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咸蛋腌制剂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用咸蛋腌制剂加工咸蛋的不同方法以及腌制过程中几个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和黑蛋黄、黑蛋圈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咸蛋腌制剂适用于盐水浸泡法、泥包法和灰包法生产咸蛋;用盐水浸泡法生产咸蛋时,咸蛋腌制剂对蛋内的水分、食盐含量、黏度、以及蛋黄含油量、蛋黄指数、蛋黄色素等级的影响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对降低黑蛋黄产生率,预防黑蛋圈产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咸蛋腌制工艺对南方、北方鸭蛋腌制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咸蛋腌制工艺(袋腌法、水腌法和泥腌法)对我国南方鸭蛋和北方鸭蛋进行了腌制比较,结果表明,3种咸蛋腌制工艺腌制咸蛋的成熟时间先后顺序为水腌法泥腌法袋腌法;用袋腌法和水腌法生产咸蛋时,南方鸭蛋的效果优于北方鸭蛋,而用泥腌法生产咸蛋时,北方鸭蛋的效果优于南方鸭蛋。  相似文献   

3.
采用在腌制老料中添加明矾的方法制作咸蛋,以新料不添加明矾及新料添加明矾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咸蛋腌制过程与出缸贮藏期蛋内盐分含量和出油率,比较不同配方腌制效果的差异,并测定蛋内铝含量确定添加明矾腌制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制作咸蛋时添加明矾可在缩短咸蛋成熟时间的同时,使蛋黄含盐率及出油率升高,改善咸蛋品质;以咸蛋清含盐率5%为标准,新料组需腌制19 d左右,老料+明矾组需腌制16~17 d,新料+明矾组需腌制22 d。新料组在腌制7 d内出油快,新料+明矾组最慢,但腌制后期24~32 d时老料+明矾组蛋黄出油快速上升,最高可达90%以上;咸蛋成熟后出缸,恒温放置8 d后,蛋清含盐率可下降1%左右,蛋黄含盐率上升幅度不大,最多达0.50%,最少为0.17%;各组咸蛋内铝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100 mg/kg)。  相似文献   

4.
黑桃蛋之名鲜为人知,可它却是江南江北人家餐桌上的一道常食的美肴,可以下酒,可以佐食,可以贮藏,是我国饭菜中一种调剂口味的再制蛋品。黑桃蛋又名灰包咸蛋、搓灰咸蛋、腌蛋、味蛋,因其外壳包搓一层黑黝黝的草木灰,状如一只只黑色的桃子,故而得名。据元代古籍《农桑衣食撮要》记载:“……鸭水乡居者宜养之,雌鸭无雄,若足其豆麦,肥饱则生卵,可以供厨、甚济食用,又可以腌藏。”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食用咸蛋的详细记述,他说腌蛋煮熟剖开,以颜色红而油多者为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早已有了咸蛋这种特产蛋品了。黑桃蛋主产于水居家禽蛋…  相似文献   

5.
有机酸预处理对腌制咸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酸(冰乙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预处理对腌制鸭蛋蛋壳的通透性及蛋黄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有机酸浓度的增加,咸蛋电导率均逐渐增大(即蛋壳通透性增加),可以缩短腌制时间;经10%有机酸处理50 min后,咸蛋蛋黄硬化率得到明显提高,蛋白细嫩,蛋黄松沙出油,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酸(冰乙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预处理对腌制鸭蛋蛋壳的通透性及蛋黄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有机酸浓度的增加,咸蛋电导率均逐渐增大(即蛋壳通透性增加),可以缩短腌制时间;经10%有机酸处理50 min后,咸蛋蛋黄硬化率得到明显提高,蛋白细嫩,蛋黄松沙出油,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无精蛋鸭蛋为原料,研究过程以鲜鸭蛋为对照组,考察了18℃下不同盐含量(17.0%、26.5%)腌制液的最佳腌制时间,得出了无精鸭蛋在不同盐含量腌制液腌制下咸度的变化、无精鸭蛋和鲜鸭蛋腌制咸蛋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北方腌制工艺加工的咸蛋蛋清含盐率、蛋黄含盐率和蛋黄出油率均高于南方腌制工艺加工咸蛋。当腌制液盐含量为17.0%时无精鸭蛋在22~24 d咸度最适宜,蛋清含盐率为3.90%左右,此时出缸最佳;采用腌制液盐含量为26.5%的无精鸭蛋在20~22 d时咸度最适宜,且出油良好,出缸最佳,此时蛋清含盐率为4.50%左右;在蛋清含盐率相差甚微的情况下,无精鸭蛋比鲜鸭蛋咸度感官更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用冰乙酸预处理鸭蛋后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咸蛋蛋黄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食盐浓度腌制时间真空度,其中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蛋黄硬化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得到的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食盐浓度20%、腌制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咸蛋蛋黄的硬化率达到96.91%。  相似文献   

