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稻飞虱天敌种群动态及化学药剂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天敌种类较多,常年以蜘蛛为优势种,天敌和稻飞虱之间存在着依存与制约的关系。蜘蛛发生高峰期比稻飞虱滞后5~10 d,发生量年度间比较稳定,日增长速率、峰期蛛量均低于褐飞虱;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量与褐飞虱关系密切,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发生普遍,虫量高。反之则少;稻虱缨小峰、二索线虫寄生率前期较低,后期随稻飞虱代次的增加而提高。毒死蜱、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的直接杀伤力较大,应避免使用;杀虫单的杀伤力较小;扑虱灵、吡虫啉的杀伤力极小,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扑虱灵与天敌协调控制稻飞虱的持效期研究冷华夫,田荣华,郑坚(丹阳市新桥镇农业公司212300)(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扑虱灵是防治稻田稻飞虱的优良药剂,对其毒理等方面的报道甚多,但对田间控制稻飞虱的持效期显著长于室内残效期的原因报道很少。为此,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3.
几种农药对稻飞虱主要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锐劲特、大功臣、扑虱灵中低与高浓度剂量对稻飞虱主要天敌杀伤力的室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5%扑虱灵超微可湿粉30g、50g或5%锐劲特悬浮液15g加75kg水配成药液防治稻飞虱,对于敌杀伤率较小,可供生产选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5.
50%锐劲特浓悬浮剂防治不同种稻飞虱和褐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劲峰  肖满开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3):240-240,251
通过锐劲特、吡虫啉、扑虱灵3种药剂对白背飞虱、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明确了不同药剂对稻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2-1993年在我省12个县14个点对稻飞虱天敌种群调查及作者多年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初步鉴定出天敌122种,隶属于30科。天敌数量总是随着水稻的生长,稻飞虱的增加而增加,在稻田里起着长期捕食飞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70%艾美乐WG、10%蚍虫啉WP和25%扑虱灵WP三种药剂进行了防治五(3)代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三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以70%艾美乐WG防效最好,10%吡虫啉次之,其持效期达30d,对天敌安全。建议在低龄若虫期施药为宜。  相似文献   

8.
几种重要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排序为:吡虫啉〉阿维菌素〉敌敌畏〉乐果〉扑虱灵;扑虱灵、乐果和吡虫啉对烟粉虱卵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3d时5种药剂对烟粉虱1~2龄和3~4龄若虫的毒力排序分别为阿维菌素〉吡虫啉〉乐果〉扑虱灵〉敌敌畏和阿维菌素〉吡虫啉〉敌敌畏〉扑虱灵〉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稻田使用的防病虫农药中筛选出四种对草间小黑蛛低毒的农药品种,然后再进行这四种农药对草间小黑蛛及褐稻虱的相对毒力比较试验,最后得出,扑虱灵、叶蝉散、乙酰甲胺磷有较好的选择毒性。杀虫双虽对草间小黑蛛的杀伤能力低,但由于杀虫双对褐稻虱的杀伤能力亦低,其选择毒性就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1号为供试水稻品种,BtWP、25%杀虫双、18%锐劲特EC和5%高效氯氰菊酯EC为供试药剂,通过大田小区防治试验研究这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结果]锐劲特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最好,对稻田天敌影响较小。Bt,Bt+杀虫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对稻田蜘蛛较安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仅有短期防效,且对稻田天敌杀伤力很大,不宜在稻田继续使用。[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唑磷、杀虫双、阿维菌素、Bt 吡虫啉4种药剂处理对安徽江淮地区中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处理对主要害虫的种群增长均有显著控制作用.三唑磷对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杀虫双,阿维菌素和Bt 吡虫啉处理区影响最小,其各处理区群落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1.509、1.537、1.770和1.782,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群落多样性平均值为1.945);药剂处理2周后,杀虫双处理区与三唑磷处理区的群落组成最相似,与Bt 吡虫啉处理区最不相似. 从群落稳定性和害虫可持续控制的角度看,4种药剂处理中以阿维菌素最优.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剂对褐稻虱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昆虫生命表及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方法,探讨几种药剂对揭稻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同时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稻田天敌密度的作用,并通过杀虫剂的毒力测定,验证主要的两种天敌对几种杀虫剂的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喹硫磷由于严重杀伤稻田天敌,因而增大了下代的种群趋势,控制指数(14.36)甚低于对照区(28.43)。叶蝉散区的控制指数(29.40)仅略高于对照区,在天敌作用比较明显的环境下(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为1.8793),防治效果不明显。优乐得(App-laud)区的控制指数最高(65.96),种群趋势指数最低(0.7523),这种药剂属于主要对同翅目昆虫起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不但抑制褐稻虱的种群数量,同时也相对地助长其天敌的作用,因而防治效果较好。 在昆虫生命表的基础上,通过种群趋势控制指数的分析,有助于杀虫剂和天敌协调作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是影响稻飞虱种群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水稻8个品种对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汕优428、汕优404、金糯和香优63对稻飞虱种群具有一定的比较抗性优势,同时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天敌种群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防治稻飞虱主要应用扑虱灵、吡虫啉系列药剂。目前,市场上药剂种类繁多,药剂质量和防治效果差异甚大。为了探明防治稻飞虱的高效药剂配方,在瑞安市植保站的指导下,本站在连晚后期进行了防治稻飞虱试验。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对几种杀虫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5年用浸虫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永福稻纵卷叶螟三龄幼虫的毒力,南宁虫群对杀双的敏感性最低,对溴氧菊酯的敏感性最高,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溴氰菊酯〉喹硫磷〉三唑磷〉甲胺磷〉氧化乐果〉杀虫双;永福虫群对氧化乐果的敏感性最低,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溴氰菊酯〉喹硫磷〉三唑磷〉甲胺磷〉杀虫双〉氧化乐果。两地虫群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灭虫精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初步设置灭虫精与4种常用农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田间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用10%灭虫精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药后1d,3d,7d的防效均达97%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为23.3%-37.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三%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氏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对Bt和多杀菌素均表现敏感。海口地区小菜蛾种群除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螟丹和Bt外,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均比三亚种群和儋州种群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农药混用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05-2006年连续二年大发生,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由于稻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严重抗药性,已失去了使用吡虫啉的意义。为筛选出防治稻飞虱危害的有效药剂,我们于2006年8月在第4代稻飞虱发生时,选用25%扑虱灵与锐劲特等几种单剂混用进行一次田间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供各地在防治稻飞虱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稻飞虱,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替代农药,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飞虱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g/hm2和25%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的防效较为稳定,72%吡蚜酮异丙威水分散粒剂270g/hm2具有较好的速效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综合稻飞虱发生量、药剂成本、防治效果及抗药性风险等因素交替使用,以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