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武文 《世界农业》2007,(4):27-28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汇率变动,降低了国外大米在中国的相对价格,增加了中国的大米进口量;提高了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但还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大米出口。未来时期,人民币还有一定的升值潜力。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调至7.5∶1,那么中国大米出口量的最大降幅估计不会超过5%,而且国外大米也不会对中国造成进口冲击;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调至7∶1,那么中国大米出口量的最大降幅可能不会超过30%,但泰国大米以及比泰国大米价格还低廉的越南大米、印度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可能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9-11-02—2016-06-3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上证综合指数、农业板块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等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BEKK模型,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和农业股票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市场与农业股票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汇率与农业股票和期货市场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汇率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进口依赖性与进口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判断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进口来源的可靠性,降低进口风险,考察我国对主要来源国的进口依赖关系。在分析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市场结构的基础上,综合考察我国油菜籽及菜子油从各主要来源国的进口占总进口值的份额(I1)、进口来源国对我国出口占该国总出口值的份额(I2),各主要出口国的油菜籽及菜子油出口值占世界的份额(P值)以及我国与各国总体贸易平衡状况(B指数),测算我国对主要进口来源市场的进口依赖系数(I3及I5),并评价进口安全性。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主要依赖加拿大市场,但对加拿大的油菜籽进口依赖系数I3和I5分别从2005年的12.781 8和4.322 4下降到2012年的2.662 5和1.032 7,菜子油I3和I5分别从2005年的5.079 8和0.906 2下降到2012年的2.232 7和0.856 1。得出加拿大是我国油菜籽和菜子油进口的安全来源,进口油菜籽比菜子油更加经济合理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孟丽 《农业展望》2008,4(2):13-17
2007年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在对历史价格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的成因。其中,国内大豆产需缺口扩大、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海运费大幅攀升以及人民币汇率走高是我国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大豆供需趋紧、能源价格走高以及美元汇率走低则是导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预计2008年国内外大豆价格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但在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态势下,农产品国内外价格从2013年开始全面倒挂。目前研究农产品价差形成的原因成为热点,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采用一价定律等方式量化剥离各因素对形成价差的贡献,认为造成国内外价差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人民币坚挺走高,使国际农产品折算后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加剧了国内外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失衡,汇率变化与国际价格对价差的影响贡献在60%左右。其次,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的提高,对价差的贡献影响占20%左右。第三,国际能源价格低迷与国际粮食价格下跌同步及其他因素也加剧了价差的形成,对价差的贡献影响占20%左右。并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但在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态势下,农产品国内外价格从2013 年开始全面倒挂。目前研究农产品价差形成的原因成为热点,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采用一价定律等方式量化剥离各因素对形成价差的贡献,认为造成国内外价差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人民币坚挺走高,使国际农产品折算后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加剧了国内外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失衡,汇率变化与国际价格对价差的影响贡献在60% 左右。其次,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的提高,对价差的贡献影响占20% 左右。第三,国际能源价格低迷与国际粮食价格下跌同步及其他因素也加剧了价差的形成,对价差的贡献影响占20% 左右。并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加拿大两国油菜籽期货与现货价格月度数据,运用有向无环图(DAG)技术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加两国油菜籽期货、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而中国油菜籽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相对较弱。中国油菜籽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际油菜籽市场的定价,但参与程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和进口的化肥,统一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原有的增值税免税和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停止执行。随后,8月11日,央行宣布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人民币中间价迎来历史最大日降幅。至今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超4.5%。一项政策出台、一次汇率调整,让国内许多化肥生产、流通企业略感迷茫。价格是升是降?前途是明是暗?我们认为,一切需要观察市场"认不认账"。  相似文献   

9.