9.
研究传统高盐高有机物含量的咸蛋腌制液循环利用工艺,以浊度和化学需氧量为指标,通过对腌制液进行煮沸、过滤及补盐工艺,在保证咸蛋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咸蛋腌制液的3次循环利用,大幅节约了食盐用量,减少了高盐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用冰乙酸预处理鸭蛋后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工艺条件。各因素影响咸蛋蛋黄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食盐浓度>腌制时间>真空度,其中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蛋黄硬化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得到的真空入味腌制咸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食盐浓度20%、腌制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咸蛋蛋黄的硬化率达到96.91%。  相似文献   

11.
梭式管道爆破保护装置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梭式管道爆破保护装置是一种自力式全自动保护装置,当管道泄漏达到设定的保护值时,可迅速截断输制止泄漏。为防止水击采用减缓关闭时间,拉长关闭行程和向外泄压等措施。推出一种无冲击梭式管道爆破保护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出水击压力瞬态冲击波形、峰值大小和波动持续时间等动态特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出最佳方案,使管道运行更加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张掖地区黑河的总干渠沿河墩节制闸上安装的步进式微电脑程控液压启闭机的工作原理、指出了该启闭机的优点,结合微电脑程控与电话远传水位流量自测系统的联网,提出了步进式液压启闭机在大中型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处林果无损采摘装置缺乏,传统人工拍打、果剪采摘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果体易损伤和攀爬采摘危险系数高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处林果辅助人工自动扭摘装置,对装置的林果夹持机构和动力传动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关键部件设计,并基于单片机技术开发了自动扭摘装置的控制系统.为检验装置对高处林果的自动扭摘功能及理论扭摘果径范围,进行了苹果和梨子2种水果的果林采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和梨子的采摘成功率分别为88%、82%,适宜采摘果径范围为6.3~8.3cm,单果采摘平均耗时为6.7s.装置扭摘机构与控制系统能自动协调作业,满足高处林果安全无损采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静态变压腌制技术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静态变压腌制的优越性,阐明静态变压腌制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提高腌制肉制品品质。【方法】采用静态变压腌制(试验组)、常压腌制(对照1)、真空腌制(对照2)和加压腌制(对照3)4种方式对猪肉进行腌制,分析腌制效果(食盐含量、腌制吸收率)、pH、食用品质(水分含量、离心损失率、滴水损失率、色泽、剪切力与质构)、盐溶性蛋白含量、肌纤维束微观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的变化及影响。【结果】就腌制吸收率而言,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前4 h无显著差异,4 h后试验组的腌制吸收率较其他三者显著提高(P<0.05)。就食盐含量而言,腌制6 h时,试验组较对照组1提高了31.9%,较对照组2提高了10.20%,而较对照组3提高了7.29%,且与三者差异显著(P<0.05)。静态变压腌制可显著提高猪肉pH值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腌制过程中,试验组的pH值大于对照组,且每时间点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试验组水分含量和保水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离心损失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P<0.05);试验组的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P<0.05)。静态变压腌制对猪肉的嫩度、TPA和色泽有显著影响,使剪切力、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表面的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部的a*值、b*值及色泽相关肌红蛋白差异不显著。静态变压腌制对猪肉的蛋白和微观结果也存在显著影响。腌肉中的盐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随着腌制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腌制6 h时,试验组肉中的盐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3(P<0.05)。腌制液中的盐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也呈上升趋势。在腌制6 h时,试验组腌制液中的盐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不一致,试验组1.5-4.5 h没有明显的条带出现或缺失,而6 h时在40 kD出现条带,但颜色较浅;而对照组1.5-6 h在40 kD均出现条带,说明试验组猪肉蛋白质降解程度低于对照组。电镜结果表明静态变压腌制降低了对肌纤维束微观结构的破坏程度,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1对肌肉微观结构破坏程度最小,猪肉肌纤维束结构完整,对照组2和对照组3使肌纤维束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肌纤维束缝隙变大,结构疏松。【结论】与常压腌制、真空腌制和加压腌制相比,静态变压腌制可显著提高腌制效果、改善肉质,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微波法提取脐橙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在微波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盐析pH值、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液料比(V/W)、盐析温度及时间对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盐析pH值5,加热时间5 min,硫酸铝0.5 g,液料比15∶1,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70 min时果胶产率较高。各因素影响果胶产率的大小顺序为微波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盐析pH值>盐析时间>盐析温度>液料比。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5min,液料比16∶1,硫酸铝0.5 g,盐析pH值7,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80 min。[结论]微波法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果胶产率,所得样品质量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兔养殖的自动化管理,设计了兔舍自动投食、喂水、采光装置。该装置由机械系统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共同组成。机械系统主要功能有投食、喂水和太阳光跟踪等;单片机控制系统能够准确按照设定时间和设定的投食喂水量进行工作,并控制兔舍的光照、温度、通风等,实现了兔舍的自动管理,极大节省人力。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适合于在农村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戴玉锦  张筱娟  王凤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32-2732,2744
在柚皮果胶提取中,对醇析法和盐析法2种沉淀方法及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醇析法分离沉淀柚皮果胶的最佳条件是:乙醇终浓度60%,果胶提取液pH值1.5,醇析温度5℃,醇析静置4 h,果胶得率为20.93%.用盐析法分离沉淀柚皮果胶的最佳条件是:Al2(SO4)3饱和溶液∶果胶提取液=1∶1,果胶提取液pH值5.5,盐析温度45℃,盐析静置1 h,果胶得率为20.33%.  相似文献   

