的过程中,花后20、50 d STS基因表达量较少,在花后80 d表达量增到最大,花后110 d又降低。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壳聚糖处理对脐橙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脐橙果实为试材,采收后不同时间用2%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1min,测定壳聚糖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抗病性、水杨酸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脐橙果实接种发病率的升高和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诱导2d时抗病效果最显著。2%壳聚糖处理果实果皮内游离态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果实;壳聚糖处理提高脐橙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下降,引起诱导初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积累。【结论】2%壳聚糖处理可以诱导脐橙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其诱导的脐橙果实抗病反应涉及果皮内S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采摘时间秋葵果实木质素代谢的特征和规律,进而确定川秋葵的适宜采摘期,对不同采摘时间的秋葵果实木质素代谢及相关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3~5 d,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大幅度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肉桂醇4-羟化酶(C4H)在花后5 d显著下降,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原果胶、类黄酮在花后4~5 d达到最大值。从果实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食用品质角度考虑,川秋葵果实最佳采收时间为花后4~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