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章姬”和“036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DPPH,TEAC和FRAP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采收时期的推移,章姬、0362红熟期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总酚与DPPH,TEAC和FR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8,0.8812,0.8419。因此,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桂霞  王英超  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0-9181,9184
[目的]探索草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草莓果实的成熟软化是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霞  王英超  石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95-6996
[目的]探索草莓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果肉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维生素C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下降,内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采收成熟度对清香型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探索清香型烤烟采收质量标准。[方法]以云烟85为材料,进行了烟叶的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烘烤试验。[结果]烟叶产量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而呈显著的直线下降趋势,但产值、均价以及中上等烟比例则是成熟采收最高。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上部烟叶的还原糖、总糖和总氮逐渐增加,烟碱先下降后略微增加;中部烟叶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总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下部烟叶烟碱、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氮先增加后下降。[结论]建议云烟85采收标准为:下部叶提早采收,外观特征以叶色开始褪绿,初显黄色,叶形呈现弯曲;中上部叶成熟采收,外观特征为叶片呈现明显黄色,主脉变白1/2以上,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叶片弯曲呈弓型。研究可为贵州清香型烟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田间成熟度采收对烟叶衰老指标、产质量及风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各部位丙二醛含量增加;上、中部叶烤后原烟成熟度增加,色度增强,身份趋于变薄,油分增多,结构变疏松;下部叶则外观质量先变好再变差,其中按成熟标准采收时最好,再延迟采收时,色度减弱、身份薄、油分少,其外观质量下降。各部位的单叶重及烟叶的总产量皆有下降的趋势,但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皆在现行成熟采收标准采收时达最大值。中、上部叶烟碱含量呈增加趋势,中部叶的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上部叶总糖和中、上部叶还原糖皆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中、上部叶的化学成分趋于欠协调;中、上部叶原烟感官质量最高得分出现的时间分别较现行成熟标准提前6、7 d。[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合适的彰显浓香型风格特色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的糖酸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桃糖酸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材料,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结果]普通桃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果实迅速膨大期下降;油桃和蟠桃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速长生育期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之后上升,但发育后期蟠桃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普通桃有机酸含量在硬核后期和果实迅速膨大前期下降。油桃有机酸含量先下降,又大幅度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中期无明显变化,之后一直下降。蟠桃有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裂果油桃有机酸含量高于正常果。[结论]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3种桃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7.
傅献忠  王军  顾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11-9912,9929
[目的]探讨不同田间成熟度采收对烟叶衰老指标、产质量及风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各部位丙二醛含量增加;上、中部叶烤后原烟成熟度增加,色度增强,身份趋于变薄,油分增多,结构变疏松;下部叶则外观质量先变好再变差,其中按成熟标准采收时最好,再延迟采收时,色度减弱、身份薄、油分少,其外观质量下降.各部位的单叶重及烟叶的总产量皆有下降的趋势,但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皆在现行成熟采收标准采收时达最大值.中、上部叶烟碱含量呈增加趋势,中部叶的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上部叶总糖和中、上部叶还原糖皆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中、上部叶的化学成分趋于欠协调;中、上部叶原烟感官质量最高得分出现的时间分别较现行成熟标准提前6、7d.[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合适的彰显浓香型风格特色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次郎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单果重呈单"S"曲线;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呈上升趋势;Vc含量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降低程度加大;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开花坐果后直到果实迅速生长期一直处于平缓的趋势,至将近成熟时游离氨基酸含量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合杭州地区设施栽培的新品种和品质育种的适宜基因资源。[方法]通过农艺性状观察、VC等果实品质检测、多酚等抗氧化物质与性能指标分析,对13个草莓品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对品种间营养品质与抗氧化性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单果重表现上"越心""甘王"表现较出色,平均单果重近30 g;"甜查理"果实硬度最大(556.67 g/cm~2);VC含量最高为"幸香"(0.61 mg/g),与其他品种呈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章姬""幸香""初恋情人"均为10.1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为"章姬""初恋情人",分别为84.57、84.27 mg/g,与其他品种呈显著差异;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性能指标最高者为"幸香"。