18.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用直径2cm、长10cm的陶土滤管置于内径3.5cm、高20cm的有机玻璃管中,制成一个封闭式的自动连续过滤装置。将一定量被测肥料置于该装置中,使上端进水,下端收集滤液,装置中溶液体积保持相对平衡,不同时间检测滤液中养分的浓度变化,即可得到时间与养分释放速率的相关曲线。这种方法可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定量检测包膜化肥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进而实现自动控制,以园区管理员经验揭放时间为对照(用CK表示),依据日出日落时间变化和不同的天气状况,设计揭放保温被时间处理(用H表示)。揭放保温被时间公式为T=T日出/T日落±Xmin,同时两温室内种植同一作物(樱桃番茄)。结果表明:(1)在冬春茬樱桃番茄的不同生育期,H处理比CK的光照时长增加9.42%~24.32%;H处理和CK的平均空气温度基本满足樱桃番茄的生长;H处理和CK的平均土壤温度都可以满足樱桃番茄的正常生长。(2)在盛果期,与CK相比,H处理显著促进了樱桃番茄的光合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樱桃番茄的品质和产量。(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自动控制装置,目前该装置应用灵活、方便、自动以及安全,并且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日光温室的揭放保温被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及其他菌类生产中的出菇难题。【方法】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并对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喷雾换气方式和菌袋覆盖材料进行优化。【结果】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构成,其优化方案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入标准出菇棚堆码,堆高5层,覆盖无纺布,开启自动定时喷雾加湿和换气开关,设置成每日9:00~22:00每隔30 min喷雾换气一次(每次1 min),22:00~9:00则是在22:00喷雾换气2 min后,密闭过夜。与当地常规出菇管理方法相比,优化方案的猴头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56.3%,畸形率下降近7倍。【结论】利用“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猴头的出菇率、子实体产量及降低畸形率,实现猴头的高产稳产;且具有组装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食用或药用高等真菌类的自动化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