王玉茹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368-2374
[目的]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进行测度,进而基于两国非完全替代模型构建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方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结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出口弹性大于进口弹性,进口存在刚性特征;汇率波动短期对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有负向冲击,但对出口的冲击小于进口;本国和贸易国的收入和外商投资等因素也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建议]我国应稳定汇率,在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更稳定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对农产品贸易有利因素的协同效应,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长足优良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预计2012/13榨季国内产糖1300万-1330万t,比2011/12榨季同期增加150万t以上。2013年第1季度国内糖价持续下跌,为保障糖厂和糖农的利益,国家已实行了收储底价为6100元/t的150万t的临时收储,并加大对走私糖的打击力度,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供给过剩,本次收储对糖价的支撑作用有限,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跌至5500元/t以下。国际上,2012/13榨季除印度外其他食糖主产国几乎全部增产,全球食糖将连续第3个榨季供给过剩,国际糖价已处于极低水平,显著的国内外价差促使中国食糖进口量大幅增长。在国内供给过剩、国内外糖价倒挂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收储对国内糖价的支撑作用将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发展困境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15年油菜临储收购政策取消以后,国内油菜籽价格持续下跌,油菜种植户种植意愿降低,种植面积减少。为分析我国油菜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困境及成因,结合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特征,对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出路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国内油菜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产品价格下滑的压力,油菜生产下滑,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形成如此困境的成因有两方面:国际方面,大量低价进口油菜籽冲击国内油菜市场,压低国内油菜产品价格,挤压了国内油菜产业发展空间;国内方面,油菜经营规模过小、机械化程度低致使油菜籽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市场竞争力不足。建议建立生产保护区保护油菜基本产能,开发油菜多功能性以提高产品价值,完善菜籽期货机制以及促进进口多元化来化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4.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国内生产食糖1178.8万t,销售1172.36万t。2012年起,由于市场普遍预期食糖将实现增产,糖价从7500元/t上方一路下跌到6500元/t下方。为稳定国内食糖价格,保护糖农和企业的利益,商务部2012年已先后分3批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但相对廉价的进口食糖也大量涌入国内市场,2012年进口食糖375万t,使得国内食糖市场供给出现过剩,糖价继续下行到5500元/t下方,糖厂利润严重缩水。展望2013年,预计巴西、俄罗斯及澳大利亚产量强劲,而印度、泰国和欧洲食糖产量可能会下降,全球食糖市场很可能会继续供给过剩,预计2013年国际糖价将缺乏有力的上涨动能。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12/13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增产,虽然国家有较大规模的收储计划,但预计将不足以改变国内食糖市场的弱势格局,国内糖价仍将承压,2013年国内食糖价格将低位震荡运行的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汇率浮动与中国农产品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采用全球农产品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设定5种货币贬值和升值的情景方案,通过静态模拟方法,评估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变的更加昂贵,进口减少,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国内产出增加。从具体产品来看,人民币贬值对稻谷、小麦、玉米、牛肉、猪肉和奶粉产量的影响较大。当人民币升值,中国农业受到的影响与贬值情况相反。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货币汇率变动则首先影响该国产品的进出口量,进而影响产品的世界价格,再通过进出口将价格传导到中国,最终引起中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量的变动。中国受到较大影响的是从这些国家进口份额较大的产品,其中欧元、澳元、新西兰元和巴西雷亚尔汇率变动将主要引起中国牛肉、猪肉、奶粉、小麦和大豆进口量和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增速趋缓、市场政策调控、需求疲软、供给充裕等因素影响,2013年中国棉花市场整体较为平淡。棉花进口量同比减少,但仍居历史高位。国内棉价总体平稳,国际棉价先涨后跌,国内外价差依然较大。受比较效益低下影响,预计2014年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8.1%。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中国蜂蜜进口量价齐升,进口单价为同期世界均价6倍的现象,利用UNcomtrade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对中国蜂蜜的进口情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课题组蜂蜜市场价格典型调查数据,对中国市场上的进口蜂蜜价格分布进行特征总结和比较,探讨进口特征成因及其影响。文章认为进口蜂蜜仅占我国蜂蜜消费量的0.85%,不会对中国蜂产业造成冲击,但进口蜂蜜与国产蜂蜜的平均价格差从2013年的204元·kg-1扩大至2019年的1 053.4元·kg-1,会对消费者产生心理预设,进而影响其选择和偏好。中国应借鉴新西兰等国蜂产品营销经验,挑选中国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和品质特色的蜂蜜,以稳定理化指标作为基础,构建单花蜜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破除“柠檬市场”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羊肉市场供需变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探究中国羊肉市场供给与需求相互变动的主要原因,最后运用ARIMA模型预测方法对中国未来羊肉供需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市场需求的满足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2017年国内供需缺口为74.28万t,约是1994年的3.82倍,供需缺口有扩大倾向。上一期肉羊存栏量、肉羊胴体质量水平、羊肉市场价格均显著影响国内羊肉市场供给量;上一期人均消费量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与农村居民当期人均消费量的重要因素;国际羊肉价格对国内羊肉出口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羊肉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羊肉消费量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843.03万t,羊肉进口量较大幅度提高,可一定程度弥补国内羊肉供需缺口。为此,一方面需通过技术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国内肉羊产业,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贸易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