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镇沅、龙陵,瑞丽3个试验点,通过对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18个月的幼林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幼林期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的选择十分必要.(2)在3个试验点表现较好、较稳定的种源是瑞丽种源,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镇沅试验点34.2%、龙陵试验点40.2%、瑞丽试验点45.4%,瑞丽旱冬瓜种源可作为滇西南地区旱冬瓜人工造林的采种种源.  相似文献   

2.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3.
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旱冬瓜云南分布区的访问调查,在所确定的15个县的选优林分中,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19株旱冬瓜初选优树,经对其初选旱冬瓜优树的8个性状作相关分析,确定以林木的材积作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主要选择性状,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得出材积与其林木胸径、树高、枝下高的回归方程:Y(材积)=0.055X胸径+0.021X树高+0.01X枝下高-1.406。分析表明,旱冬瓜林木材积的实测值与其理论值间差值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故以其材积差值作为旱冬瓜优树选择的选择指标H,以差值平均值±标准差作为分级依据,制定了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选择标准。其标准为:(1)Ⅰ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066;(2)Ⅱ级优树,差值平均值+标准差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0.066H-0.104;(3)Ⅲ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104。Ⅰ级优树和Ⅱ级优树皆可入选,故在旱冬瓜云南分布区内共评选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104棵,占其初选优树的87.4%。  相似文献   

4.
速生用材树种旱冬瓜优树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80株旱冬瓜优树的选择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其中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树体因子包括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树皮厚度、郁闭度.以材积作为衡量各因子作用优树选择大小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材积相关性最强的因子为树体因子,冠幅可作为除胸径、树高以外野外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香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良种.[方法]以来自4个省8个地区的44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以蓬溪本地种源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省蓬溪县开展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4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变异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香椿家...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广西红锥5个种源32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其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红锥林木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4个种源及7个优良家系。此7个优良家系,与最差家系相比较,其平均树高增加12.60%~32.33%,平均胸径增加31.385%~38.72%,单株材积增加102.30%~235.77%。  相似文献   

7.
吴木花 《绿色科技》2020,(3):120-122
为选择更好的福建柏育种群体,对22个家系(其中20个选自福建柏种源试验林中的优良单株,2个为本场家系)开展福建柏优良家系子代测定试验,连续8年对生长和保存率进行观测,并进行差异分析,采用综合分析法选择优良家系子代。结果表明:8年生福建柏的平均树高为7.88m,平均胸径为11.08cm,平均材积为0.0346m^3,且20个引种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均与2个当地家系存在显著差异。共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分别为家系10、16、13、1、8。筛选出的优良家系树高均值为8.14m,比群体均值大3.3%,胸径均值为11.64,比群体均值大5.05%,材积均值为0.0387,比群体均值大11.85%。可为福建柏引种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陵县高海拔地区旱冬瓜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旱冬瓜87个家系和当地商品种在龙陵县高海拔地区栽培试验,对其苗高、地径生长量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所选优树的种子与当地的商品种培育苗木的高、径生长量的差异显著;优良家系苗期高于商品种的家系有72个,占参试家系83%;幼林期高于商品种的家系为82个,占94%。(2)在旱冬瓜的家系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家系旱冬瓜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明开展旱冬瓜优良家系选择十分必要。(3)综合旱冬瓜苗期和幼林期入选的家系,通过聚类分析,表现较好、性状相对稳定的家系为54、55、63、72、75、78、81、122号,共8个家系,可作为龙陵县高海拔地区当地造林的采种母树。  相似文献   

9.
对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林(30年生)11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示家系进行选择,选出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湖北省内柏木主产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柏木优树选择研究。以胸径、树高、材积为主要指标结合形质评价,采用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共选出不同龄优良单株123株。通过分析,选择的优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大于五株优势木17%以上。优树平均材积大于五株优势木100%以上。通过柏木资源调查和选优,收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良性状突出,开发利用价值高的优树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国有温县苗圃试验地6个种源的180个家系的实生苦楝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8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极显著;6个种源间胸径和树高差异极显著。对试验地现存的苦楝个体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枝下高、冠幅,胸径和冠幅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共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12个,郑州种源15个,兰考种源2个,新乡种源3个。对1211株苦楝个体进行无性系选优,共选出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选中的家系和个体可用于下一步的选优选育。  相似文献   

12.
不同柳叶栎种源生长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美国引进的6 a生柳叶栎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分枝数、分枝角和枝下高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冠幅并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生长最好的19号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剐为2.4 m、6 cm、1.64 m,是最差的22号种源的1.14倍、1.3倍和1.12倍.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初步筛选出19号、18号和23号等3个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13.
从木荷(Schima superba)优树树龄结构、选优林分起源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为破坏,木荷大龄资源较少,仅有40%的优树处于最佳采种年龄;选优林分起源相对合理,天然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占比达52.1%,次生林和人工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分别占24.9%、22.9%;树高、胸径生长性状分析认为五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木荷优树是合理、有效的,通过比较,在现有资源中选出最优的种质材料,作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本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以上的优树有146株,占比达69.52%;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有173株,占86.43%,而树高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优树有175株,占68.05%;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优良树干尖削度,即高径比在50以上的优树有114株,占比达61.63%;在冠幅方面,优良冠幅的优树,即冠幅小于等于6 m的有128株,占总株数的53.56%.木荷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聚类分析显示木荷优树叶果有4种类型.在以后深入研究中,应对生长量大、尖削度小且为窄冠型优树的研究与利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5.
北美鹅掌楸不同种源在闽北山区的生长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从美国引进的北美鹅掌楸3个种源进行苗期试验并建立测定林,在6年生时对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6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达6.41 m、10.94 cm和0.03561 m3,与本地乡土速生落叶树种南酸枣比较,生长性状表现相当,能较好适应闽北地区的生长。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个体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胸径、材积个体水平的变异系数都约为相对应指标种源水平的4倍,从优良种源的292株个体中选择了10株优良的个体作为杂交育种或无性系利用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7个种源的194个尾叶桉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初选尾叶桉优树48株,优势木240株。综合评定尾叶桉选优标准为胸径、树高、材积分别超过5株优势木均值的10%、13%、17%,超过林分平均木均值的13%、16%、25%;确定干形、分枝均匀度为优树选择时需要考虑的2个主要形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西南桦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干形、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西南桦人工林的优树选择技术研究。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10 21年生不同林龄阶段的优树选择标准的总结,提出了优树选择标准,即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9%11%、5%7%、26%31%以上,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大于7.5,共选择出西南桦优树37株,入选率为33.9%。西南桦优树的选择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林分状况适当调整,选优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同时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保证西南桦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