多酚与DPPH、ABTS、FRAP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r=0.89,r=0.89,P0.01),多酚在草莓抗氧化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幸香"在营养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能上表现突出,是草莓营养品质育种的理想亲本;"初恋情人"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能指标比"幸香"稍低,同时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是白果品种选育极佳的亲本资源;多酚是草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干物质和水分的分配规律及相互关系,为研究欧李果实矿质元素吸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欧李为试材,研究野生欧李果实发育期不同阶段(幼果膨大期、硬核期、成熟增长期)结果基生枝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及其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织器官中Cu、Zn、Fe、Mn、Mg元素分配总体表现为:新梢〉果实〉韧皮部〉木质部;K分配与水分分配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果实〉新梢〉韧皮部〉木质部;而Ca元素在新梢中分配居多,其次为韧皮部。各组织器官中矿质元素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规律各异,其中K元素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欧李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水分代谢影响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K元素代谢对果实钙素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温州蜜柑果实发育与贮藏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柑橘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成熟过程中幼果期最高;过氧化氢(H2O2)含量在果实膨大期以后稳定增加,贮藏20d后又表现为下降趋势;谷胱甘肽(GSH)含量在幼果期和膨大期之间差异板显著(P〈0.01);抗坏血酸(AsA)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贮藏期含量没有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柑橘的栽培、果实的贮藏及其保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莓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品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32-8832
[目的]测定草莓中维生素C含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20份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随其成熟度的增加而增长,其维生素C含量从草莓绿熟期到釜红期由33.79%升高到46.91%,表明草莓的最佳采收期为全红期,该时期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该试验方法的回收率为95.67%-100.08%,表明碘量法是可以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且该方法具有所需试剂少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9%,精密度偏低。[结论]该研究为增加人们对草莓的保鲜常识以及正确食用草莓补充营养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在非呼吸跃变型草莓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方法】以‘北农香’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首先通过RT-PCR克隆FaSAMDC基因,其次通过SqRT-PCR分析发育果实(小绿、大绿、褪绿、白果、片红、全红)中的FaSAMDC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FaSAMDC基因含有1 116bp开放阅读框,编码371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脱羧酶保守功能结构域。随着草莓的果实发育,FaSAMDC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且在白果时期达到最低值,此后随着果实着色,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成熟期达到最高。【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证实,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可能参与草莓果实的成熟调控。  相似文献   

15.
傅琼颍  乐国伟  葛慧  施用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62-20564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品种苹果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从而选择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指导生产和消费。[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4种进口苹果和2种国产苹果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为青蛇果、姬娜苹果和红玫瑰苹果,三者均为进口苹果;苹果果肉抗氧化活性均大于果皮;苹果果肉的品质决定了苹果的品质;多酚的组成相对其含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结论]进口苹果相比国产苹果品质较优,苹果去皮食用对其抗氧化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九林  魏春雁  李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09-5210,5284
[目的]测定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连翘苷和总黄酮含量与连翘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连翘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连翘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中连翘苷含量大小顺序为新叶老叶花果实,总黄酮含量大小顺序为花新叶老叶果实;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性大小顺序为花果实新叶老叶。[结论]连翘花、果实和叶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连翘花、叶提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连翘果实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和连翘酯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玫瑰花的最佳采摘时期、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方法]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玫瑰花,并对同一时期的玫瑰花进行不同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的处理,分析测定DPPH值和多酚、黄酮、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玫瑰花在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玫瑰花采后在60℃下热风干燥,抗氧化活性较强,而微波干燥处理的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含量较高;烘箱热风干燥条件下,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玫瑰花的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从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考虑,玫瑰花适宜采摘时期为初开期;从抗氧化活性考虑,玫瑰花最佳干燥方法为烘箱热风干燥;从保留玫瑰花芳香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考虑,建议采用低温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分布及抗氧化酶活性与苦痘病的关系,为解决苹果栽培中钙的生理代谢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摘袋后和储藏期内果实不同部位Ca2+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果实照光面Ca2+含量高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Ca2+含量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背光面,梗洼处SOD、POD、CAT、APX活性高于萼洼处;果实照光面MDA含量低于背光面,梗洼处MDA含量低于萼洼处。[结论]果实照光面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背光面,果实梗洼处苦痘病发病率低于萼洼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